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伤病情危重,常因急性心包填塞和大失血抢救不及时而威胁患者生命.2007年4月~2011年8月抢救心脏外伤患者12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4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男,28岁.2009年6月19日凌晨1:00左右被杀伤左胸部,当时即感伤处疼痛、流血,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呼之不应,受伤20分钟后被朋友送入就诊.入院查体:体重约55kg,急性失血面容,四肢厥冷,颈动脉搏动微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双肺呼吸音消失,左胸部第7肋处可见5cm的刀口,有血液渗出.检查过程中,大动脉搏动、血压测明显逐渐减弱至无法测出,呼吸停止.
王××,女,28岁,2001年3月5日来诊.现病史:4年前因产后大失血致闭经,诊为席汉氏综合征.现闭经、怕冷,4年来断续服用雌激素及中药,服药期间则有极少量黑色月经,停药则无,因胃肠反应严重故来就诊.查:阴毛稀疏、枯黄,舌淡,苔白,脉细.治疗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并施温针灸30分钟,同时温和灸关元、气海、中极及双肾俞穴.每日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临床资料我们共收治342例,其中会阴侧切178例,产后急性乳腺炎164例,分会阴侧切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急性乳腺炎观察组与对照组.全组患者年龄均在18岁至30岁之间,身体素质无显著性差异.并符合下列条件:(1)会阴侧切后伤口感染化脓不易愈合,或产后急性乳腺炎、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有块,皮色或白或红或NFDA6红疼痛,未成脓者.(2)无其他病患,如胃溃疡,产时大失血等证.(3)停用任何中西药物治疗.(4)无论临床检查WBC、DBC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采血部位一般首选肘部,因为肘窝部位的血管粗大且又相对固定,容易抽取.但是对于肥胖、经常进行肘部采血、先天性肘部血管隐蔽、大失血或过度紧张的患者来说,采用肘部采血时困难较大,穿刺成功率低,容易增加患者痛苦.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摸索,笔者找到一种腕部挠侧静脉采血法,现介绍如下.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休克类型,通常由于大失血引起机体循环血量骤减而发生,大多继发于创伤或其他疾病.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传统复苏方法往往要求:快速、充分、正压、复温、复苏,即主张在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快速给予大量液体,恢复有效血容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复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保证器官组织灌注,保持机体正常体温,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医学界对液体复苏时机、采用何种液体复苏、复苏原则等问题,均存在较大争议.为此,本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进行简略的分析.
腹部血管损伤是后路椎间盘摘除手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最早在1945年由Linton和White报道[1].其发生率较低,有报道为0.016%[2].一旦出现会导致大失血、循环衰竭而威及生命,死亡率高达50%[3].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我院2000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0余例腰椎后路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中有1例出现腹部大血管损伤,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儿女,0.5 h,因重度窒息5 min,呼吸困难半小时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因其母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前急性大失血(约1500ml),伴晕厥1次急诊入院而剖宫产娩出.产前胎心60~70次/min,羊水清,脐带未见异常.
患儿女,生后0.5 h.因重度窒息5 min,呼吸困难半小时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40周,因其母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前急性大失血(约1 500 ml),伴晕厥1次急诊剖宫娩出.
全麻术后2 h 后未清醒者即为苏醒延迟,1999年以来我院发生全麻苏醒延迟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 3~69岁;体重14~68 kg.ASA Ⅱ~Ⅲ级.腹区手术5例,胸区手术2例,髂区手术1例,烧伤1例.1.2 苏醒延迟原因及结果本组主要因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时引起脑水肿所致苏醒延迟(附表).如失血性休克6例,术中失血均在2 000 ml 以上,其中术中大血管损伤3例:例5因胃左血管撕裂没有及时发现致大量失血,另2例因血管损伤严重,无法及时修补,大失血后导致休克;其他原因致休克3例:巨大脂肪肉瘤(约20 kg)切除后渗血、渗液而出现血容量不足1例,感染性中毒性休克1例,严重低血糖1例.眼底检查球结膜明显水肿7例.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大失血并凝血机制障碍的术中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20例腹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患者根据出血情况给予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19例患者止血效果理想,术后顺利恢复。1例患者脾静脉破裂并脾蒂周围出血,术中止血良好,但术后腹腔引流出大量鲜血,再次行开腹后出血不止,止血术后肺栓塞致死。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大失血并凝血机制障碍做好有效的术中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具有移植后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恢复快、造血干细胞采集时不需要麻醉、避免创伤性手术和大失血等优点.目前.PBSCT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多种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其中外周血干细胞的有效采集是移植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供者的血小板丢失较明显.
妇产科急症的病种有很多,妇科有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黄体破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产科有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先兆子宫破裂、脐带脱垂、子痫、产后出血等.临床上最常见而且危重的多数是宫外孕和子痫,其次为胎盘早期剥离、产后大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这些病种中包含三个要点,即缺氧、大失血、高血压.
输血是治疗失血和贫血的有效方法,对急性大失血引起休克的患者还有挽救生命的作用.现代输血已非单纯补充全血,正在转向以"补缺"为主要目的的成分输血方式.成分输血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把全血或原血浆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根据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输血.
目的探讨抢救护理在抢救外伤性脾破裂大失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总结52例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抢救成功50例,抢救成功率达96%.结论抢救护理是外伤性脾破裂大失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本文介绍国产ZT-2000型血液回收机在大失血手术中的应用结果.
