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底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收治眼底病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视力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底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有效改善视力,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通过对社区在校儿童实施用眼行为干预,探讨对其视力保护的影响效果.方法将435名社区在学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组儿童的用眼行为实施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检查视力及散瞳检影等方法,分离出近视人群.结果实施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儿童视力下降得到极有效控制,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儿童视力保健行为规范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督促其有效行为的形成并持续进行,可明显保护儿童的视力.
糖尿病眼病是引起双目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并导致失明,其失明几率是正常人的25倍,因此患者万万不可忽视.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眼底病变、白内障、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等,最常见且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
糖尿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更应成为爱眼日的积极宣传对象,因为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引起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要比非糖尿病者高出25倍.6成白内障起因糖尿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谢培凤告诉记者,糖尿病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但糖尿病眼底病变是对视力的最大威肋之一.比如糖尿病可使角膜溃疡、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发生机会增多,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这些眼病中,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证实,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满意的控制,常会合并其他诸多的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足病及眼病等。糖尿病眼病就是因为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眼部组织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的“饥饿状态”而引起的。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而且对视力影响最大。
我科于2002年9月收治1例位于左上颌窦的原发性恶性肌上皮瘤,现报道分析如下.患者女,41岁,因左鼻塞1个月,逐渐加重10d,于2002年9月1日来我院就诊,伴左牙痛数天,为钝痛,呈持续性,无放射性痛;鼻涕不多,为少量白色分泌物,时有涕中带血丝;无面部麻木、张口困难,无耳鸣、听力下降,无视力影响,于9月2日收住入院.体格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左下鼻道花生米大小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软、触之易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植入术后,由于缝线所致的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拆除缝线是纠正术后角膜散光常用而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提高裸眼视力有很大帮助.作者於1998年起应用检影法指导选择性拆线,控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坠入玻璃体内的人工晶状体取出方法.方法:对5例玻璃体内人工晶状体分别采取直接钩取法和玻璃体切除法取出,然后视情况植入前房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2例采取玻切法取出,其中1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视力恢复到0.5,1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视力恢复到0.8;3例采取直接钩取法取出,其中1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视力恢复到0.4,另2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视力分别恢复到0.8及1.0.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视力影响不大,植入前房型晶状体视力恢复不如植入后房型晶状体.
目的对角膜铁屑异物取除及并发症后遗症观察分析.方法常规表麻,异物针取除异物.并对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治疗.结果异物取除后患眼留下厚薄不等的角膜浑浊,异物部位不同则对视力影响不同.结论应该引起社会重视,对操作工人应该上岗培训,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晶状体囊袋内出血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少见.由于出血位置的特殊性,该并发症对术眼视力影响明显,且处理较为困难.迄今国内尚缺乏有关文献报道.我院自1995年至今收治白内障摘除术后晶状体囊袋内出血患者6例,我们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特发性黄斑前膜(MEM)临床发展一般较慢,早期大多数无症状,视力影响不大,常被患者和医生忽略.我们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临床中MEM患者进行检查,来判断MEM的分期和手术指征及术后情况.
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发生病变,逐渐由透明发生混浊而变成不透明,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影响视觉功能.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因素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形成白内障.初期晶状体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逐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白内障是目前世界首位致盲眼病,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多见.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对视力影响较大的白内障一般应尽早手术.手术愈早,弱视、减少盲目、恢复视力机会愈大[1].2007年10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自内障患儿,术后并发阿托品中毒,经过12 d的救治与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眼外伤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单眼盲中眼外伤占首位[2].眼外伤特别是严重的眼外伤一旦发生,将造成眼球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我科于1994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眼外伤674例.
光动力疗法(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是目前眼科治疗的新进展,正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主要用于眼科肿瘤治疗,主要集中在眼部的黑色素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而用于治疗眼科非肿瘤性疾病多见,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特别是对老年AMD的治疗机制较为明确,疗效令人满意。老年AMD系眼底新生血管异常增生,虽为良性病变,但发病率高,对视力影响严重。 PDT的机制是经静脉给予光敏剂,然后使用能量极低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的新生血管,使其破坏,光敏剂受激光照射后,由基态跃升为激发态,当由激发态恢复至基态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作用于分子氧,使其产生单氧,单氧与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质膜等反应,产生过氧化物、羟基及其他自由基等直接作用于CNV,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1]。我科自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采用光敏剂注射用维替泊芬对20例(30眼)老年AMD CNV行PDT治疗,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观察效果及其护理报告如下。
瞳孔移位、变形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1],药物治疗常无效,有些甚至需行第二次手术处理.现在激光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害性疗法已取得了广泛成功.我们自1994~1998年应用激光瞳孔成形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瞳孔移位、变形等并发症,效果满意.
