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就是思维的大门.如果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不知道如何让别人明白自己,就好像关上了这扇大门,隔断了与外界的交流,人会变得孤独、沮丧,甚至逐渐封闭自我,这种无声的痛苦,只有耳聋患者才能体会.耳聋虽不致命,却足以剥夺患者享受正常、美好生活的权利.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失眠的人越来越多.社会节奏加快会造成睡眠的被动剥夺,而社会竞争的激烈会使压力增加进而影响人们的睡眠,无论哪种情况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与失眠常常如影相随.而对于这部分失眠患者来说,心理暗示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前几天,夏老师所在的学校组织员工进行了年度体检,夏老师的空腹血糖值偏高,为6.8mmol/L,为此夏老师一直很沮丧,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后半辈子就得天天跟药打交道了,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就要一天注射两三次胰岛素,还得天天扎针测血糖,饮食也要受到严格控制,夏老师觉得很多生活乐趣都被这个"富贵病"给剥夺了,每思及此,夏老师就会愁眉不展,无精打采.血糖值偏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其实夏老师走进了一个误区,而像夏老师这样对糖尿病的方方面面存在认识误区的人还真不少,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误区吧!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eter Mitchell[1]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
<闲情偶寄>中有一段话,颇为精彩:"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凡人一生,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癖之所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成良药."意思是说:本性特别喜欢的东西,可以有药的功效.人的一生,总有一种偏嗜偏爱的东西,一个人的嗜好,往往跟他性命相连,如果重病的时候能得到它,都可以称为良药,不能人为剥夺.
<闲情偶寄>中有一段话颇为精彩:"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凡人一生,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如文王之嗜菖蒲菹,曾暂之嗜羊枣……癖之所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成良药."意思是说,本性特别喜欢的东西,可以有药的功效.人的一生,总有一种偏嗜偏爱的东西,像文王偏爱用菖蒲腌成的酸菜,曾皙偏爱羊枣等等,一个人嗜好的东西,往往跟他性命相连,如果重病的时候能得到,都可以称为良药,不能人为剥夺.
健康的父母陪伴你的前半生,孝顺的子女陪伴你的后半生;爱人呢?即便是恩爱的夫妻又有多少同年同月来,又同年同月去?还有什么能伴你一生?只有心情,心情是唯一不能被别人剥夺、又不能被自己舍弃的财富.
对前列腺癌患者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方法.醋酸戈舍瑞林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一种类似物(LHRH2α),能抑制脑垂体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从而降低男性血清睾酮,达到同睾丸切除相同的去势效果.
知情权是指患者对自己的诊断、治疗护理以及预后等有关的知识及信息的了解情况.在医疗过程中,癌症患者知情后常常导致严重的心理反应,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家属常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同程度剥夺了癌症患者的知情权.
在三鹿奶粉等卫生刑事案件中,以"自由刑+财产刑"为主要刑罚适用模式,由于职业资格刑的缺位,反映出我国资格刑制度存在重刑化倾向、财产刑的刑罚遏制力有限、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角色错位等问题.应设立独立的职业资格刑制度,对"职业资格"这种犯罪工具,予以剥夺、限制.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吞咽障碍会导致肺炎,引起脱水、营养不良,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同时剥夺了进食-这一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敏感期内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和单眼剥夺(monocular deprivation,MD)幼猫视觉系统中有可塑性变化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1-subunit,NMDAR-1)基因的表达规律,为临床防治斜视(MS)和剥夺性弱视(M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仪(6-channel-pattem visualevoked potential,6CPVEP)检测MS和MD弱视的形成,应用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复合物(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e complex,SABC)技术处理NMDAR-1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正常(normal)组、MS组及MD组幼猫的同侧视皮质17区组织连续切片,照相观察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和t-test处理.结果:视皮质17区可见NMDAR-1免疫阳性神经元呈棕褐色,神经元胞浆及轴突、树突着色,但轴突更明显,核色淡或空染,具有明显的突触形态学特征.它主要分布在Ⅱ/Ⅲ、Ⅳ、V和Ⅵ层.比较各组猫视皮质17区Ⅳ层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浓度和数密度,MS、MD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MS组和MD组幼猫视皮质17区的NMDAR-1与正常组相比,其活性(染色浓度)减弱,数量明显减少.结论:①敏感期内,单眼斜视和剥夺猫视皮质17区神经元NMDAR-1表达表现为浓度减弱和数量减少,提示其调制神经递质释放、突触连接及生长分离,使它们的能力减弱,它可能是形成斜视和剥夺性弱视的内在因素,而视环境的紊乱及形觉剥夺则是外在因素,两者互为影响、制约.②敏感期内矫正斜视和剥夺可使弱视逆转,这与视觉神经系统内NMDAR-1的塑性变化有关.③NMDAR-1的变化遵循优胜劣汰的双眼竞争原则,NMDAR-1是导致视觉系统传导路神经元塑性变化的重要受体.
