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年朋友排痰困难.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排痰呢?尤其是患有支气管扩张的老年朋友,如何用"体位引流"的方法排痰呢?为什么老年朋友排痰难首先,年龄的增长导致老年朋友咳嗽反射减弱、肌肉力量下降、咳痰无力、排痰困难,这在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的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其次,痰液黏稠也是造成排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水分摄入减少导致呼吸道水分不足,从而造成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另一方面,在疾病状态下如发热、缺氧等,导致呼吸频率加快致使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也会导致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哮鸣音。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现将我院1993~1998年收治的230例骨折老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作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危及长期卧床老人生命的并发症,常常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所以,预防肺部感染是骨折老人护理中重要一环。老年人由于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纤毛的活动,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加之某些创伤,使胸壁和膈肌的呼吸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咽喉内粘液不易吐出,肺内分泌物引流不佳,易使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导致肺部感染。故病人宜安排睡功能床,便于更换体位和引流。室内温度适中,空气新鲜,禁止吸烟。有痰的患者要鼓励将痰咳出。对被动体位者要协助更换体位。排痰困难者,可指导病人用拇指按在胸骨上凹的气管处,用力咳嗽,借助管腔变小、气流集中的原理,很容易就可以将痰咳出。此外,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也很容易帮助病人排痰。
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肺癌及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开胸手术对病人损伤较大,尤其是年老及体弱的病人,术后排痰困难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病人能否顺利恢复.对于临床上开胸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拍背咳痰、鼻导管吸痰等方法,仍不能顺利咳痰的患者,以往多采用气管切开方法吸痰.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法对胸部肿瘤术后排痰困难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胸部肿瘤术后排痰困难患者,按照入住ICU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黏膜损伤7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5例,均低于对照组的15,9,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9,4.01,4.02;P<0.05);观察组留住ICU时间为(6.25±2.58) d,对照组为(8.29±3.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观察组每日平均吸痰(5.0±2.0)次,低于对照组的(7.5±2.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1)。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与临床常规吸痰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维持肺部的正常通气功能,减少低氧血症持续时间,降低胸部肿瘤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留住ICU的时间。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一些因痰液黏稠,排痰困难,有痰无力咳出,气道狭窄,肺癌晚期的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同时,很多患者及家属不愿意行气管切开术.通过临床实践,笔者采用静脉留置针从环甲膜处穿刺进入气道固定滴药的方法,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获得满意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目的 探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开胸手术后患者排痰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96例开胸手术后排痰困难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口鼻腔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两组的吸痰效果、吸痰时间、一次插管成功、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吸痰操作时间、吸痰效果、一次插管成功、患者接受度、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16,11.15,15.20,8.18,6.10,6.56,16.70,4.89;x2分别为5.76,4.44;P<0.05);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方法对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缓解缺氧都具有明显满意的临床效果.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腔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以建立气体通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1].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人工气道的管理不佳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呼吸道并发症[2].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是由于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造成排痰困难,而气道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但该操作在各临床机构却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呼吸系统并发症目前已在脊髓损伤患者死因中占首位.国内报道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急性期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占死亡者的91.66%[1],国外报道约为60.8%[1].相关治疗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早期全面诊断和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康复是脊髓损伤患者预防及控制呼吸道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脊髓损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肺容积降低(VC、TLC、IC、ERV等明显减少[2-6]);②胸壁容量弹性降低(降至正常人胸腔活动度(6.0-7.5cm)的1/2-1/3);③呼吸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时);④呼吸肌力量和耐力减弱;⑤呼吸功增加;⑥血氧降低;⑦咳嗽、排痰困难;⑧交感神经受累(气管和支气管变窄,分泌物增多,加重通气障碍;腹胀加重膈肌受限);⑨呼吸道感染及肺不张等(呼吸道感染是导致颈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因[7-9]).
