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陕西省传染病报告的实际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办法.方法抽取乙型肝炎报告发病数相对较高的各级各类医院,调查核实医疗机构上报传染病的依据以及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的比例;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流程;疾病控制机构审核、更正、确认情况.结果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73.57%,临床诊断符合率为24.41%,表面抗原携带符合率仅为4.26%,误报占到已报告数的30%以上.结论找出了造成误报的原因,针对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目的 了解2006年浙江省温州地区医疗机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报告现状以及报告质量情况.方法 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开展调查.利用2005年不同县(市、区)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3个层次,选取3个县(市、区)内18家医疗单位,按国家诊断标准对报告的乙肝病例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选取18家医疗单位内从事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1名接受有关乙肝病例诊断分类、报告等问题的访谈.结果 调查共抽取1017例乙肝病例进行核实,其中符合乙肝病例诊断的有598例,符合率为58.80%;乙肝诊断符合率以县(市、区)级医院最高,省级医院次之,乡镇卫生院最低.导致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最主要原因是乙肝病原携带者判定为乙肝病例,占81.38%.结论 受访的临床医生对乙肝病例诊断分类、报告等知识的掌握不理想.乙肝诊断符合率过低,尤其在乡镇卫生院,加强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传染病诊疗水平及报告培训至关重要.
目的 了解宝鸡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与死亡病例报告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查39所医疗单位(其中县级以上医院15所、乡镇卫生院12所、村卫生室12所)进行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结果 传染病报告率县区级医疗机构高于乡镇级医疗机构(县区级报告率为98.12%,乡镇级报告率为83.72%);死亡病例报告率低,全市仅为60.10%;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较低[乙型肝炎(乙肝)诊断符合率为59.78%].结论 医疗机构部分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医疗机构部分医生对乙肝诊断标准了解不全面,分类错误是导致乙肝诊断符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死亡病例报告和管理不规范,漏报严重,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报告质量.
目的客观评价计划免疫接种率的真实水平.方法对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进行可信性分析,对各疫苗间累计应种数进行逻辑分析,用抽样调查接种率评估报告接种率的真实水平.结果1996~2004年玉溪市四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抽样调查接种率与监测报告接种率的结果相符;84个评价值中有66个可信,占78.6%,17个可疑,占20.2%,1个不可信,占1.2%.结论玉溪市计划免疫接种统计报告基本规范,结果可信,但应种对象数、接种完成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报或重报,接种率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基层应种对象掌握不全面,接种数据完整性及数理逻辑性存在问题,应对基层业务人员进行定期专项培训,进一步科学规范管理以全面改善接种报告质量.
目的 了解全军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全军范围内抽取26家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漏报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全军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21.40%,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1.48%)高于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9.5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8,P=0.000).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窜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升高(x2=65.99,P=0.000),分别为16.99%、24.42%和35.98%.军区总医院和中心级医院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20.74%和2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级医院在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质量方面无差异,但完整率和准确率均高于及时率.乙类传染病报告及时率(65.78%)高于丙类传染病(48.9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1,P=0.000).结论 全军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医疗机构应莺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丁作,加强其规范化管理.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方法 由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人员按<内蒙古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检查方案>对全区部分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报告疫情率为100.0%,调查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疫情率为54.5%(10个医疗单位未报告过传染病);调查医疗机构临床登记,漏报率为11.8%,比2005年(15.6%)有所下降.其中地市级漏报率为12.8%,县级漏报率为10.9%,乡镇级漏报率为10.2%;报告及时率95.3%,比2005年(96.6%)有所下降.其中地市级为95.4%,旗县级为96.6%,乡镇级为91.0%;电子卡片与临床登记数据的一致率为85.7%,比2005年(82.8%)有所上升,其中地市级为84_3%,旗县级为83.1%,乡镇级为88.8%;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97.7%,比2005年(95.9%)有所上升.其中地市级为98.5%,旗县级为97.8%,乡镇级为94.6%.结论2007年报告质量较2005年有所提高,但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疫情率、及时率以及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均较低,从而揭示出乡镇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2009 -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对抽查的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调查分析.结果 2009 -2010年,湖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0.33%,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13%和0.55%.发生漏报的病种为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淋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漏报率依次为3.33%、1.20%、0.71%和0.33%.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无漏报,社会医疗机构的漏报率为15.38%,乡镇级为4.48%.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报卡填写完整率为98.24%、准确率为97.79%,报告一致率96.58%.其中社会医疗机构报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均为100%,市级为99.79%和99.37%,乡镇级为92.78%和91.75%.报告一致率市级98.52%、县(区)级96.62%、乡镇级88.66%、社会医疗机构81.82%.结论 湖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漏报率较低,但仍存在漏报现象,报告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采取加强管理、督导和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避免漏报.
