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酒精代谢的差异是由于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和细胞色素P4502E1等的基因多态性所致,被摄取至肝脏的乙醇大部分被肝细胞液中的ADH催化脱氧而牛成乙醛,ALDH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毒的乙醛氧化为无毒的乙酸,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后,最终代谢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排出体外,其中约有90%在肝脏中完成[1].
采用HSV1、HSV2和HCMV 3种疱疹科病毒的病毒细胞培养液,用冻融法、煮沸法、蛋白酶K法、NP40(乙基苯基聚乙二醇)法、综合法及改良通用法提取病毒DNA.综合法是将3种病毒细胞培养混合物各2ml,2500r/min离心10min,用2ml冷PBS缓冲液溶解沉淀,1200r/min离心5min,用1ml胰酶(0.25%)溶解沉淀,50℃保温18h,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3000r/min离心10min,取水相加入1/2体积7.5mol/L的NH4(AC),2倍无水乙醇,-20℃放置30min,10000r/min离心10min,沉淀用70%乙醇洗涤,干燥,溶于50μl TE缓冲液.改良的通用法是在综合法基础上于提取前将病毒细胞液反复冻融3次,3000r/min离心40min纯化病毒;采用蛋白酶K(100μg/ml)38℃消化30min;4℃沉淀DNA时,18000r/ml离心20min;其余步骤同综合法.
说到花青素您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提到紫色的茄子和葡萄您一定很熟悉,这些蓝色、紫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就富含花青素,此外还有一些红色的蔬菜水果中也富含花青素,比如南方常见的红色果肉的火龙果.花青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它赋予了大自然的蔬菜、水果及花卉美丽的色彩,可以随着植物细胞液的酸碱度改变颜色,当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
从回肠吸收的钴胺在血清中与转运蛋白TC-Ⅱ结合后,其中一部分进入神经细胞和各组织细胞内,将钴胺中3价钴(Co3+)转化为2价钴(Co2+),再形成3种形式的辅因子参与酶反应.细胞液中通过甲基化反应形成甲钴胺(metholcobalamine,MeCo1)就是其中之一.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视力差1周,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眼前手动;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及晶状体无异常,玻璃体无混浊;使用Topcon TRC50EX型眼底照相机检查眼底,黄斑区可见边界清晰、大小约4 PD的视网膜前出血,其圆形边界与视网膜交界面可见组织增生,周围可见血液播散,由于患者体位和重力作用,呈现典型的血细胞液半面(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左眼视网膜前出血(原因待查).
尿激酶为人尿或肾组织细胞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不具抗原性,能激活体内纤维蛋白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和(或)栓子溶解.国产尿激酶多从新鲜人尿中提取,制取方便,价格低廉,国内用于溶栓治疗多年,但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我们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14例报告如下: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过程中,常常遇到供者与患者ABO血型不合,直接输注可引起急性溶血及严重输血反应,因此,对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有必要在输注前进行有效处理.我们报道应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商品名佳乐施)加速沉淀去除红细胞的方法,处理7例ABO主要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及43例次单采供者淋巴细胞液.
患者女 42岁 2006年2月外院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于2006年8月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术,术后两次输注"淋巴细胞液".第2次(2007年1月)输注后出现胃肠道及口腔黏膜溃烂伴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lydrogenase,简称ADH)的系统名为:乙醇:辅酶Ⅰ氧化还原酶(alcohol:NAD+oxidoreductase).ADH催化乙醇氧化生成的乙醛,可在体内进一步氧化成乙酸,并氧化成乙酰辅酶A,或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或作为某些物质(如脂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体内ADH的分布有较高的器官特异性,除肝脏含量丰富外,其他组织如视网膜、胃、小肠黏膜及肾的ADH含量甚微,多数器官如心、胰、骨骼肌及红细胞等均不含此酶[1].肝内ADH主要位于细胞液(占80%-90%),少量位于微粒体(3%-12%)和线立体(4%-6%).这些活性的95%分布于肝小叶中心区.本人对我院住院的各类肝损害患者的血清ALT AST GGT ALP ADH进行检测,以探讨血清ADH与ALT AST GGT ALP活性的相关性及ADH各类肝实质损伤之间的关系.
