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报纸和网上都在对北京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中推荐的中国人的参考食谱: “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根据家庭结构特点,不同家庭的食谱可以有所调整”有些争议.该报告解释说,“中国人均每天营养标准的参考值是营养供应3300大卡.其中,植物营养2300大卡、动物营养1000大卡,动物营养占30%;蛋白质100克、脂肪150克;粮食300克、蔬菜300克、水果250克、植物油50克;肉食200克、奶类500克、鱼类100克、蛋类50克”.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第30届会议重点提出了修改婴儿配方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此次会议重新审议了1981年制定的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并提出婴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用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将以母乳成分的最新科学认识为基础,以儿童"营养标准"为指导思想,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国以企业制定的"生产标准"为指导原则的一贯作法.
阜阳奶粉事件以及随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突出反映出婴幼儿食品设计、营养标准、生产质控、市场准入和流通监管、双亲营养实践各个环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婴幼儿食品已不是一般意义上轻工业生产的"食品"(food),它是维系婴幼儿生命和健康的"粮食"(foodstuff).
1 介绍鉴于美国农业部(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所实施的一些联邦学校膳食项目(如全国学校午餐计划),学生们每天摄取的热量达一半都是在学校里获得.2012年,USDA发布了针对学校膳食的新版营养标准a.这些标准是对学校膳食项目实施超过15年来的首次重大修订,反映了当前国家的膳食指南和医药协会的建议,以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值新世纪起始时段,营养学研究对象正在发生某些重大的变化,引入了功能性食品这一新概念.20世纪强调必需营养素,建立了营养标准,进行饮食指导和食品指导.主要目标为:①防止营养缺乏;②支持生长发育;③防止饮食过量.即要恰到好处地摄取食物,确保提供最低需要量的营养素,加上几种支持生长发育、维持体重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食物,以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生及减少不良食品造成的疾病风险,这就是20世纪提出的平衡饮食概念[1].
学生餐的营养标准今年发布的《学生餐营养指南》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每人每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种类和数量,并细化到一日三餐中,方便学校及家长参考.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目前,中小学生很容易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早餐应付地吃几口,甚至不吃;课间饿了,买瓶饮料或吃点零食;到了中午,有的学生嫌学校饭菜不好吃,就叫外卖快餐食用;晚餐时到家,被家长用大鱼大肉“招呼”.久而久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