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相关文献(557)
  • 荆门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医疗机构控烟状况调查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2期

    目的 了解荆门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和医疗机构控烟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控烟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的形式,共调查18家医疗机构及400名医务工作者.结果 调查的400名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为49.3%.其中男性吸烟率达80.5%,女性吸烟率8.6%;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岁以上,吸烟率为73.2%;吸烟率最低的年龄段为30岁以下,吸烟率为3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人群的学历分布上也以较低学历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生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吸烟率最高达到82.3%,妇产科吸烟率最低,为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的各级医疗机构400名医务人员表现出对吸烟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只有10.2%医务人员,在指定吸烟区吸烟,47.2%的医务人员经常在办公区域吸烟.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在控烟管理、控烟宣传培训、控烟措施实施情况等方面落实较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民营医院的各项控烟工作相对滞后.结论 荆门市医务人员吸烟率较高,部分医疗机构控烟力度有待加强和提高.

    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 吸烟 控烟
  • 上海市青浦区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实施效果评估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实施后青浦区居民的控烟知识情况以及《条例》执行情况.方法 分别于《条例》实施初期和实施1.5a后,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区内4类103家公共场所进行禁烟措施观测,并随机选择场所内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共场所中各项控烟措施除劝导、执法方面外均有较大改进,除了第四类场所外调查对象对烟草知晓率、对环境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结论 《条例》的实施效果显著,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共场所 控烟 条例 监测
  • 工厂控烟和体育锻炼干预效果观察

    《疾病监测》 CA 2005年4期

    目的制定工厂控烟和体育锻炼等策略,实施综合干预,改善人群健康.方法采用现况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行为干预等方法,建立工厂健康政策,改善健康环境,对工厂人群进行整群干预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工厂开展干预,工厂领导对职工健康与工厂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在工厂内完善了3项健康政策,建立了11项健康政策,人群吸烟率从39.72%降低为37.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干预前增加了198.65%.经过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完善健康政策和实施综合干预是改善人群不健康行为的有效办法.

    健康政策 控烟 体育锻炼 综合干预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控烟现状调查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09年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系统工作人员控烟能力及控烟环境现状,为CDC系统开展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北京CDC系统所有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个CDC室内外环境的吸烟情况进行3 d现场观察,以了解控烟规定的执行情况.结果 北京市CDC系统工作人员的吸烟率为21.6%,其中男性45.2%,高于女性5.2%;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吸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被动吸烟率为49.0%;烟草危害健康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为77.1%~98.9%;非吸烟者和吸烟者支持中心全面禁烟的比例差别较大,分别为87.6%和51.2%;北京市12个CDC有全面禁止吸烟的规定,6个CDC有部分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另有2个CDC对吸烟行为没有任何限制;CDC内吸烟现象比较普遍,其中62.5%的吸烟者在非吸烟区吸烟,且在非吸烟区吸烟遇到劝阻的比例只有30%.结论 北京市CDC系统的控烟工作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在吸烟者教育和政策制定及有效执行方面做大量工作.

    医务人员 控烟 立法
  • 医院控烟志愿者控烟活动的调查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2年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控烟志愿者活动状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目编调查问卷对516例由医务人员组成的控烟志愿者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控烟志愿者的宣传活动,吸烟率医务人员由活动前14.00%降至10.00%,住院患者陪护和门诊就医患者的家属由33.60%降至25.60%,住院患者和门诊就医患者由28.20%降至22.60%;志愿者认为,活动前有必要进行控烟知识和控烟技巧的培训,该活动的收获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结论 控烟志愿者队伍能提高医院的控烟宣传效果,对创建无烟环境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控烟志愿者 医务人员 无烟医院 控烟
  • 新战士控烟禁烟优势、难点及对策

    1 调查资料(1)对象:某部2006年入伍新兵1 000名.(2)吸烟情况:有吸烟家族史占60%以上,入伍前学会吸烟的新战士绝大多数有家族史,且发现越早离开校园的新战士其烟龄越长,烟量也越大.烟龄长者为6年,短者2年,均吸纸烟,平均20支/d.(3)吸烟原因:认为新奇、刺激者占20%;社交需要占20%;认为提神解闷者占30%;另有30%的吸烟新战士认为吸烟体现了男子汉的阳刚气概.(4)吸烟危害认知:80%的吸烟者认为吸烟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并且无戒烟愿望;20%的吸烟者能够认识到吸烟对人对己有一定危害,但戒烟愿望较轻.吸烟者普遍对吸烟原因不能有较理性的回答,对吸烟的危害不能有充分和足够的认识.

