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两年前查出了2型糖尿病,他本人对治疗比较配合,坚持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从未间断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得一直比较满意.但最近几个月以来,不知何故,血糖复查结果一次比一次高,药物加至最大治疗剂量效果还是不好,开始他曾怀疑可能是药品质量有问题,后来换用同类进口药品也是如此.最后张大爷去糖尿病门诊进行了咨询,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60~83岁,平均73岁.全部患者均经饮食控制.所用药物为优降糖,降糖灵,消渴丸,用药量均在治疗剂量内.低血糖反应苜发症状:昏迷6例,精神失常2例,偏瘫1例.预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其余8例均得以恢复未留后遗症状.发作时首次血糖:1.11mmol/L~2.01mmol/L.本组9例均有程度不同的脑萎缩,2例有3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
本研究观察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给予音乐治疗对提高社会功能及改善精神症状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持续3年以上者;经充分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并且长期住院的患者;年龄58岁以下;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严重躯体疾病;入组后能坚持1个疗程,并可暂时不改变原药物治疗剂量和不合并其他治疗.按入组标准选择本院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激素的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作用除了治疗皮肤科一般病例外,还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塞病、大疱性疾病,淋巴瘤等[1]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激素的准确剂量对病情的好转和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天疱疮病人的首次治疗剂量及症状控制后减量要求达到绝对准确.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治疗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药液的准确使用,以发挥药效,促进康复.现将护士在应用激素方面的操作体会总结如下.
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二十世纪末成型及普及的精确放疗技术,它包括经典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精确放疗的目的是提高肿瘤的治疗剂量和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吸收剂量,从而增加治疗增益比.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科技的发展,医学科学从单纯的经验诊治上升为经验判断与定量定性相结合,以图像显示和数据来诊治疾病.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医学计量管理来确保各种参数和治疗剂量的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科学的计量管理以其法制性和准确性已被愈来愈多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所重视.但是,很多医疗单位的医学计量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医疗质量的水准,是一个值得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DRD2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497、rs6275以及rs1799978)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使用Quanto软件估算样本量至少180人.实际共纳入美沙酮维持治疗者257人,其中低剂量对照组89人,高剂量病例组168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既往吸毒状况以及服药状况等信息,并对其进行DRD2基因分型,以探讨DRD2基因的多态性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的关联性.结果 DRD2基因rs6275位点基因型在不同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基因携带者相比于TT基因携带者(OR=0.338,95%CI:0.115~0.986),TC+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于TT基因型携带者(OR=0.352,95%CI:0.127 ~ 0.975)可能需要更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尚未发现rs6275位点的等位基因,rs1800497位点、rs1799978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各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在不同美沙酮治疗剂量组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RD2基因rs6275位点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有关联.尚未发现rs1800497位点、rs1799978位点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有关联.
强心药物主要从含强心甙的植物中提取,所以医学上又把强心药称为强心甙.由于强心甙的治疗剂量已接近中毒剂量的60%,因而用药不当,或同时应用排钾利尿剂时,很容易出现中毒反应.从我国发布的居民用药安全报告中我们可以得知,自主用药已经成为了居民安全用药的隐患.其中,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强心药存在着一定误区.强心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出量的作用,是治疗各种慢性心力衰竭及某些心脏手术后的常用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肌收缩力严重损害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强心药主要有强心苷类和非苷类(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敏化剂、β受体激动剂等).由于强心药适用于心衰竭,而不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药原则而造成不良的服用效果,因此,掌握正确的服药原则十分重要.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它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秋冬季节是哮喘的多发期,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注意些什么呢?不要"预防性"用药不少患者对哮喘有恐惧心理,为了减少发作次数,不管发病不发病,每天定时服药两三次,而且往往坚持很长时间.其实,平喘药只在支气管痉挛时发挥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并没有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长期服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麻黄素和喘息定,长期服用可以引起心悸、心律失常,还可使患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到了真正需要治疗时,一般的治疗剂量反而不能有效地平喘.茶碱类药物易引起恶心、呕吐、失眠,甚至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总之,平喘药只是暂时阻断了变态反应中的某些环节,并不能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加之它的作用时间短,因此,不能作为预防药长期使用.