目的 探讨不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四种不同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中具有代表性的1996年、1999年、2003年、2005年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传染病疫情报告方法的改进,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报出及时率及传染病漏报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2005年的完整率比1996年上升了88.46%、正确率上升了38.89%、及时率上升了2倍、迟报率降低了77.78%,漏报率降低了81.09%.结论 网络直报系统极大的改善了传染病疫情的报告质量,今后应加强管理及时解决网络直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现况,为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内容,对2010年桐庐县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10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57%,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卡填写完整率为90.96%,卡网一致率为92.66%,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平均诊断符合率为88.16%,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为82.19%.除卡网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院漏报情况、卡片填写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和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好于乡镇卫生院.结论 桐庐县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漏报、填卡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及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
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填报质量,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9个省116家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法定传染病个案共2384例;收集到相应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共2053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72.28%,其中医生诊断时间、患者工作单位填写完整率最低;与病例登记信息相比,卡片填写准确率为41.35%,发病日期和医生诊断时间准确率最低;与网络报告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相比,卡片填报一致率为68.64%,其中病例的急慢性分型一致率最低.东部地区传染病报告中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填报一致率相对最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省级和地市级报告质量指标均较低,乡镇级则相对最高.结论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填报信息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内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确保传染病报告核心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有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对传染病报告的积极作用.
目的 评价我国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分析诊断情况.方法 合并2004-2012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布病年报数据库,采用自定义指标,对报告质量和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的差异.结果 2004-2012年,全国累计网络直报布病个案报告卡244 369张,9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68%.病例错误分类率为0.03%,逻辑错误率为0.02%,及时报告率为94.76%,及时审核率为100%.报告病例中,89.81%为实验室诊断,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21 d,异地就诊率为38.00%.99.62%的病例来自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报告病例逐年增多.与北方省份相比,南方省份的病例错误分类率较高、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异地就诊率较高.结论 我国布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总体较好,但存在一定的诊断不及时现象,报告质量和诊断情况存在南北差异.现有的病例分类方式和按发病日期统计的统计规则不符合布病实际,有待改进.
目的 了解安远县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的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发现存在问题和探讨改进策略.方法 根据《江西省医院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方案》(2005版),对安远县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漏报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实行网络直报后,安远县医院传染病实际报告率和及时性均有明显提高,漏报率仍然很高,报告及时率和报告质量较低.其中,门诊和辅助科室病例漏报率高于住院病例;性病专科医院和性病科的性病漏报率高于其他医院和科室病例;乡镇卫生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院;但传染病报告的不及时率则县级医院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报告卡填写和录人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传染病报告工作还须从政府的政策、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与疫情报告人员的培训、疾控机构的督查指导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改进.