    新战士 控烟 禁烟 吸烟者 吸烟原因 吸烟危害 家族史 烟龄 吸烟情况 入伍新兵 戒烟 调查资料 男子汉 纸烟 学会 校园 社交 认知 对象
  • 控烟需全民参与,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说“不”

    《青春期健康》 2016年12期

    烟是人类第一杀手,中国是烟草生产、消费大国,吸烟者有3亿多人,占世界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国每年吸烟死亡100万人。因此,控烟不仅仅是一种对社会消费的规范,而且是事关社会文明和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

    控烟 全民参 公共场所 吸烟者 中国 烟草生产 消费 身体健康 社会文明 死亡 杀手 国民 规范
  • 医疗机构职工吸烟状况及控烟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大兴区医疗机构职工吸烟现状、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医务工作者控烟能力,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抽取大兴区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2家,再在医院内采取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吸烟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工作者总吸烟率为10.0%,男性34.5%、女性0.3%,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1).94名吸烟者中,63人(67.0%)曾尝试过戒烟,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中以缺乏意志力所占比例最高(33.3%).医生对尼古丁替代疗法知晓率最高(47.0%),但对5日戒烟法知晓率较低(23.9%).结论 有必要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危害、戒烟知识和戒烟方法的培训.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活动是促进医院建设无烟环境的一个有效载体.

    控烟能力 医务工作者 控烟 无烟医院
  • 北京市顺义区医务人员控烟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对北京市顺义区的医务人员开展控烟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按照系统抽样的原则确定各医院的被调查对象,干预前后用无记名问卷进行两次抽样调查.采用Epidata3.02数据库录入、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控烟健康教育干预,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认知态度、控烟理念、控烟能力均存在一定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水平和控烟能力,因此,对医务人员实施控烟干预对做好全社会控烟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医院 医务人员 控烟 健康教育
  • 北京市宣武区4所中小学生吸烟相关因素调查

    吸烟是后天习得的不良成瘾嗜好,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些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为此,我们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将青少年作为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分3个阶段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控烟干预活动,结果如下.

    中小学生 控烟 干预 效果
  • 以控烟为切入点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效果分析

    健康促进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倡导的一项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基础性工作[2].

    控烟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学校
  • 北京市宣武区部分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分析

    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态度有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其他人群的吸烟行为,对控烟工作有重要影响.2003年WHO/中国控烟能力建设项目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戒烟服务的情况也不理想,医生不提供戒烟服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控烟意识和戒烟技能.

    医务人员 控烟 健康教育
  • 小鼠尼古丁实验在青少年控烟中的应用评价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7年4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对小鼠尼古丁实验的应用评价.方法 在干预结束3个月后对16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3个指标用于测量学生对该实验的应用评价,即学生的反应、信心和支持程度.结果 87.4%的学生对该实验感兴趣,84.0%的认为实验对自己产生了影响.学生对小鼠尼古丁实验的兴趣程度和感觉到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多媒体,而文字材料最低,三者间的平均秩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85.5%的受访学生相信"尼古丁能对人体产生类似的反应",83.7%的认为该实验能起到"教育中学生不吸烟"的作用.76.4%的非常赞成或赞成在中学生面前演示此类动物实验,只有9.4%持反对意见.843人(51.9%)非常愿意或愿意亲自做该实验.初一年级学生对实验的反应和信心均明显低于初二年级(P<0.05).6个评价指标在处于不同吸烟阶段的三组学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未吸烟组>不规律吸烟组>规律吸烟组.结论 小鼠尼古丁实验受到了大多数初中生的欢迎与支持,有较好的可信度,值得在学校控烟中推广应用.

    小鼠 青少年 控烟 尼古丁
  • 上海市中学生控烟干预研究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6年3期

    目的探索中学控烟的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以2所中学的预备班和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控烟干预,并通过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半年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一年内的尝试吸烟率由9.7%下降到4.2%,重度被动吸烟率由15.5%下降到12.2%,有关烟草预防的认知、态度、技能有所提高,并且大部分效果在干预半年后得以持续.结论学校综合性控烟干预可行、有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和社区控烟相结合.