有毒中药(下称毒药)每次内服的治疗剂量,在教材<中药学>(下称教材)[1]中已标明,如藜芦0.3g~10g,二丑3g~10g,制川草乌3g~9g等等;并在其使用注意中告诫医者,有的生品不作内服(如白附子),有的内服宜慎(如藜芦).笔者通过反复实践,初步认为,不少毒药,其口服药量由小到大,递增至1倍以上亦无明显毒副反应.兹就临证中摭拾的病例,浅谈与毒药相关的几个问题.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大量高效、选择性高和治疗剂量范围狭窄的药物不断上市,联合用药机会增加,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反应日益突出[1].中药也不例外,中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和中药剂型的多样化,有关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70种左右,已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新药就有四百多种,大多数药物由于特异性较差,常规治疗剂量即可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而导致患者不能耐受.
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然而目前在临床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还多数为非选择性药物,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正常组织和器官中也常有较多分布,常规治疗剂量即可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不能耐受,降低药物疗效,所以提高药物的肿瘤选择性,减少其在非靶向部位的聚集是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关键.减少药物对非靶向部位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并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这种治疗方法即被称为肿瘤靶向治疗.现今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阿托品是有机磷毒物中毒救治中的最主要药物,"阿托品化"是临床上对中毒者进行监治以维持患者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观察指标.但阿托品本身的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对药物耐受性个体差异也较大,临床治疗剂量与阿托品中毒剂量接近,易于发生阿托品中毒、甚至死亡.笔者近年来以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替代阿托品,对重度有机磷毒物中毒进行救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胺碘酮是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月对48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碳酸锂有明显抑制躁狂症的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治疗剂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也有预防发作的作用,也用于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然而,近年来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注[1].
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是手术前后的一种镇痛药,效果可靠,在临床应用已广泛,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杜冷丁的副作用有便秘、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过量可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临床上常报道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临床常用治疗剂量于肌肉注射后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临床十分罕见.
目的:通过探索肝脏碘油栓塞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剂量的影响,为HIFU增效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3头山羊,分为病理观察组10头和HIFU辐照组33头.前者再分为肝左动脉碘油栓塞组和栓塞结扎组,分别于碘油栓塞后3 d、7 d、14 d、21 d和28 d观察其病理变化.后者又再分为对照组、碘油栓塞组和栓塞结扎组,经声强为5 500 W/em2的HIFU辐照后测量并比较各组的HIFU治疗剂量.结果:山羊肝左动脉单纯碘油栓塞或栓塞结扎后,产生的肝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可逆的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过程,但碘油栓塞结扎后引起的病理变化更为明显和严重,甚至可发生局灶性坏死.肝脏损伤深度为30 mm时,对照组治疗剂量为(16.6±2.72)J/mm3,碘油栓塞结扎组为(3.8±0.96)J/mm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01).损伤深度为40 mm时,对照组治疗剂量为(28.3±6.37)J/mm3,碘油栓塞组为(11.2±3.46)J/mm3,而碘油栓塞结扎组则为(7.8±1.74)J/mm3,三组之间差别明显(P<0.05).肝脏碘油栓塞后3 d的HIFU治疗剂量为(13.56±3.462)J/mm3,7 d后为(8.81±0.942)J/mm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脏碘油栓塞或栓塞结扎后,其HIFU治疗剂量明显降低.提示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声学环境状态而降低HIFU的治疗剂量.
2010年,WHO将身体活动和健康效益运动列入《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中,提出需要在临床运动治疗剂量作深入研究[1].在英国、瑞典、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治疗项目中的运动项目已被国民接受并在基层医疗实践中实施[2].世界各地医疗工作者,包括内科医生、物理治疗师、护士和营养学家等,均呼吁将运动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设定[3].各国运动生理学家、物理治疗师正在努力将运动疗法深入临床各科从而发挥其优势.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心血管系统、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镇痛研究中显示其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组织粘连[4-5],从而影响体内疼痛处理系统,并可进一步改善心理行为效果[6].借鉴运动疗法应用于其他疾病的镇痛机制及特点,其同样适用于手术后镇痛,调节患者术后恐惧心理,促进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本文通过介绍运动疗法概念、术后镇痛特点、运动处方选择、镇痛机制和疗效,分析运动疗法在术后镇痛的运用的优势和问题,以便在临床各科的推广.
