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P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加用生物治疗的25例患者(TACE-BIO组)于第3天开始受IL-2(IL-2 100万u/d×10天,静脉滴注)及IFN-γ(50万u/d×10天,肌肉注射)治疗.TACE组35例未接受生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2、sIL 2R、sICAM1、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TACE 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p<0.01),sIL-2R、sICAM-1,sE 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p<0.01).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没有CR的患者,PR6例,SD26例,PD11例.6例RP患者中4例获得手术切除.血清IL-2、IL-12水平升高与疗效相关.TACE-BIO组疗效优于TACE组.结论:生物化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PLC治疗方法,可作为不能手术的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也可作为PLC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IL 2和IFN-γ的联合应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治疗用药方案.
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是一种可寄生在人体的口腔、胃肠道、女性生殖道黏膜及体表潮湿部位的正常菌群之一,同时又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一旦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或者正常的菌群平衡被破坏,它就会在黏膜下大量繁殖,侵入深层组织,可引起反复浅表性黏膜感染或严重的系统性感染.据英国医学真菌学会(BSMM)和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协会(BSAC)所属的95家微生物实验室的统计资料,在英国每年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资料协助诊断的念珠菌血症就达500~600例,远远高于其他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primary liver lymphoma,PL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75-2008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7创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HBsAg)、乳酸脱氢酶(LDH)和治疗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7例患者,4例均上腹痛发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有5例合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组织病理学5例为B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20、CD79α阳性,电镜示瘤细胞间毛细血管、胞质细胞器发达.2例为T细胞表型,CD3、CD45RO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质稀疏,细胞器不发达.血清学检查5例AFP和CEA阴性.5例HBsAg阳性,2例HBsAg阴性.LDH 675.54 U/L-1246.5 U/L.4例术后采用化疗者生存时间平均为9.5 mo.3例术后采用生物化疗者生存时间为23.0 mo.结论:PLL与HBV病毒感染有关:伴有B症状,常见肝内占位性病变和LDH增高:首选手术切除联合生物化疗的治疗模式: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s)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的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治疗组,同期相同入组标准的单纯化疗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变化等.结果 两组的一般资料基线水平一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90%)]明显高于对照组DCR(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75 d vs.212 d,治疗组PFS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下降者,治疗组较对照组少(P<0.05),未见不可耐受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DC-CIK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模式,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生物化疗疗效监测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蒽环类及紫杉类为基础联合曲妥珠单抗﹙Herceptin﹚治疗44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CA125的变化。根据2000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分有效组(OR组)及无效组(NR组),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CA125的变化及下降比率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生物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治疗后CA125血清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有效组及无效组间CA125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治疗前后CA125下降比率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01。结论CA125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生物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作用,且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肺癌的生物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疗效显著.生物化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在肺癌的治疗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肺癌的生物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治疗)和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对肾癌术后结合生物化疗(α-干扰素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加5-氟尿嘧啶)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肾癌手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手术加生物化疗)和对照组(仅行手术).结果生物化疗对低分期肾癌(Ⅰ期,II期)及肾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对高分期肾癌(Ⅲ期,IV期)有肯定的疗效,肾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阳性患者接受生物化疗后5年生存率较未接受生物化疗者显著提高.结论生物化疗是肾癌手术后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蒽环类化疗药表阿霉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方法细胞做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索拉非尼单药组、表阿霉素单药组、联合组(索拉非尼+表阿霉素)。用聚酰亚胺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细胞增殖曲线可见细胞传代后开始增殖,4~5d达到峰值,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受抑越来越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索拉非尼单药组使MCF-7细胞阻滞于G0/G1期[(62.837±0.511)%]与对照组[(49.250±0.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阿霉素单药组使细胞阻滞于S期[(24.976±0.409)%],与对照组[(23.473±1.0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G0/G1期细胞比率[(64.373±0.429)%]高于对照组及表阿霉素单药组[(50.980±0.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索拉非尼和表阿霉素的联合应用可以使乳腺癌MCF-7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可以为乳腺癌的联合化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据。
目的 比较Herceptin联合紫杉醇(TAX)的生物化疗组和TAX单纯化疗组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选择免疫组化法检查Her-2为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36例接受Herceptin联合TAX方案治疗者为研究组,42例接受单纯TAX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上述两组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Herceptin联合TAX治疗乳腺癌的客观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RR+SD%)均明显高于单纯TAX组;生物化疗组中,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Her-2(+)、Her-2(++)、Her-2(+++)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0%、57.1%和65.0%:单纯化疗组分别为16.7%、50.0%和50.0%;两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Herceptin联合TAX方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X方案组,对Her-2(+++)的乳腺癌患者,Herceptin联合TAX治疗的有效率高于Her-2(++)的患者,联合化疗安全可靠.
生物化疗(chemoimmunotherapy,biochemotherapy,CB)是将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全新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等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抗肿瘤效应,在多种晚期难治性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生物化疗的原理、分类、临床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恶性胸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比较常见的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8月,我们采用胸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沙培林和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经济学价值,以期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单药培美曲塞二钠化疗,二周期后序贯CIK细胞回输生物治疗一周期;对照组采用单药培美曲塞二钠方案化疗二周期.治疗结束后,计算两组平均成本及成本效果值.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7.14%,有效率为69.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0%,有效率为32.1%.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8);两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治疗组37800元,对照组21038元.治疗组的治疗成本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C/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CIK细胞回输生物治疗联合单药培美曲塞二钠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且经济学效果较单药化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医学会与上海市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暨第十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以及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国际化疗学会与亚太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于2013年8月21-24日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教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徐建光教授、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教授、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董志峰研究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王羽局长和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感染、呼吸、血液、肾病、重症监护、儿科、外科、烧伤、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感染控制、临床药学、药物研发等学科和领域的1000余名专业人员参加了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暨第八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于2009年9月23-26日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社及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业委员会承办.