目的:探讨敏感期内和敏感期末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和单眼剥夺(monocular deprivation,MD)幼猫视觉系统可塑性变化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规律,为临床防治儿童斜视和剥夺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敏感期内(2~4 w)和敏感期末(10~12 w)龄幼猫用手术制做人工MS和MD弱视动物模型.手术前将32只动物随机分为MS1、MD1、MS2、MD2和N共5组.在第16周后应用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multi-channels of pattern visual evoked pattential,MPVEPs)仪检测正常发育(N),敏感期内(MS1和MD1)与敏感期末(MS2和MD2)实验幼猫视觉系统的电生理学塑性变化和弱视形成的特点,对N、MS1、MD1、MS2和MD2组幼猫给予双眼、单眼、全视野和半视野以及4档不同空间频率(0.06、0.1、0.25和0.5 cpd)的棋盘格图形翻转视刺激,用6导电极记录各组幼猫的MPVEPs曲线变化.结果:①N组幼猫双眼、单眼、全视野和半视野的各导程MPVEPs值为P1峰潜时与发育前比明显提前,N1-P1波幅值升高.在空间频率为0.06和0.1 cpd时,NR(L)眼与MS1和MD1眼比较以及在敏感期内斜视的对侧眼(the fellow eye of MS1,MS1F)与MS1眼和MD1F眼与MD1眼比较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01),显示了MS1及MD1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而NR(L)眼与MS2和MD2眼比较以及MS2F眼与MS2眼和MD2眼与MD2眼比较,差异则没有显著性(P>0.05).②N组幼猫MPVEPs各导程视反应变化规律为:双眼全视野>单眼全视野>单眼颞侧视野>单眼鼻侧视野.提示:①实验猫眼对MPVEPs的有效视反应与视刺激的感受野面积成正比.②单眼鼻侧感受野在鼻侧半视野刺激时反应最低,这与鼻侧视网膜不参与视刺激过程或参与成分减少、感受野有效视反应面积减半有关,而与抑制无关.③单眼颞侧视野小于单眼全视野视反应,原因也为视网膜感受野全部参与视刺激过程,而视角变小(棋盘格面积减半)之故.④在高空间频率下(0.25和0.5 cpd)各组的P1潜时比较:N和MS1、N和MD1、MS1F和MS1和MD1F和MD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N和MS2、N和MD2、MS2F和MS2和MD2F和MD2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⑤4档不同空间频率MPVEPS记录结果显示,各组幼猫受试眼的视反应规律为随空间频率的升高视反应逐渐减弱,表现为P1峰潜时延迟和N1-P1波幅值降低.⑥各组动物视反应曲线特性为SF在0.1 cpd时,N1-P1波峰幅值达最高,此可能为猫的最适空间频率,提示幼猫视觉分辨能力随空间频率升高而下降,并存在最佳空间频率.④6导电极记录发现,MPVEPs的N1-P1幅值以枕正中及颅正中最大,且两者比较,后者又大于前者.其左右各导程N1-P1振幅随远离中心逐渐变小.结果显示:MPVEPs视反应的电压降在枕极和颅正中的视皮质17区最高,其次为18、19区.结论:视觉神经系统在敏感期内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可塑性,视紊乱及形觉剥夺可导致MS1及MD1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而MS2和MD2幼猫由于为敏感期末所致视紊乱及形觉剥夺,视觉系统已发育完善,电生理可塑性变化极小或具有拮抗斜视和剥夺效应的潜力,即对视环境干扰不敏感.一般认为,人类敏感期为出生到7岁间,最迟为至9岁间.本实验提示:弱视治疗应在人类敏感期内,而敏感期末,由于视觉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可塑性变化范围小,治疗弱视是困难的.