目的 了解贵阳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贵阳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 贵阳市2014年医疗机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4.51%,准确率为89.35%,一致率为83.62%.完整率乡级医疗机构最低,准确率各级医疗机构无差异,一致率县级医疗机构最低,各区、县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质量有差异.结论 强化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记录登记,切实落实疫情管理制度;加强传染病报告质控和督导考核势在必行,同时,应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减轻临床医生工作负担.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工作现状,为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各区(县)医疗机构2013年1-9月门诊、住院病历,二、三级医疗机构抽查门诊病例20例和住院病例5例,一级医院抽查门诊病例10例.核对抽查病例所在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例登记、传染病卡片、网络直报系统电子卡片三者之间信息,计算传染病漏报率、及时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结果 调查传染病690例,总漏报率2.17%,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2.33%和1.97%(x2=0.10,P=0.75).及时报告率99.11%,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98.67%,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75.56%,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93.93%.结论 天津市2013年传染病总漏报率较低,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情况差别较大,报告质量有待提高,需加强督导和培训力度,完善电子病历的应用,从而减少漏报病历,提高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平阴县卫生防疫站从2004年1月1日始,对法定报告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实施网络直报.为了解实行网络直报后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掌握实际传染病的报告情况,现对平阴县网络直报后传染病报告质量(即2004~2005年)分析如下.
目的 分析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特征.方法 对浙江省1991-2007年乙肝疫情资料、病例报告质量调查资料等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浙江省乙肝撤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40岁发病占66.43%;发病职业人群以农民为主,占44.42%;民工发病构成逐年上升.2005-2007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15岁儿童发病率明显低于15岁以上成年人的发病率.各级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低,仅为49.11%.结论 浙江省乙肝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在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告质量.
目的 分析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所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9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抽查医疗机构2014年1-5月门诊日志、住院病历,二级及以上医院至少抽查20个传染病病例,其他医院至少抽查10个传染病病例.计算传染病漏报率、报告及时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网络录入一致率.结果 2014年石景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3.36%,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2.94%,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漏报率为1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4.88%和3.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报告及时率为100.00%,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0.05%,填写准确率为98.58%,网络录入一致率为87.68%.结论 石景山区传染病报告工作依然存在不足,报告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培训、督导,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深入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现状,全面评估报告质量,针对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报告质量的对策,使报告信息更好地为疾病控制服务,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调查工作.
目的 了解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共调查16个区县58家机构,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671例.结果 北京市传染病报告率100.00%,报告及时率99.70%.总体上,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日益提高,管理现状日渐完善.结论 规范诊断名称,稳定人才队伍,完善医疗机构HIS系统,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与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对接.
目的 :对2017年乌兰察布市传染病报告质量及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方案2016版》,抽取卫生行政部门 、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共调查11个旗县市区34家医疗机构,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365例.结果 :乌兰察布市传染病报告率96.71%,报告及时率97.76%;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漏报,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存在漏报现象.乌兰察布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管理现状需进一步完善.结论 :加强行政管理 、加强业务指导 、补充人才保证网络操作人员稳定,医疗机构HIS系统要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
目的:观察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对报告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分析如何提高报告质量.方法:随机从我院使用传统统计报告和网络直报期间各抽取120例传染病报告卡,对比两组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及漏报率等指标,通过报告质量的变化分析不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结果:网络直报组的完整率、正确率、及时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统计组,而漏报率则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直报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疫情报告的准确率与及时率,并有效的提高了疫情报告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学习应用网络直报系统,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感染性疾病科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QCC小组,运用QCC管理模式对感染性疾病科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干预策略并组织实施,对QCC活动实施前、后调查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开展QCC活动后,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由92.12%上升至98.40%,及时率由90.79%上升至96.10%,完整率由79.61%上升至91.56%,准确率由76.32%上升至92.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由94.74%上升至98.05%(P=0.052).传染病诊断符合率由73.03%上升至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QCC可显著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促进医疗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目的 依托高新打印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打印装订体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成本,达到体检客户满意的目的.方法 引进理想闪彩印王(RISO),体检数据批量导入,改进体检报告打印流程,实施一体装订打印体检报告程序化.结果 RISO打印技术提高了打印速度,由原来每分钟打印14页提高到每分钟打印150页;节省了人力,由原来需用16人减少到仅需1人;节省了经费,每份报告(按14页计算)节省资金5.46元;降低了体检报告出错率,杜绝了窜页、缺页和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结论 通过采用国内领先打印技术,将纷繁庞杂的健康体检报告打印订装程序整合为一体化简易程序,从源头上把好体检报告打印、装订质量关,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报告质量,减少差错纠纷,降低资源成本,提高客户对体检报告质量的满意度.
