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两种水中余氯测定方法的特点,以便合理选择与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方法1和方法2,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余氯量,以比较此两种方法的特点.结果 方法1检测结果得到回归方程Y =0.197X +0.00197,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为99%~101%,RSD分别为3.72%和1.46%;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L.方法2检测结果达到回归方程Y =0.119X-0.00198,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为95.6%~101%,RSD为1.31%~3.71%;最低检出限为0.03 mg/L.结论 以国家标准GB/T 5750.11-2006推荐的方法(即方法1)综合优点更多一些,且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易于掌握.
为了解玉溪市中心城区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情况,对6家市级医疗机构和13家社会办医院的污水排放及消毒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污水消毒处理方式,消毒接触时间,余氯量和细菌学指标.余氯量采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粪大肠菌群数采用多管发酵法进行.以消毒接触时间大于1 h,总余氯均≥3.5 mg/L,粪大肠菌群≤900 MPN/L且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合格.
1997年上半年,对浦东新区42所医院(一级32所,二级10所)消毒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用棉拭在医疗用品表面(注射器为内表面)涂抹采样,检测细菌污染量.以灭菌器材未检出细菌,消毒器材污染细菌总数<20 cfu/100 cm2为合格.对消毒后医院污水,用无菌采样瓶在污水排出口取样500 ml,用碘量法测余氯量,以乳糖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数.以大肠菌群数<50个/L,余氯量为4~5 mg/L,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对滨州市生活饮用水抽样检测,探讨水中含余氯量与细菌污染间的关系.
对惠州市5所餐厅用洗涤剂洗涤与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的餐饮具,进行了洗涤剂与消毒剂残留量的检测.检测时,以圆菜盘2件为1份样本,其余餐饮具5件为1份样本.用100 ml蒸馏水分2次冲洗1份样本全部内表面,将2次洗液混匀.取部分该采样液,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测余氯,其余样液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烷基苯磺酸钠含量.按餐饮具内表面积,以余氯量<0.3mg/1000 cm2,烷基苯磺酸钠量<0.1mg/100 cm2为合格标准.
1999年10~11月,对伊宁市9所医疗机构消毒后排放的污水质量进行了调查。用无菌瓶取水样500 ml,检测致病菌、大肠菌群数及总余氯量。结果,仅2所医院排放的污水中总余氯量达4.2 mg/L,符合标准(4~5 mg/L),大肠菌群数亦未超标准(≤500个/L)。在大肠菌群数超标的7所医院污水中,有5所医院污水检出致病菌。 参加本工作者尚有库来西、郑亮、王代莲、米娜娃尔等同志,特此致谢。
太湖周围某疗养院污水消毒处理后回用.当回用污水PH值为6.8~7.3、CODcr为18~48mg/L、N3~N为0.57~1.57mg/L和BOD5为4.0~4.9mg/L时,消毒加氯量5mg/L,余氯量3.0~3.2mg/L,总大肠菌群合格率100%,肠道致病菌呈阴性,以回用污水养鱼、浇灌绿化草坪和花卉184天,生长良好.为本市环太湖疗养院污水处理后不直接排放入太湖而加以回收利用提供了依据.
为了预防交叉感染、保障人体健康,医院的污水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目前绝大部分的医院污水用氯消毒,余氯量是评价消毒效果的指标,但不能忽视过高的余氯量会引起水质第二次污染.因此,随时控制余氯量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暂定碘量反滴定法[1]作为医院污水余氯量测定的标准方法.但该法操作复杂,测定时间长,不适合现场快速测定.本文探讨使用快速、简便而误差又小的DPD比色方法代替碘量反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