脉络膜血管瘤属先天性血管畸形所形成的错构瘤,分弥漫性和孤立性两种[1].该病对视力影响大,无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孤立性病变主要从视乳头及黄斑部附近开始,即使是早期发现,激光等方法治疗对视力损伤较大,且不能恢复.我们采用光动力治疗2例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以核性和后囊为主,发生较早,对视力影响较大,且这些患者较多合并视网膜病变.因此,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手术是白内障手术的一大难题.随着超声乳化的发展,保全后囊膜其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我们自 1995 年至 1998 年 12 月间对52例64眼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
视网膜为感光组织,其病变必将导致视功能障碍,尤其当病变位于黄斑区时,视力影响几乎不可避免.视网膜疾病病因众多,有血管性疾病、炎性反应、感染、变性、外伤与肿瘤等,其中,较多的为视网膜的炎性反应与感染不在少数.
青春期是预防近视的最重要时期,一切预防措施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改善不良环境因素.为了解影响视力的环境因素在学生中存在的情况,开展了有关调查,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眼部爆炸伤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均是十分常见的眼外伤,在眼部爆炸伤中最常见的并且往往造成视力影响的是角膜爆炸伤.为了探讨海水浸泡对角膜爆炸伤后的愈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材料及方法一、动物模型成年灰兔10只,在1%地卡因表面麻醉下,开睑器牵开眼睑,兔架固定灰兔,用同一爆炸物支架,距角膜2cm引爆同一型号爆炸物(爆竹),造成近乎相同的角膜爆炸伤模型.以右眼为对照眼,左眼于角膜爆炸损伤后给予海水浸泡30分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属于结膜组织增生性疾病,常有眼部充血,影响患者的眼部外观,当胬肉头部侵入瞳孔区会引起视力下降,严重的可致失明.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复发率高.低纬度亚热带、热带地区由于日照强烈其发病率较高[1],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视力影响的重要因素[2].为了解我县城镇、渔农村居民冀状胬肉的患病情况,我们于2007年,对部分城镇居民和渔农民进行翼状胬肉患病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遗传性眼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病种多、发病率高,而且对患者的视力影响大,致盲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后代的身心健康。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遗传性眼病发生率较高的国家,收集、研究和保存致病基因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11年下半年起,收集绍兴地区各类遗传性眼病患者109例,进行临床检查和部分家系调查以及基因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先天性白内障是较常见的眼病之一,而先天性前极白内障多为双侧、静止性,对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我们在工作中曾遇一家系三代均为女性患病,视力损害的严重程度逐代年龄提前,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现报告如下.
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部,暴露于外界,易遭受各种外伤,以角膜穿孔伤多见,且多伴有虹膜组织的嵌顿,严重者有晶状体及玻璃体脱出或嵌顿,可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操作较复杂,因为角膜是重要的屈光间质,所以对视力影响较大[1].
瞳孔残膜是胚胎时期围绕晶体的血管膜未完全退化吸收而残存于瞳孔区的一层色素膜,多呈网状、爪状或膜状与瞳孔缘相连,少数病例与晶体前囊表面粘连.随残膜的部位和形态差异多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影响.以Nd:YAG激光代替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我科1990年3月至1997年2月共行瞳孔残膜Nd:YAG激光治疗7例(9眼)患儿,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激光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目的:探讨眼球穿透伤的病理特点以及临床效果与临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附加随访记录的120例眼球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眼球穿透伤极容易导致其他眼科疾病,是患者致盲的最危险因素之一.结论:一旦出现眼球穿透伤务必立即就医.此外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后给予患者足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这对眼球穿透伤的预后良好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视力影响严重,已逐渐成为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马上做眼底检查,之后需坚持每年至少复查一次,这样能大大降低致盲的几率.65岁的杨女士两年前左眼视力下降,后来不仅完全看不见,还痛得受不了,到医院一检查,是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经治疗虽然止住了痛,但视力却没办法恢复了.当时杨女士的右眼还没有症状,但检查发现已是糖网晚期,及时用激光手术治疗后保住了视力.
0引言前房异物多见于敲击伤及爆炸伤[1],以铁质异物最常见,铜、植物、玻璃、睫毛等亦有报道[2],UBM及房角镜检查是确诊前房异物准确而又直观的方法.少数性质稳定且较小的前房异物由于对视力影响不大,且位于房角,常不易被发现而容易误诊.我院诊治1例在前房漂浮了6a的塑料异物,报告如下.
原发性青光眼为慢性眼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若不能一直坚持治疗,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障碍,所以患者一定要坚持长久治疗。该疾病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患者一般在幼年时期给予手术治疗,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查,了解术后眼压、视力的改善情况。尽早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对视神经的伤害,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2]。11例10年前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观察目前的视力情况,寻早影响视力的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视力,提高日后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