创伤性大失血患者由于大量输入库存血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1].我院从2005年开展了单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输注,4年来,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单采冰冻血小板除具有新鲜血小板的优点外,还具有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有利于出血危重的急救治疗的优点,为临床救治创伤性大失血患者开辟了新途径.现将输注单采冰冻血小板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自身输血指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己的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传统上按血液来源分为预贮式、稀释式、回收式三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是指手术过程中病人经麻醉后预先采集一定量血液,同时输以晶体(和)或胶体溶液以维持血容量大致正常,在手术后期再将预采的血液回输给该病人.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开展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护理报告如下.
大量输血是临床抢救创伤大失血的根本保证,但大量输血易带来与常规输血不同的特殊问题,尤其是凝血异常[1].本文研究的45例创伤大失血患者,输入大量库存血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创面渗血、术后持续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前期症状等凝血异常表现.给予单采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后,出凝血参数显著改善,现分析如下.
创伤性大失血患者由于严重失血,短期内大量补充库存血及液体,易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稀释性减少,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从而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大量输血的同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可取得良好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大量输血是临床抢救创伤大失血的根本保证,但大量输血易带来与常规输血不同的特殊问题,尤其是凝血异常[1].本文研究的66例创伤大失血患者,输入大量库存血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创面渗血、术后持续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前期症状等凝血异常表现.给予单采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后,出凝血参数显著改善,分析如下.
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全血分离制作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 h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1]。其中的凝血因子有5种主要成分: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Fn)和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育),主要用于儿童及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前卫蛋白原缺乏症的治疗[2],因大失血等凝血因子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重病患者的替代治疗等方面。本研究调查了2007—2014年我院冷沉淀的使用情况,现总结如下。
今天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都难以忘怀的事.120急救中心送来了一个外伤患者,是因刀刺腹部大失血的约20岁刚出头的女子.看穿着打扮是属于那种在社会游荡的人.在门诊抢救室因疼痛和恐惧大声哭闹叫喊,要求医生给打止痛针,还有一位比她大一点可能是她姐姐的人还用手去拽接诊医生的衣服领子,无理地要求打止痛针.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大失血并凝血障碍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14例手术中大失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全方位、有序化输注各类凝血因子及合理治疗,13例取得理想止血效果,术后恢复顺利;1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腹腔内引流出大量新鲜血,2次止血术后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后大失血的创面处理不可急于求成,其正确处理有赖于术中凝血障碍的有效纠正和外科干预措施的合理选择.
1 病历介绍患者,女,23岁,孕1产1,1999年8月27日20时因产后大失血急诊入院.患者11小时前在家旧法接生,产1男活婴,产后近2小时胎盘迟迟不娩出,行牵拉脐带并挤压宫底使胎盘剥离,查完整.继而出现剧烈腹痛,排尿困难,阴道大量持续不断流血,经用止血药和宫缩剂无效,急转我院.查体:重度贫血外观,意识清楚,T 36.2℃,P 110次/分,Bp 10/6kPa,心率快,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节律整,肺呼吸音正常.耻上可触及积尿膨大膀胱.
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侵害造成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或机体细胞对营养物质不能进行正常代谢所出现的严重综合症.可能发生于大失血或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或原发性心脏泵衰竭造成低心排血综合症,也可能因血管扩张引起血液分布失调造成"高排低阻”性灌注不足.不但临床上经常遇到,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也常发生.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时间,可造成严重后果.总结3例休克病人麻醉,现报导如下.
颈外静脉置管是补液、输血、治疗、手术麻醉及对抢救危重、大失血、失液病人进行液体平衡应急时的重要途径.我科自2000年开展颈外静脉置管技术以来,共穿刺置管2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病情危重、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23例,年龄23~47岁;其余患者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急诊手术患者为主,ASAE Ⅲ~Ⅵ级.全组患者选左右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材料选用合资生产的浅静脉套管针16号.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的作用普通认同.但对用于严重创伤引起的急性大失血患者的抢救还不十分注重,因此,在以往的救治过程中,患者因急性大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最后引发DIC致死时有发生.笔者参与了本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外伤患者的抢救,对此作如下报道.
目的做好外伤性脾破裂大失血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准确快速地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的抢救与护理.结果有效的扩容抗休克抢救和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结论抢救护理是外伤性脾破裂大失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目的]分析创伤后迟发性大出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原因,探讨术中出血不止的急救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2例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迟发性出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因口服华法令凝血机制障碍外伤后髂腰肌内血肿1例,停用华法令并肌注维生素K拮抗华法令,髂腰肌内血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血肿减压.右股骨周围血肿1例切开血肿减压术中出血不止,常规止血方法无效以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补充凝血因子后出血停止.36 h后取出填塞纱布闭合伤口.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臀上动脉,胫后动脉,股深动脉各1例)进行出血动脉结扎动脉瘤体切除.2例术前介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栓塞出血动脉.[结果]髂腰肌血肿1例观察16周血肿吸收机化无复发.股骨周围血肿1例纱布填塞止血,伤口闭合术后3 d患肢感觉陕复正常,足背动脉及胫后搏动良好.伤口闭合3周右股骨周围再次出血,骨折部位骨及肌肉组织病理检查为右股骨骨肉瘤,行右下肢高位截肢.3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8个月,未再发生破裂出血,神经受压症状消失,无1例发生肢体坏死及缺血性挛缩.[结论]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及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都可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动脉瘤切除及血肿清除前介入栓塞出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术中出血不止危及患者生命时,及时果断终止手术以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