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分析程序化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程序化护理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程序化护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程序化护理,能够对手术的全过程开展系统完整的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目的 :将程序化护理措施应用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对这种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将本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资料,为了便于观察,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5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护理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方法,将两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分半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程序化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住院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前6-MW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再住院率、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活动能力改善率、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加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也有助于改善出院后的预后.
目的 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9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命质量,促使临床护理干预更为规范及完善.
目的 观察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总体护理质量.
目的 探析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溶栓治疗.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观察组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既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又能提高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措施对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目的:对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护理前相比,两组FMA、FIM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对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在改善中重度哮喘患儿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8例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及肺部湿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为8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中重度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讨论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实验对象护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两组护理方法舒适度比较、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护理的舒适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程序化护理效果明显,既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入院压疮评分均提示为高危.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48),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NORTON评分情况、住院时间、ADL评分情况、不安全指数评分以及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高危压疮评分率降低到8.33%,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危压疮评分率25.00%,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危压疮风险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NOR-TON评分、ADL评分情况、不安全指数评分以及满意度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危压疮评分及不安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目的 :分析程序化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对其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收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HSS评分和6个月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后3个月(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明显提升膝关节HSS评分.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年3月~2008年3月,我院与上级医院协作,定期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6例(306只眼).其中每批人数最多达11例,最少5例,男性占198只眼,女性占108只眼,年龄55~83岁,平均69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3.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年3月~2008年3月,我院与上级医院协作,定期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06例(306只眼).其中每批人数最多达11例,最少5例,男性占198只眼,女性占108只眼,年龄55~83岁,平均69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3.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诸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目的:分析程序护理法在压疮临床控制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住院高危压疮患者74例,按护理方式不同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考核两组护士干预前后护理成绩,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SF-36生活质量表分值,调查两组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病情了解、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及护理考核总分均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分值更高,且压疮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的18.92%;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 (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分析程序护理方法在小儿压疮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压疮患儿74例,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程序护理法),考核对应组别的护士成绩,对比患儿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SF-36生活质量表分值,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病情了解、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及护理考核总分均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分值更高,且压疮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8.92%);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率(94.59%)高于对照组(75.68%)(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患儿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对提高产妇产后护理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妇产后实施程序化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选取6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选取60例产妇为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产后泌乳多少及产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产后程序化护理优于产后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目的 研究在体检中心实施程序化和谐护理模式对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我院体检中心于2016年1月至6月间实施一般护理服务流程,选取此时间段内老年体检者25例,作为普通组,于2016年7月至12月间实施程序化和谐护理模式,选取25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干预组,总结两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评分,及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体检者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体检者对于科室体检流程指导、秩序维持、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普通组体检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28%,干预组为8%,干预组风险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在体检科室实施程序化和谐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体检者对科室护理质量评分,且大部分老年体检者均表示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发生科室护理风险事件较少.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服务,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目的 研究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11月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采用普通方式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日常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7.9±1.9)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6.5±2.3)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用程序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值得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31±3.9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t=3.242,p<0.05);患者死亡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x2=2.486,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加快其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目的:对13例癫痫持续状态实施程序化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有效实施急救护理、安全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程序化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时,护士实施程序化护理,及时有效实施抢救,提升了护士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
交通事故以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公害.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交通事故造成,患者具有伤势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1998~2001年,我科对收治的84例因交通事故所至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并取得好的效果.
目的:分析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程序化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试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5.0%低于试验组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高于试验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程序化护理配合能够系统高效的进行护理工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杜绝护理差错的出现,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对改善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15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行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心理支持、健康宣教、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房环境管理、护理文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的效果。方法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且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3 d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实施程序化护理,有效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风险降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