目的:比较温州市医疗机构2006年和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现状以及报告质量情况,为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乙型肝炎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前一年不同县(市、区)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3个层次,2006年选取3个县(市、区)18家医疗单位,2011年选取5个县(市、区)23家医疗单位,按国家诊断标准对报告的乙肝病例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结果:2006年和2011年分别抽取1 017例和1 679例乙肝病例进行核实,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80%和63.19%;2006年乙肝诊断符合率以县(市)级医院最高,乡镇卫生院最低;而2011年以乡镇卫生院最高,省级医院最低.乙肝病原携带者判定为乙肝病例仍是造成诊断不符合的主要因素.结论:2011年较2006年乙肝诊断符合率有上升,各医疗机构需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乙肝病例诊断报告自查工作,同时完善院内沟通机制,不断提高乙肝等传染病的报告质量.
目的:了解台州市2013-2015年慢性病报告质量,为规范慢性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台州市27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糖尿病、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恶性肿瘤4种慢性病的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13-2015年共调查4种慢性病4 826例,漏报484例,漏报率为10.03%;重报497例,重报率为10.30%;迟报98例,迟报率为2.03%;填写不完整9例,填写不完整率为0.19%;诊断不符合967例,诊断不符合率为22.27%.2013-2015年4种慢性病漏报率、重报率、填写不完整率和诊断不符合率逐渐降低.结论:2013-2015年台州市4种慢性病漏报率、诊断符合率有明显改善,仍然存在重报、迟报和报告填写不完整等情况,应继续强化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监测工作质量.
为了更好地完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临床药师应加强和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不良反应报告程序,提高报告质量.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总结分析,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目的 旨在评价北京军区不同疫情网络报告模式运行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疾病监测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4-2006年通过非网络报告方式、传染病网络专线直报方式和经后方医院、部队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作为数据源,对报告单位构成、网络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填卡质量、重卡及漏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北京军区疫情报告情况,2004年底前采用非网络传染病报告方式;2005年运行的是单一系统的网络报告模式;2006年综合应用多种网络报告系统--"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在北京军区统计的报告传染病病例中,80.43%的病例来自于军区内医疗机构,19.57%来自于军区外医疗机构.2004-2006年北京军区疫情报告诊断到审核时问明显下降;诊断到报告的时间占诊断到审核时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06年为92.27%.三年间报告卡完整率和准确率逐年提高,2006年分别较2004年和2005年有明显提高.2006年报告卡漏报率明显下降.结论 北京军区目前应用的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该监测模式在军队疾病监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传染病报告为控制传染病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医院传染病报告是疫情信息的主要来源.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保证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减少漏报,根据浙江省、台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任务及临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计划,2005年临海市卫生局组织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有关人员对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了4次传染病漏报调查,乡镇级医院进行1次传染病漏报调查(年终考核时进行),同时疫情管理员对本辖区内所有网络直报的传报卡的及时性及报告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了解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上报情况.
目的:了解江西省各设区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以便于明确各地工作重点.方法:依据课题组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从报告基本情况、审核评价情况、个案报告抽样质量、特殊奖惩项四个方面,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及樟树市2017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工作质量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地区分别占25.00%、33.33%、41.67%,报告质量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主要问题表现为报告类型、来源不达标,审核时效性不足,报告数量超额完成与重点监测任务完成情况不佳,主动开展严重病例报告和提出风险信号少.结论:提高各级各类报告主体的积极性,扩大报告来源渠道,提高审核效率,主动开展相关风险监测仍是未来工作重点.
急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的监测数据,除主要取决于乙肝发病实际水平外,也受医疗机构临床确诊率及网络报告质量的影响.为了解杨浦区乙肝病例临床确诊率及网络报告情况,掌握本区急性乙肝发病水平,我们对辖区内医疗机构2005年网络报告的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核实诊断,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