    学生 控烟 干预
  • 社区人群控烟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3年5期

    为探索人群控烟的有效措施,在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社区人群中开展以宣传材料为主大众媒介宣教,结合学校健康教育,随访和管理社区吸烟者等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按类试验设计评价人群吸烟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干预社区,男、女和男女合计吸烟率干预后较干预前分别降低5.54%、2.61%和2.94%,均有统计学差异.参照对照社区,男、女和男女合计吸烟率分别净下降4.90%、3.37%和3.51%,而男、女和男女合计戒烟率分别净提高4.3 5%、 17.19%和6.30%.女性以及男女合计吸烟率和戒烟率净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干预对人群控烟具有一定的效果,今后的社区控烟工作应争取健康教育的政策和社区支持环境和引进行为激励机制.

    社区 控烟 干预 心脑血管病
  • 蚌埠医学院医学生参与式控烟干预活动的效果评估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1年2期

    控烟策略指南中明确提出医务工作者由于其示范和教育作用,在控烟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1-3].国内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吸烟率为13.5%~37.8%,随年级而升高,且与非医学生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关于吸烟健康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不乐观,控烟意识及能力较弱[6-7].本研究以蚌埠医学院为研究现场,在医学生中开展参与式控烟干预活动,旨在探索医学院校行之有效的控烟模式.本次干预始于2009年12月,拟开展一年,为了分析干预计划的有效性,以便进行及时地修订,在干预计划执行半年后,开展了问卷调查,进行短期效果评估.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控烟 医学生 参与式干预 大学生 医学院校
  • 湖南省肺结核患者控烟宣传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CSTPCD 2015年11期

    目的:评价湖南省在肺结核患者中开展控烟宣传活动的效果。方法应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7个地市及其所隶属68个县级结核病防治中心2008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所有前来就诊登记的所有的35567例肺结核患者吸烟、吸烟危害知晓情况、戒烟情况及无烟家庭建立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登记35567例肺结核患者,其中13304例患者吸烟,总吸烟率为37.41%,通过戒烟指导有6289例患者戒烟;对于前来就诊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吸烟危害的知晓率由原来的88.67%上升到96.90%;4320例吸烟肺结核患者家庭转为新无烟家庭,无烟家庭新增加了42.24%。结论应加大对肺结核患者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及深度,提高吸烟危害知晓率,降低吸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控制结核病和控烟的双重目标。

    结核 控烟 效果评价
  • 《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执行情况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5期

    目的:调查《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年来的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市10个区共抽取2162个禁烟场所进行暗访调查,并对232名场所管理者和2316名公众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75.6%的禁烟场所有张贴禁烟标识,标识张贴合格率为41.1%,17.3%的场所违法设置有烟灰缸/烟具,发现有吸烟者的比例为9.9%,发现有烟头/烟味/吸烟者的合计比例为20.6%。72.0%的场所管理者知晓场所控烟职责,公众对条例具体实施时间和举报投诉电话的知晓率均低于50.0%。91.4%的场所管理者和81.0%的公众非常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67.3%的管理者和68.0%的公众觉得控烟效果比较理想。结论深圳市禁烟场所管理者和公众对控烟支持率高,对控烟效果也表示认可,大多数禁烟场所执行效果良好,但仍需加大对某些场所的执行和处罚力度,同时需加强公众控烟宣传教育。

    控烟 法规 执行
  • 上海市长宁区部分网吧环境烟草烟雾浓度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6期

    目的 测定上海市长宁区网吧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浓度,评估目前网吧环境烟草烟雾的污染情况,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修订施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7月和2011年5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0家网吧于《控烟条例》实施前后进行随访调查和监测,采用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检测细颗粒物(PM2.5)浓度以代表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状况.结果 3次调查10家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39.74、203.62和177.89μg/m3,分别高出室外浓度201.83、180.35和155.36ug/m3,但3次调查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的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高于室外7倍,且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高于无吸烟的网吧(Z=-4.762,P<0.01),无吸烟网吧室内与室外水平基本相当.结论 《控烟条例》在网吧实施前后调查室内PM2.5浓度没有变化,应采取严格禁烟执法减少环境烟草烟雾污染.

    网吧 环境烟草烟雾 监测 控烟
  • 浙江省医生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现状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2009年8期

    目的 了解医生的吸烟行为和烟草控制知识现状,为在医生中实施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台州市及云和县165家医疗机构1272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2.25%的医院有禁烟规定;医生总吸烟率为23.05%,现在吸烟率为19.27%,男性高于女性;8种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63.88%,6种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75.04%;82.55%的医生会主动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2.25%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22.56%的医生参加过戒烟方法培训;多因素分析显示,医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有性别(OR=26.98),外科工作(OR=1.58),10年以上医院工作经验(OR=1.99),对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的认识(OR=0.62).结论 医生的烟草相关知识掌握相对不足,应当进一步加强医生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和培训.

