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的错误认识,存在着无症状就不服药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能控制血压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量血压;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服药造成血压聚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超过高血压病本身.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2006年6月2日,我的糖尿病康复日2006年6月2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我停止服用降血糖的药物,运用"七字秘诀"调理糖尿病,实现了不服药血糖保持正常的愿望.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一年来,我节食、忌酒、运动、保健,付出了艰辛,换来了身体的康复;我一直担心这一天,不吃药能否保持血糖正常;我一直在想,从这一天开始,这条路还需要走多长多远.
患者,男,27岁,已婚,高中文化,工人.患者自小患有"过敏性哮喘"史,常服用氨茶碱等药物治疗,20岁后哮喘发作次数减少,但患者有时出现失眠,故又配合舒乐安定治疗,每晚1~2片.25岁时患者自觉失眠严重,自行加药每天15~20片,如不服药即无法入睡,此间还发现地塞米松可治疗哮喘,又自行交替服用,由每天2片很快增至10片.
尽管对于高血压的最佳治疗目标存在一些争议,但多数指南都继续推荐多数成年人血压应低于140/90 mmHg,虽然年龄超过80岁的人血压低于150/90 mmHg即已足够。我们如何处理那些即使已经接受了有效的治疗、但血压仍未达到目标血压(BP)的患者?该类患者约占所有患者的20%。在此,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可以帮助鉴别潜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步治疗给出指导。
患者是否服用了处方药物?
治疗依从性差可能是BP控制失败最常见的解释。尽管患者强烈反对这种说法,但尿检结果已经表明,至少有一半被称为治疗失败的患者没有服用所有的处方药物,有的患者甚至根本不服药。让患者在临床医务人员的见证下服用药物,通常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出现BP的大幅下降,并证明患者的治疗获益。直接跟配偶或伴侣交谈并检查药瓶上的配药日期是检查依从性的另一个简单方法。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虽不如西方国家高,但目前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原因.目前高血压病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的特点,即患病事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这主要是因为公众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太少所致.
应用哪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性功能.第一是降压类药物.降压药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最常见的药物.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其中25%可能,而不服药的对照组中只有7%出现阳痿,远低于服药组;同时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者约有25%的人出现射精障碍,某些降压药不仅对男性,也可能造成女性性欲减退或高潮丧失,如甲基多巴、肼苯哒嗪、可乐定、心得安、利血平、降压灵等.第二是利尿类药物.目前治疗高血压病常常是抗高血压药与噻嗪类利尿剂合并使用.
我已近花甲之年,仍精力充沛,满头乌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腰不酸,背不痛,肠胃好,二便通.每天除照常应诊外,业余时间还"爬格子"写文章.究其原因,归功于常年坚持揉腹、提肛、撞背、打"耳光".我这不服药、不花钱、不费事的"四招"健身养生术,虽说有点儿"寒酸",但还是真管用.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也学做这"几招",对于强身健体、抗衰延年定会大有助益.
专家表示,血糖微高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需要服药的时候如果坚持不服药隐患很大.经常会有读者遇到这样的问题,去体检发现血糖有点儿高,但是又没有高到糖尿病的水平,这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呢?是否需要治疗呢?
我是个医生,虽然年近花甲,仍精力充沛,满头乌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腰不酸,背不痛,肠胃好,大小便通畅.每天除照常应诊外,业余时间还"爬格子"写文章.这一切得归功于我常年坚持揉腹、提肛、撞背、打"耳光".我这不服药、不花钱、不费事的"四招"健身养生术,虽说有点儿"寒酸",但还是真管用.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试试.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笔者对6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了"太极气功十八式"的锻炼、口服复方降压片及不炼气功不服药的治疗,其疗效对比观察如下.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中曾引班固言:"有病不治得中医."山东中医大家李克绍日:"不服药,得中医.""不服药,得中医"是古人提示用药不当,易造成医疗事故的警戒性用语.药能治病,但用药不慎,也能加重病情.治好病为上医,致病加重为下医,那么,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但也不至于出事故,就等于请中等医生看过了.这提醒中医临床工作者,不是一遇到前来就诊的病人就一定开方用药,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未找到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可不必服药,应多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呼吸困难的病人在医院和家中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不同,出现不同的病症,包括心衰、哮喘、焦虑和肺炎;所有的病人都表现出呼吸困难在减轻,因为一些人已经用药物治疗来控制这些症状,而另-些人则不服药,硬挺着.