一般认为 C段紫外线具有显著的杀菌、抗炎作用,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作用主要由B段紫外线产生.由于短波紫外线照射的治疗剂量低,不易产生烫伤等副作用,安全性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治疗中,短波紫外线照射对伤口、术后裂开的切口等也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新鲜伤口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原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放、化疗对骨髓造血组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是治疗剂量的最重要限制因素.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放、化疗引起小肠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可恢复性上.另外,很多中心特别是欧洲正在应用选择性消化道净化(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 SDD),以期降低肠内毒性物质在应急时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本文综述放、化疗和选择性消化道净化剂,对肠道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引起临床研究的重视.应用特殊的营养素和药物,防止或减轻上述情况对肠道功能损害将由其他同道讨论.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在ACS高危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强化降脂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和病死率[1].而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剂量的依赖性的,如何采取合理的治疗剂量,避免盲目地大剂量用药是减少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1].
熟练使用一次性输液器[1]是实习护生实习阶段必须练就的基本操作技能.大多数实习护生实习结束,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排气时常发生输液管内空气气泡排不尽、反复放液排气、穿刺静脉时看不见硅胶管内回血等问题,从而影响输液过程的正常进行,致使工作效率降低,药物有效治疗剂量的丢失,影响药物对疾病的疗效,严重者延误抢救时机,故规范操作十分重要.现将输液器的使用方法总结如下,供实习护生学习参考.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肝是在药物代谢上起到中心作用的脏器,是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场所,是药物由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以最高浓度积聚的部位.药物在此进行聚合、氧化、还原、羟化以及脱甲基化等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因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很容易导致肝损害,肝脏也是最为频发药物性损害的器官.在美国,药物特异质反应引起的DILI占急性肝衰竭的18% ,在发展中国家也属于临床常见病[1].
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首次报道于1910年,以病情危重,救治困难,死亡率高为其特点,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近年来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对于开始行CRRT的时机及治疗剂量至今仍未有定论.本文就CRRT治疗CS的进展及争论作一综述如下.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在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清除一些对身体有害成分,替代部分肾脏功能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它是根据液体溶质过滤原理,并可结合透析作用或液体置换来调节及维持患者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及游离状态的溶质等平衡,由于其模拟尿的排泄方式,缓慢连续排出水分,容量波动小,较好地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加之,溶质清除率高及能清除更多的细胞因子,从而有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地高辛是一种有强心作用的甙类化合物.它能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某些心律失常.但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很小,极易引起中毒.成人致死量为10mg,短时间大剂量服用此药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近6年来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P)及药物抢救重症地高辛中毒1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CBP)目前使用范围日趋广泛,不同的治疗目的,有不同的剂量要求.内环境紊乱的纠正可能需要治疗剂量小,重症患者以清除炎症介质为主要目的,则需要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儿童疼痛护理及治疗干预日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对于疼痛护理的认识体现在对于疼痛的态度和理解同情;疼痛是否存在和程度分析以及对于疼痛的非药物处理.以往我们对于儿童疼痛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目前认为即使在新生儿也存在较明显的疼痛感受,儿童与成人的疼痛感觉强度无差别,儿童存在对疼痛的记忆,在疼痛的药物治疗剂量上也非越少越好,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1]由于儿童患者生理机能尚不完善,对疼痛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缺乏,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如何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儿童疼痛评估工具是治疗和护理工作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普遍存在以下缺点:①在输液终末时,输液管腔内甚至莫菲氏滴管腔内常有液体残留现象,其原因可能与患者静脉压的个体差异、药液的质量或比重、输液管腔的大小、液体的粘稠度等有关,尤其是一些对治疗剂量有严格要求的药液和一些贵重液体(如进口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脑活素等)的残留,不但会影响疗效,还会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为克服这个缺点,医护人员常常是加开一瓶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不但造成新的浪费,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②在患者变换体位时(如:上卫生间、野外救护及长途转送患者等),一旦输液瓶悬吊位置过低,血液常常会返流到输液管甚至莫菲氏滴管腔内, 若不及时处理,常常导致输液管堵塞.③在动脉加压输液(如:脑梗塞的颈动脉溶栓治疗、股动脉加压输注抢救等)的操作过程或输液过程中,常会出现血液返流现象.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防液体残留及血液返流式输液器,经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