    医生 吸烟 控烟 调查
  • 北京市控烟策略执行效果及控烟相关认知和行为现状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2012年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控烟策略执行效果及控烟相关认知和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方法(CATI)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昌平区开展调查,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电话号码,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接通14 084个符合调查范围的电话,成功完成访问2450个.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接近70%.关于现在吸烟者去过戒烟门诊的比例,西城和昌平区仅为3.7%和2.8%.现在吸烟者看病时医护人员建议戒烟的比例,西城和昌平区分别为36.7%和31.7%.接到过控烟宣传信息的比例均不足1/3.吸烟危害知晓率两区均不足50%,被动吸烟危害知晓率两个区都近60%;现在吸烟人群半年内打算戒烟比例方面,2个区在40%左右;两个区的男性吸烟率均接近50%,二手烟暴露率均超过50%.结论 北京市禁烟规定宣传覆盖面广,但是执行效果并不好;控烟相关知识信息宣传尚需加大力度;戒烟门诊执行情况较差;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执行情况尚可,但尚需进一步增加服务队伍,并与医疗保障政策结合起来.北京市西城区和昌平区的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 控烟 策略 电话调查
  • 2010-2014年上海市闸北区公共场所控烟情况监测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下称《控烟条例》)规定的各类公共场所实施控烟的情况,为政府制定控烟政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法对上海市闸北区教育机构、卫生医疗机构、餐饮娱乐场所等《控烟条例》中规定的18类场所,共105处监测点进行连续5年控烟监测.结果 《控烟条例》实施后,公共场所控烟环境情况较《控烟条例》实施前都有明显改善,禁烟标志张贴增加到92.63%,控烟举报电话的设置增加到70.53%.其中《控烟条例》实施后半年改善情况最为明显,近3年部分指标有下滑趋势.结论 《控烟条例》实施后,闸北区各类公共场所的控烟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但是《控烟条例》的执行依旧存在一定问题,呼吁早日为室内全面无烟环境立法.

    公共场所 控烟 监测
  •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06年5期

    目的探讨如何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干预.方法随机选取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控烟干预.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劝导病人戒烟的意识、烟草相关知识均有所提高,干预组比对照组劝导病人戒烟率高出22.4%.但医务人员本身吸烟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针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干预是可行的,但效果需加以巩固.

    医务人员 控烟 干预
  • 大众媒体的控烟图景与传播模式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2012年11期

    目的 回溯2009-2011年3年间中国大众媒体的控烟传播图景和传播模式.方法 通过舆情监测获得既往3年与控烟和烟草行业相关的首发报道13 998篇(不含转载),采取比例分层抽样方法获得有效样本1474篇,采取内容分析,设定变量、人工编码,对3年间控烟报道的数量、内容、结构等12项传播要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众媒体控烟首发报道从2009年的325篇增加到2011年524篇;控烟报道总量占据84.2%;“无烟场所”(24.4%)、“烟草与健康”(21.1%)、“无烟立法”(12.4%)连续3年名列控烟议题前3位;控烟报道的主要信源是媒体(自采自评)(21.5%)、官方控烟机构(11.8%)、地方政府部门(11.4%)和卫生主管部门(10.7%);控烟报道的主要诉求方式是行动呼吁(26.5%)、修辞格(12.0%)和恐惧诉求(10.4%);最常见的控烟报道体裁是新闻消息(54.2%),首发媒体类型主要是综合网络媒体(41.5%)、都市类媒体(28.4%)和地方官媒(12.2%);控烟报道的主要倡导对象是烟民(27.2%)、政府决策部门(26.3%)、机构与场所(22.4%).结论 既往3年,控烟首发报道总量显著增加、控烟议题结构合理、控烟传播模式趋向成熟.但仍需提升控烟传播品质,依靠新旧媒体融合,加强控烟舆论生态与控烟文化的建设.