多数人可以在不服药的情况下降低血压,除了要首先做到保持健康的体重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持续性胸骨后闷痛2 h伴晕厥1次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不服药.吸烟20余年.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抬高0.1~0.4 mV.肌钙蛋白为4.997 ng/mL,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99%,遂植入Firebird2 3 mm× 33 mm支架1枚.术后患者仍感心前区不适,无剧烈疼痛.
不久前,一位老人前来笔者“药物咨询窗口”进行咨询.说上周他做了B超,发现有2mm的几粒小胆结石……医生说他只是小结石,可不服药,但要注意饮食调理,特别是“少食酸味”,否则酸味中的酸根能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即微结石),日积月累会形成中结石、大结石……对此理论,他根本听不懂.问我:常食酸味与结石到底有什么关系?
1999年1~12月我院对妊娠6~12周患者50例,在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并与不服药的75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早孕40~90天要求人流,无服药禁忌症,术前服药组50例作研究组.75例条件相同而术前未用药者作对照组.初诊时以妇科检查子宫增大与停经时间相符及晨尿妊娠试验阳性确诊为早孕.两组年龄均在20~35岁.研究组初孕33例,占66%;有流产或人流史者7例,占14%;经产10例,占20%.对照组初孕45例,占60%;有流产或人流史者13例,占17.33%;经产17例,占22.6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又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素称“无声的杀手”。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三高”即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长趋势,“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不”即病人普遍长期存在不难受不服药(不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情况。
及早发现自己身体面临的问题,评估患病风险是管理健康的第一步.现在,虽然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但真正到了体检的时候,一些错误做法和认识,又可能让体检的效果大打折扣.1错误一:体检前禁水不禁奶.几乎人人都知道,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要求体检者必须空腹,因为此时人体处于相对的基础代谢状态,能反映真实情况.体检前大量饮水的确会稀释血液,导致血糖、血脂、血黏度等检测值出现误差.其实,在抽血当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少量喝水(50~100毫升)无妨,只要不是猛灌水或一次喝几百毫升,就不会影响体检结果.所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体检前也不必因不敢喝水而不服药,反而服过药再来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其日常身体状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腹喝豆浆、牛奶等会引起胆囊收缩、腹腔胀气,影响腹部B超结果;喝甜饮料则可能导致血糖检测值偏高.
忌无症状不服药 部分高血压病人在起病初期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只是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这部分病人往往自认为病情不重,加上道听途说什么降压药一旦服用就撤不下来,所以,从不服用降压药,可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悔之已晚.如果在起病初期就能够及时正确地服用降压药,将血压保持在理想水平,重要脏器就不会因此受到损害.