目的:研究和探讨敏感期内、末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和剥夺动物模型视觉系统凋亡调节抑制基因Bcl-2塑性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技术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了Bcl-2蛋白在N、MS1、MD1、MS2和MD2猫同侧视皮质17区Ⅳ层及外侧膝状体相应层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发育幼猫的视皮质和外侧膝状体主要是在神经元核浆,呈深棕黑色免疫阳性反应,胞浆淡染.在MS1和MD1眼输入的同侧视皮质17区Ⅳ层及外侧膝状体相应层(A1)表现为Bcl-2蛋白表达的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核浆染色淡,表明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在同侧视皮质17区Ⅳ层表达浓度和数密度:N组与MS1和MD1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N组与MS2和MD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S1和MD1组幼猫实验眼同侧视皮质17区Ⅳ层及同侧外侧膝状体Al层神经元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由于长期的斜视及形觉剥夺效应以致功能低下,对Bcl-2调节的敏感性降低,以及对NTs的营养保护及上调Bcl-2 mRNA表达水平应答能力降低,在双眼竞争的神经元发育及突触连接中处于劣势,使对侧眼形成优势循环.这也可能解释在敏感期内当对侧眼遮盖时暴露弱视眼所出现反转弱视的戏剧效应.Bcl-2与NTs有交互作用,它们协同促进神经元的分化,发育和连接重塑.在正常的视环境中,双眼视平衡发育,凋亡抑制基因Bcl-2起着删除细胞死亡程序并保护调节NGF家族的生物效能.
肿瘤进程和基因突变有关,但是环境因素对基因突变的影响报道很少.通过研究KRAS或BRAF基因突变时大肠癌细胞的转录组基因,Yun等发现,在大肠癌细胞发生KRAS或BRAF基因突变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是3个上调基因之一(Science 2009,5947:155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社会经验在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社会经验的剥夺如社会隔离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以及行为模式产生持久性异常改变,并诱发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焦虑障碍等.
目的观察局灶性发作患儿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的敏感性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有反复发作疑似癫癎,且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患儿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12岁,平均7.3岁).行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剥夺睡眠时间<7岁为18~20 h,>7岁为24 h.按同样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6岁).结果所有病例脑电图的背景电活动频率明显变慢,棘/尖慢复合波等癫癎样放电57例;异常率为55.88%;其中局灶性发作异常率为76.32%,全面性发作异常率为43.8%(χ2=8.98 P<0.01).对照组诱发后脑电图异常出现癎样放电2例(1.89%),与疑似癫癎组比较(χ2=71.95 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剥夺睡眠后脑电图出现癫癎样电活动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而局灶性发作的敏感性高于全面性发作.
目的观察和研究敏感期内、末不同时限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和单眼剥夺(monocular deprivation,MD)幼猫视皮质、外侧膝状体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可塑性变化.从形态学、分子神经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时限MS和MD幼猫视觉系统神经元可塑性变化机理.方法以免疫细胞化学(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e complex,SABC)技术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了BDNF在正常和敏感期内、末MS和MD组幼猫同侧视皮质、外侧膝状体的变化规律,数据行t-检验处理.结果在视皮质,光镜下BDN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棕褐色,锥体细胞具有较清晰的突触锥形特征.在MS1和MD1组幼猫的视皮质17区IV层BDNF免疫阳性反应及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P〈0.001),MS2和MD2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在外侧膝状体,光镜下可见正常组眼输入的A、A1和C层三层中均有BDNF免疫阳性反应和阳性神经元存在,并且以A和A1层染色较浓.大、小细胞均着色,在MS1和MD1组幼猫实验眼输入的外侧膝状体相应层BDNF表达的免疫阳性反应深度及阳性神经元数密度减少,与正常组幼猫眼输入的外侧膝状体相应层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S2和MD2组与正常组比较则无差异性(P>0.05)).结论BDNF对敏感期内所致斜视和剥夺更为敏感,可能原因为BDNFmRNA的表达受视觉信息输入,或受视网膜活性调节,它参与神经环路的形成和突触的活性修饰,并在外侧膝状体形成与视皮质特殊连接过程中及视觉信息输入活性依赖的调节上起着更为重要作用.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退休后要开始享受新的生活.培养老人的爱好,玩摄影、学国画、出国游……让老人安享晚年成了子女们的心愿.孝顺的子女担心自己工作忙,没办法照顾老人,就请保姆或是将父母送到社会福利院,让专职人员伺候老人,让老人过一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是,这样的生活,也许对老人的健康并不合适.一位老人的子女下班后回家看望父母,却看到老人正在做饭,马上不高兴,训斥护工,认为护工没有尽责,让老人做事.应让老人歇着,不要干任何事.其实,这是误读了孝顺的意义.
癫痫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较其它年龄组为高,严重困扰着患儿及其家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电图已成为癫痫的诊断和分型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现将我院94例临床疑诊癫痫的儿童脑电图进行回顾,对清醒组和睡眠组的脑电图信息加以分析,以便探讨睡眠脑电图在儿童癫痫诊断中应用价值.
在孩子入园这件事上,受主流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一度认为2.5~3岁是个最佳年龄段,以至于刚过两岁的宝贝桐桐被迫进幼儿园时,我一度感到恐慌而愧疚,担心生活自理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她会不适应,担心过早跟家人分开会剥夺她已经形成的安全感,担心生活环境的猛然转变会给幼弱的她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