    控烟 健康传播 大众媒体 话语构建
  • 珠海市无烟医院建设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3期

    目的 通过开展无烟医院建设,了解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无烟医院建设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及1年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珠海市抽取市级医院1家,香洲、斗门和金湾3个行政区内分别抽取3家区级医院、3家私立医院、6家镇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干预前后烟草流行情况调查,了解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结果 在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后,珠海市医疗机构的无烟环境得到改善,单位禁烟规定的制定及执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29和110.66,P均<0.05);干预后工作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的正确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值分别为-8.40和-5.28,P<0.05),工作人员的吸烟率和上班时间吸烟比例较干预前降低(x2值分别为5.64和9.32,P<0.05).结论 珠海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建设1年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控烟 效果评价
  • 2009年和2013年电视烟草广告及控烟节目播出情况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12期

    目的 对比2009年和2013年电视烟草广告及控烟节目播出情况,评价全面禁止烟草广告政策在我国主要电视媒体的执行情况.方法 监测2009年31个电视频道和2013年32个电视频道5月某一周的全部电视节目,对其播出的烟草广告及控烟节目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 2009年发布烟草广告的电视频道占监测数量的61.0%,共发布烟草广告562次;2013年发布烟草广告的频道数量占监测数量的9.4%,发布频次下降到159次.直接烟草广告的比例由60.7%下降为0.烟草广告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比例由89.7%下降到27.0%.但控烟节目的播出频次也由52次下降到12次,播出频道所占比例也由32.3%下降到18.8%.结论 电视烟草广告仍有播出.须尽快修改烟草广告相关法律,明确烟草广告定义,去除法律盲区;加强电视烟草广告监管力度;提高媒体控烟能力.

    电视 烟草广告 控烟
  • 北京市75家中式餐馆控烟措施及室内 PM2.5浓度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CSTPCD 2015年10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式餐馆控烟措施及烟草烟雾暴露情况,为评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餐馆控烟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以顾客身份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5家餐馆的控烟环境、吸烟现象进行暗访观察;使用国际上通用的 Side Pak 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对各监测点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进行监测。使用 SPSS 12.0软件进行构成比、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75家餐馆中,全面禁烟餐馆15家(20.0%);部分禁烟餐馆2家(2.7%);未禁烟餐馆58家(77.3%)。12家(16.0%)在入口处设置了禁烟标识/提示,43家(57.3%)在餐厅大堂设置了禁烟标识/提示。45家餐馆大堂或卫生间出现吸烟现象,占观察总数的60.0%。全面禁烟餐馆的禁烟标识张贴情况好于未禁烟餐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35家餐馆 PM2.5值异常,占46.7%;全面禁烟餐馆室内 PM2.5值异常的比例低于未禁烟餐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目前北京市中式餐馆中已经有一定比例的餐馆主动实行禁烟措施,但禁烟标识张贴不充足,禁烟环境营造不够。餐馆室内吸烟现象比例仍较高,但实行全面禁烟餐馆的控烟效果好于无禁烟规定的餐馆。

    烟草烟雾 餐馆 控烟 调查
  • 秦皇岛市控烟相关指标基线调查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2008年3期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公共场所的无烟状况,城市建成区及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室的烟草广告的设置情况和地方性控烟政策、法规的出台及执行情况.方法 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各类样本,通过现场观察、询问负责人员收集相关数据.结果 在483个调查公共场所中,禁烟的198个,占41.0%;城市建成区27个场所,发现13个场所有烟草广告,占48.1%;地方性控烟规定仅2个.结论 秦皇岛市的控烟工作还处于表面化的水平,距离无烟奥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控烟 奥运 基线调查
  • 温州市鹿城区居民吸烟状况及控烟知识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北大核心 2006年6期

    目的了解温州市鹿城区居民的吸烟情况,和对吸烟行为的认知及态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鹿城区居民552名.结果被调查者的总吸烟率为32.79%,成年男性吸烟率为47.60%;初次尝试吸烟的年龄集中在15~25岁之间,主要动机是尝试、他人劝吸和赶时髦;41.40%的吸烟者承认经常在工作与公共场所吸烟;大多数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且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大,但在烟草中主要有害物质及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具体问题,存在认识不足,知晓率偏低的状况.结论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加强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力度,积极推广科学有效的戒烟方法是鹿城区控制吸烟危害的最好措施.

    吸烟 居民 控烟 知识
  • 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医院职工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CSTPCD 2008年10期

    目的 探索医院吸烟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在闵行区选择3家人口构成、吸烟率相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3组,以其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无烟医院标准进行管理;干预组1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行政措施干预方法;干预组2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技能培训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2个干预组在吸烟有害因素知晓率、控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吸烟行为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其中干预组l的吸烟率下降了4.2%,干预组2的吸烟率下降了6.0%,对照组的吸烟率上升了7.0%,干预组1和2的吸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个干预组对病人进行戒烟指导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仍以简单指导为主.结论 在医院中开展控烟干预,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弥补了无烟医院建设在长效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医务人员 控烟 干预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