在护理患有呼吸道疾病或术后患者中,经常遇见痰多、排痰困难、痰液潴留的患者,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因此,帮助其有效排痰,对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有研究认为,全麻不会影响呼吸道黏液的黏弹性,[1]但是多数研究观察到麻醉期间以及手术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2-3]临床上也观察到全麻开胸病人术后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加之病人术后疼痛、咳嗽无力,因而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协助病人有效排痰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常规给予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但效果仍不理想,尚有部分病人排痰困难,需行鼻导管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以解除气道梗阻.4-7]有的病人甚至咳嗽、咳痰至术后半月以上,影响术后康复.本文将目前全麻开胸术后排痰护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动向做一综述,以便探索更有效的排痰护理措施.
食管癌晚期的病人,肿瘤多向气管侵犯引起呼吸道梗阻,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自1997年初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此类病人13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2~68岁.临床均表现为重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排痰困难、面部发绀明显.经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证实:6例为食管癌气管内转移,7例为食管癌压迫气管致狭窄.病变均位于气管隆凸上方主气管内,狭窄长度2.5~5.0cm.其中4例已行气管切开,3例经鼻气管插管.
目的 通过运用恰当的排痰护理措施,更好地解决排痰困难问题.方法 加强心理护理;环境适宜;调整体位;协助患者翻身扣背;辅助排痰措施;湿化呼吸道;体位引流;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排痰护理.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很好地解决了患者排痰困难问题,使排痰困难患者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期,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排痰护理,是维护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须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排痰,只有采用正确的排痰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脑卒中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排痰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该院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排痰困难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经负压排痰法,对照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排痰,观察两组排痰方法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排痰显效人数为11例,有效18例;对照组排痰显效人数7例,有效15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25,P<0.05).排痰前血气指标中试验组PaO2低于对照组[(54.86±25.53)mmHg vs(67.82±25.54)mmHg],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32,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其他指标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23、0.9632、0.8632,P>0.05).在两组患者的排痰之后pH相比[(7.36±0.05)vs(7.34±0.05)]、PaO2[(76.26±22.89)mmHg vs(70.33±25.89)mmHg]、SaO2[(94.23±4.11)%vs(85.12±6.16)%]、PaCO2[(54.09±16.33)mmHg vs(62.86±26.21)mmHg],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13,4.6232,4.9633,4.6323,P<0.0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排痰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直视下操作、气道黏膜损伤小、排痰彻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科为神经内科病房,长年收治脑血管病病人,许多老年脑梗死病人,由于脑梗死后遗症引发长年卧床,导致体能消耗,咳嗽咯痰无力,加之脑梗死后咳嗽反射减弱,所以痰液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引起痰液阻塞气道、坠积性肺炎、肺内感染、感染难愈现象的发生.
喘息是婴幼儿期患下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喘息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气道炎症、粘膜水肿、痰液粘稠栓塞使气道狭窄所致,由于婴幼儿排痰困难,因此在患下呼吸道疾病时,咳嗽与喘息常同时存在.
近年来,我们对38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科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59岁.重型颅脑损伤26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脑肿瘤2例.其中浅昏迷8例,深昏迷28例,神志清醒者2例.均有不同程度地排痰困难.
手术后的疼痛多发生在术后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疼痛就逐渐加重,多表现为痛苦面容、转蹍不安、大汗淋漓,有些患者不断呻吟,这样不但会引起呼吸运动受限,不敢咳嗽,排痰困难,而且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今,自控镇痛泵已广泛适用于术后患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1]。近年来我科开展了自控镇痛泵治疗(patient controled analgesia,PCA),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索慢性肺部疾病排痰困难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102例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在单纯依赖抗生素很难奏效的情况下,实施多种痰液引流措施.结果:102例慢性肺部疾患排痰困难的患者98例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率达96.0%.结论:进行有效的痰液引流与合理的药物应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治疗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我院自1994年1月~2002年12月共对26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0岁~67岁,中位年龄45.8岁.行一侧全肺切除加胸膜剥脱术3例,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9例,肺楔形切除加胸膜闭锁术6例,探查术2例.由于我们在围手术期加强了护理管理,与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虽然部分病人出现了排痰困难、肺不张、肺感染,呼吸功能不全等症状.但通过积极的护理和治疗全部病人均顺利康复,无围术期死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老年呼吸道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致痰液堵塞气道,排痰困难不利于康复,其中护理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护理工作的体会,就护理因素对老年呼吸道疾患排痰的影响浅谈如下.
