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呼吸道高发癌,近年来,由于不同致癌因素的作用及对致癌环境暴露的增加,喉癌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国外统计显示喉癌占头颈肿瘤13.9%,占全身恶性肿瘤喉癌2.1%[1],在我国也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喉癌大多为鳞状细胞癌,病变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不为人们所重视.部分喉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需行全喉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和放、化疗.患者术后永久性失去发音功能,而且晚期癌及复发癌还需对广泛切除后所遗留的大面积组织缺损进行自体组织修复.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生存质量较差,不仅自身要承受较大的手术和放、化疗损伤,而且家庭和社会也承担较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医学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以减少甚至免除患者手术痛苦的治疗方式或方法,尤其在内镜技术方面,一系列新的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即是其中之一.NBI是日本奥林巴斯医疗系统公司(Olympus Medical System Corporation)研发的突出强调黏膜构造的细微改变的新式内镜系统.
1咽喉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咽喉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病变常侵犯临近组织结构,不仅预后不良,而且手术常导致吞咽及发声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如c下和MRI在判断病变范围和颈淋巴结转移检查上发挥主要作用,而对于发生在黏膜表层的早期癌变事件则很难奏效,必须依赖内镜检查.内镜能够直接观察到黏膜表面的形态学变化,并可以获得组织学证据,因而是发现和诊断早期咽喉恶性肿瘤的关键手段.
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项光学影像增强技术,通过光栅过滤,将普通白光内镜中红、绿、蓝3种光中波长最长的红光滤掉,只释放出中心波长为415 nm(蓝光)和540 nm(绿光)两种波长的光.波长变窄后,能够使照射光穿透的深度限定在组织表层,突出对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细微结构的观察.另外,由于血红蛋白对波峰在415 nm的短波长光吸收明显,因此利用短波长光能够造成血管组织与周边非血管性组织对比强烈,从而令内镜检查者清晰观察到黏膜表层的微细血管结构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