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又名丙硫咪唑,属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1977年作为驱虫新药首次用于临床.在此之前,阿苯达唑已作为家畜用驱虫药在狗、猫、牛、羊等动物中使用.20多年来,由于阿苯达唑的低毒、高效和价廉,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及预防人和动物所患的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旋毛线虫病、绦虫病和囊虫病,也用于治疗粪类圆线虫病.阿苯达唑对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和梨形鞭毛虫病也可能有效,甚至有抗疟原虫的作用[1].
1病例患者男,30岁,农民.主诉于2008年1月16日饮酒后出现腹胀、腹痛,腹胀呈持续性,腹痛呈阵发性钝痛,左中腹为著,可忍受,伴有纳差、恶心、腰背部酸胀感,就诊于当地卫生所,以胃肠炎服药症状减轻.2008年2-9月患者腹痛反复发作,多次自服抗菌药物,病情时好时坏;其间曾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及县医院,2008年7月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服药月余,病情未见好转.近来腹痛发作频繁,并伴有周期性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于2008年10月19日患者腹痛加重,向后背部发射,发作时难以忍受,无呕吐.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诊疗,于2008年10月21日来我院就诊.体检:腹部平坦,腹软,脐右侧约3 cm处有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右肾区有叩击痛,肝脾左肾无叩痛,肠鸣音4次/min.CT提示左肾结石,双侧肾周筋膜增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74次/min,早期复极,异常心电图.胸片提示右下肺炎.
1 引言替硝唑(TNZ)是继甲硝唑(MNZ)之后研制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原虫及抗厌氧菌药,化学名为1-[2(乙基磺酰基)-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与甲硝唑相比,有疗效高、耐受性好、体内分布广等特点.对大多数专性厌氧菌及滴虫、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等均有较强的抗生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厌氧菌的系统及局部感染,如口腔、肺、腹腔、女性生殖道、手术创口、皮肤软组织等部位感染,败血症,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毛滴虫病、梨形鞭毛虫病以及肠道和肝阿米巴病[1].
肠道寄生虫是寄生于人体肠道,依靠吸食人体的营养而生存和繁殖的虫类.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两类:一类为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鞭虫、旋毛虫、绦虫和姜片虫等;另一类为原虫类,如梨形鞭毛虫.1肠道寄生虫病的种类肠道寄生虫病在儿童中较成人更为多见,其流行总是与贫困相伴随,因而其高发地区主要在农村,感染率可高达50%~80%.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如水源)的污染较为严重,加之南北气候条件和居民的饮食起居习惯不同,致使寄生虫病种类较多.
寄生虫病的诊断依赖于流行地区、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等特殊检查.来自特定的流行地区及接触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临床表现虽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往往缺乏特异性,必须结合实验室等特殊检查,才能明确诊断.1病原学检查粪一口传播是绝大多数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故粪便检查是其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粪便中直接排出蛔虫、蛲虫等成虫或牛绦虫及猪绦虫的虫体结节,即可确定诊断.小儿常见的蛔虫病、蛲虫病及钩虫病的确诊依赖于粪便涂片中找到虫卵或成虫;常见的原虫病如梨形鞭毛虫病、隐孢子虫病及阿米巴病的诊断也主要依赖于在粪便涂片中找到滋养体、包囊或卵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