虽然避孕药的名称没有变,发挥的作用(抑制排卵)也没有变,但是今天的避孕药已大不同于早期的避孕药。早期的避孕药含有150微克雌激素和10克孕酮。现在生产的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降低了80%,孕激素(合成孕酮)降低了90%。今天的避孕药已经不再有早年避孕药诸如增加体重、形成血栓、引起心脏病等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对1200名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服用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避孕药的女性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并不高于不服药的女性。最近有专家研究指出,避孕药除可用于避孕外,还有以下作用:
注意养生,不滥用补药.古代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脾;宜于肺者不宜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是否按照医嘱用药.有调查表明,大约有30%~70%的患者没有按照医嘱服药.这种不遵医嘱的行为可以表现为不服药、少服药和过量服药[1].目前,对正常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都已比较明确,相应的研究也很多,形式上也多种多样.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大多是医务人员主导的,某些患者并不愿轻易相信医务人员,而患者之间却容易取得相互信任.为探讨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否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影响,我们对中北大学社区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担心在上课或乘车时要小便15年,诊断广泛性焦虑症,维持治疗期间服氯硝西泮1mg/d,帕罗西汀(乐友)20 mg/d,氟伏沙明(兰释)100mg/d两年以上,病情稳定,患者述:“我感觉好像忘了病这个事情”,以致有时连续10 d都不服药,停药前1~2 d没什么感觉,第3天就感觉迟钝,有次患者连续3d未服药,拿着电热袋充电(8 min即热),电线短路,嘭的一声,冒出一火球,若是平时,患者肯定会叫一声,但当时,患者竟拿着热水袋,没反应,等反应过来,也炸完了,停药4d后就有一种躁动,如果再不服药,就感到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不在一起,感官迟钝,反应能力慢,思维能力下降,魂不守舍,重新服药5h内,躯体和精神合一,灵魂又回到身体里,感官不迟钝了,反应也跟上了,思维能力上升,但瞌睡,精力不够.
康熙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则不以为然.康熙曾说:“服补药大无益.先年满洲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
高血压患者经常会有疑惑,"是不是一旦吃了降压药就停不了药了",言下之意认为服药不好,服药就会产生依赖.许多人会因为这个原因在知晓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仍不开始规范治疗,而是等到出现不适、感到非常不舒服了才服药治疗,没有不适则又不服药了.这样就造成了血压高低起伏,控制不好.
听性脑干反应(ABR)为测试不合作幼儿的听力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早期听力筛选成为可能。幼儿行ABR检查时由于难以合作,常需辅助使用镇静剂。通常所采用的口服镇静剂(水合氯醛0.5 ml/kg),部分患儿镇静效果欠佳或拒不服药,针对这类患儿,我们采用异丙酚静脉注射镇静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异丙酚为一种新型超短效静脉麻醉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小手术的麻醉和ICU镇静,而应用于ABR检查的镇静催眠,尚未见报道。本室对1998~2000年10月间使用常规镇静法失败需行ABR检测的患儿11例(占我科这期间ABR检查患儿总数的6%),以异丙酚静注镇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妊娠期用药的基本认识发达国家发表的资料显示,目前能够确定的导致妊娠期胎儿畸形的因素还不到50%,其中可以肯定是由于药物致畸的还不足5%.如今,在妇产科门诊,有不少早期妊娠妇女,因为发热、接触某些物质或放射线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咨询是否会导致胎儿畸形.她们当中,因服用某些药物而来咨询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孕妇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对妊娠期用药致畸方面的认识尚存不足,并且还有很多误区.例如,有些孕妇因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在妊娠期患病也片面地不服药,甚至拒绝治疗,以致病情由轻变重,导致母儿病危或死亡.
我已年近花甲,但仍精力充沛,满头乌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腰不酸,背不痛,肠胃好,二便通.每天除照常应诊外,业余时间还"爬格子".究其原因,我想应功归于常年坚持揉腹、提肛、撞背、打"耳光".我这不服药、不花钱、不费事的"四招"健身养生术,虽说有点儿"寒酸",但还是真管用.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也学做这"几招",这对于强身健体、抗衰延年定会大有益处.
诺和龙治疗糖尿病具有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等优点,但长期应用可增加体重,对于具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降糖效果不明显.格华止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药物,但降糖力度不如磺脲类、格列耐类药物.我科2001年11月~2005年3月对110例住院或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龙联合格华止进行治疗,以探讨2种药物联合应用的降糖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用药依从性(Compiiance)是指患者是否按医师所嘱用药.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的基本条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在188例患者中,不依从性患者占调查人数的48%[1].常见多种不依从药物治疗的表现:如不服药、漏服药、擅自更改服药剂量与时间、过早停止服药以及随意换药等.给药物治疗带来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或造成细菌耐药,甚至贻误病情、危机生命.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很多,涉及医疗方面、患者方面、药物方面等因素,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用药依从性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