由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与化疗学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会议于2007年10月24日-10月27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62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来自内科呼吸、感染、老年病等专业、重症监护科、急症科、外科、烧伤科、神经外科、器官移植科、儿科、耳鼻喉科等10余个临床科室,以及从事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药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等众多学科.
第15届国际化疗会议于1987年7月19~2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世界各国参加会议的代表达6,000余人,到会的中国代表有20余人.会议内容:(1)微生物化疗,共发表论文1,820篇.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对荷B细胞淋巴瘤小鼠脾脏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影响,以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lic cells,DCs)治疗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小鼠皮下接种A20淋巴瘤细胞,30 d后形成巨大肿瘤,流式细胞仪分析吉西他滨化疗前后荷瘤小鼠脾脏中Gr-1~+CD11b~+MDSC的比例,免疫磁珠纯化的脾脏MDSC体外加入吉西他滨共培养后,Annexin-V/PI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荷瘤小鼠接受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期.结果:荷A20淋巴瘤小鼠脾脏中MDSC的比例显著上调.是正常小鼠脾脏中的10倍以上.体外吉西他滨时间依赖性诱导MDSC凋亡与坏死;荷瘤小鼠体内注射吉西他滨后,脾脏中绝大部分的MDSC被清除.单独吉西他滨注射或DCs瘤内注射对肿瘤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鼠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48.8±3.6)d和(47.2±7.4)d,而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为(38.8±2.2)d;吉西他滨化疔联合DCs瘤内注射后瘤体持续显著缩小,60%小鼠存活时间均超过90 d.结论: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MDSC,吉西他滨化疗与DCs瘤内注射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对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本实验为应用生物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LC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即单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以下简称TACE组)35例,生物化疗(BIO)组(以下简称BIO组)25例.BIO组于TACE后第3天开始接受IL-2(IL-2 1OO万U/天×10天,静脉点滴)及IFN-γ(50万U/天×10天,肌肉注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L-12水平,同时观测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P<0.01).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者,BIO组18例中部分缓解(PR)4例(22.2%),无变化(SD)11例(61.1%),进展(PD)3例(16.7%),有效率为83.3%;TACE组25例中PR 2例(8.0%),SD15例(60.0%),PD8例(32.0%),有效率为68.0%;BIO组疗效(83.3%)优于TACE组(68.0%)(P<0.05).2组PR和PD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SD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化疗是治疗PLC的1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可作为不能手术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法,也可作为PLC术后的1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IL-2和IFN-γ的联合应用是1种较好的生物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TIP30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过生物化疗(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的TIP30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TIP3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6%,TIP30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数量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而与功能状态评分及临床疗效相关(P均<0.05)。53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获益(CB)29例(CB率为54.7%)。30例TIP30阳性表达的患者中,CB 22例(73.3%);23例TIP30阴性表达的患者中,CB 7例(30.4%),两者CB率比较P<0.05。 TIP3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47、4.87个月,两者比较P<0.01。结论 TIP30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作为该类患者生物化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叶,Rosenberg等建立了现代肿瘤生物治疗的理论和基础.至今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第4种模式.肿瘤生物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过继细胞免疫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与树突状细胞、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放射免疫靶向治疗、肿瘤基因治疗和生物化疗等.
目的:探讨肾癌切除术后生物化疗的作用.方法:对153例肾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A组术后用白细胞介素(IL)-2,B组术后用IL-2和α-干扰素,C组术后用IL-2、α-干扰素和氟铁龙联合治疗.结果:通过随访比较,三组早期(Ⅰ~Ⅱ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晚期(Ⅲ期以上)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铁龙、IL-2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对晚期肾癌有效.
目的 研究CIK细胞联合表柔比星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IFN-γ、IL-1、IL-2、抗CD3单抗诱导CIK细胞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第1、7、14 d的CIK细胞表型.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CCK-8)检测CIK细胞、表柔比星及两者联合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外杀伤效应.用肝癌细胞BEL-7402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IK治疗组、表柔比星组、CIK联合表柔比星治疗组(联合组),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CIK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CD_3~+CD_(56)~+细胞比例明显上升,14 d时CD_3~+CD_(56)~+细胞比例达(46.83±2.53)%,与第1天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量扩增了近1 000倍.联合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各单独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联合表柔比星可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细胞种植瘤的生长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疗法联合化疗能显著抑制体内外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为肝癌的生物化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 渐渐显得不足.这便促使生物治疗迅速崛起,生物化疗当然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主要包括贝伐单抗、索拉非尼、干扰素、IL-2以及TNF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生物化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在肝癌的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近年来肝癌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7-2006年确诊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4例患者,11例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其中单纯接受APR术的5例患者生存时间4.5~12.0(平均6.9)个月;6例术后采用生物化疗者生存时间3.0~24.0(平均12.0)个月.另外3例除生物化疗外分别予以局部扩大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和未手术,生存时间分别为11、10和54个月.结论 对于ARMM患者手术后使用生物化学辅助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