肺切除病人术后由于气管插管和局部药物的刺激,气管断端的渗出以及由于缺氧而致肺血管通透性变化使痰量增多,而且由于麻醉药物抑制排痰功能及由于疼痛而致排痰困难.因此肺切除病人术后排痰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该类病人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咳痰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它不仅是排痰困难等症状的原因,严重时还会产生气管内黏液栓塞,导致窒息等重笃的病态.因此认为,针对排痰困难的治疗与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并重十分重要.祛痰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善咳痰的流变学性状或呼吸道分泌细胞的功能,进而改善咳嗽清除率和黏液纤毛系统清除率来减轻排痰困难.但近来,其附加的作用也引人关注,其中,包括抗氧化作用等抗炎症作用.本文针对根据祛痰药物的不同作用而进行的分类和常见的使用方法加以叙述.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痰、喘息或气短,清晨或晚间加重.为了缓解慢性支气管炎,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病人的家庭护理很重要.病人及家庭成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吸烟 因为吸烟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排痰困难,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使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恶化.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技能不断提高,剖宫产术式不断更新.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损伤小、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早日康复和降低术后并发症,运用现代的护理理念护理术后患者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2011年以来共施行剖腹产88例,现将剖腹产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88例剖腹产术病人中,用硬膜外麻醉81例,21例因硬膜外麻醉失败及失血性休克不能使用椎管内麻醉改为局麻.年龄22 ~ 41岁,初产妇60例,经产妇21例.术后切口疼痛95%,子宫收缩痛80%,寒战41%,发热5%,排尿困难10%,排痰困难29%.
1基本信息
氨溴特罗口服液是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其用法用量为1.小儿(12岁以下):口服,一次2.5-15ml,一日2次。2.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症状明好转后可减至一次10ml,一日2-3次;对严重呼吸困难患者,最初2-3天,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术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其不仅能保留正常的肺功能,还能彻底清除病灶[1].但术后若引流不畅或排痰困难均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造成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入住我院胸外科且以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术治疗的48例患者,予以术后胸腔内冲洗、改良式体位引流及其他护理措施,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排痰困难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临床患者常因痰液过多而黏稠,或年老体弱、胸痛和意识障碍等出现痰液排出困难[1]。痰液排出不畅常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而及时清除痰液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护理措施,亦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2]。本文就近年来排痰困难患者的排痰方法综述如下。
颅脑损伤是海卜作业中常见且比较严重的伤害,必须转运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转运途中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是颅脑损伤患者能否最终抢救成功的关键,也关系到伤者愈后的生活质量.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呼吸功能障碍、自主咳嗽能力减弱、排痰困难等.呼吸道管理是转运途中最重要的救治环节之一,由于其受伤机制、环境影响与救治时效同陆地颅脑损伤有所区别,故将呼吸道管理的特殊性与处理方式整理总结如下.
喉肿瘤病人通常按肿瘤病变的范围大小行喉部分切除和全部切除术.这些病人术后必须配带气管套管和喉套管,从而形成了人工气道,丧失了原有气道的加湿功能,造成气管粘膜的干燥,纤毛运动下降,呼吸道易受感染和排痰困难.雾化吸人是临床上常规用于湿化痰液,协助排痰,预防术后肺、支气管感染的有效措施.而传统的护理是从气管内滴入雾化液以维持气管粘膜的湿润来排痰抗炎,但效果不理想.氧气雾化吸入在肺部疾病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公认[1].笔者自1997年8月始对喉肿瘤病人术后采用早期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至今已75例.肺、支气管感染及支气管内痰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