在IBD治疗中只有糖皮质激素(下称激素)能迅速、有效地取得临床缓解。在血浆或间质中它从细胞膜弥散入细胞质,与细胞液内激素受体结合,很快被转运至细胞核与相应反应物结合,激活一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激素有减少循环中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弹力酶、胶原酶以及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等的功能,也可引起暂时性白细胞升高,这是源自于骨髓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激素也可影响内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抑制血管通透性和粘连[1]。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液、核糖体、蛋白质和核酸之中,而且成为机体生命过程中在生理、生化作用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激素、酶、维生素等的组成部分[1].因此提供可靠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药中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中药药效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2].
CD3AK细胞是抗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系通过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而发挥抗瘤作用[1].因其具有高效激活与扩增、长期存活、体内外较强的抗肿瘤细胞活性以及低毒副反应等特征,广泛用于临床肿瘤治疗.近6年来,我们用CD3AK细胞液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3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N-乙酰基转移酶1(NAT1)是I相毒物代谢酶的重要成员,广泛存在于肝、肺、消化道等组织的细胞液中,含NAT1等位基因4、3、10和11四种基因型.其中NAT1等位基因10(NAT1*10)为唯一的快代谢基因型,其碱基序列中1 088位碱基T→A突变后,含6个A重复序列,基因结构改变,酶活性升高[1],对进入机体的多种致癌物的降解能力发生变化,与多个部位肿瘤的易感性有关[2-4].本研究探讨NAT110和Hp感染与胃腺癌(GAC)易感性的相关性.
本文研究脾动脉结扎和几种脾组织自体移植方法,并比较其保护效果.将226只小鼠,分成6组:(1)对照组(31只),只松动脾脏而不切除;(2)脾全切除组(40只);(3)脾动脉结扎组(42只);(4)腹膜内脾自体移植组(75只);(5)肌肉内脾自体移植组(38只);(6)同种红细胞液输注组,术后6周取(4)组中28只,用热处理的红细胞液静脉注射,刺激脾脏再生.
微波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不仅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也可以杀灭真菌、病毒和细菌芽胞[1].由于一般病菌微生物的细胞液吸收微波的能力强于周围其他物质,因此微波能在1~2min内有效杀死致病细菌.在微波炉中温度达70℃以上就能杀死一般细菌[2].我院用微波炉用于制剂的灭菌和消毒,现报道如下.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 - transferases , GSTs)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存在细胞液中,能催化还原型的谷胱苷肽(GSH)的巯基(-SH)结合到疏水的化合作者单位:广东省暨南大学流行病教研室广州 510632物上,使亲电子的化合物变成亲水的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1],通过这种方式将体内各种致癌物和断裂剂产生的亲电子试剂、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及亲脂性化合物降解排出,因此GSTs在机体代谢有毒化合物、保护细胞免受急性毒性化学物质攻击和抑制细胞癌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GSTM1是GSTs超基因家族中Mu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编码GSTM1的基因存在基因缺失的多态性,并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在肺癌病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种族分布及其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含砷细胞液中的砷。用0.1%TritonX-100溶液直接稀释,无砷细胞液为基体匹配,D2灯校正背景,实测样品回收率为91.8%~103.4%。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Yanagisawa等[1]于1988年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液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的血管活性肽.内皮素及其受体广泛存在于眼组织中.近年来,ET-1与青光眼的关系倍受学者的关注.本文就ET的生物学特性以及ET-1与青光眼视神经血流调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关系进行综述.
食物中的钙以三种形式为肠上皮细胞吸收:①肠腔中钙浓度较高时经细胞旁路被动转运;②细胞内吞饮及胞外分泌小体的流动过程;③跨过刷状缘膜直接进入细胞液(钙通道开放),扩散并与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结合,在基底膜侧通过钙泵和Na+-Ca2+交换泵的作用被送出细胞.这种耗能的主动转运使钙通过细胞被吸收,同时防止了细胞内钙的增加.另外,当肠腔中钙离子浓度较高时,通过细胞旁路途径的被动弥散也被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