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2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心功能Ⅱ级.2001年3月9日10点左右自服三唑仑20 mg,3 h后被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急送我院.来院后,立即予温水8 000 mL洗胃.当时患者意识不清,呼吸浅促,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 cm,光反应消失,口唇发绀,两肺呼吸音粗,均有湿罗音,心率95次/min,律齐.BP 133/65 mmHg.予补液、呼吸兴奋剂维持,收入EICU.测SpO2 43%,血气分析:pH 7.147,PCO2 79.9 mmHg,PO2 26 mmHg,BE-3.6,TCO2 30.1,SO2 31.3%.立即经口气管插管,Drag呼吸机应用:SIMV模式,Vt(潮气量)600 mL,FiO2(吸氧浓度)80%,f(呼吸频率)15次/min,mv(每分通气量)9.0 mL/min.补液量3 850 mL/24 h.纳洛酮0.8 mg,醒脑静20 mL,美解眠0.2,并辅以抗炎制酸药物,预防感染和应激性溃疡.抢救过程及监测指标见附表(时间从3月10日3:00开始,距发现一个多小时).
目的:探讨每分通气量控制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以每分通气量参数为目标的BiPAP治疗,监测各个阶段的血气分析中的pH、PaCO2并自身对照统计分析,及神志变化。结果患者血气分析中pH、PaCO2治疗前后,治疗72 h后与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P<0.01),脱机24 h后能较好维持( P>0.05),神志转清时间(2.61±0.9) h。结论每分通气量控制6~8 L的BiPAP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疗效,神志转清后综合治疗基础上一般每天2次,每次3h辅助通气3天后可考虑停机,值得临床尝试。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序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生命体征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切开导管,行序惯呼吸支持治疗,观察呼吸机参数及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并于同期住院的15例呼吸衰竭患者经口鼻面罩行无创通气相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24、72 h吸气压、呼气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呼吸次数、心率、pH、PaO2、PaCO2无明显差异,但有创通气组漏气量明显减于无创通气组.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应用于稳病情定,但撤机困难的气管切开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水平无创正压辅助通气(BiPAP),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神志、心率、呼吸频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20例经BiPAP通气后好转(2 h后意识转清12例,3~12 h意识转清6例,24 h后完全清醒2例),血气分析指标好转,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增加.但胃肠胀气发生率高.结论 NIPPV对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意识障碍不是NIPPV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每分通气量为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气量设置是否适当主要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为判断标准[1].分钟通气量能否达到预定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将影响分钟通气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5岁.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25~7.45,PaCO2>70 mm-Hg,PaO<80 mmHg,平均治疗8天,每天10 h±2 h.血气分析示:pH 7.35~7.45,PaCO2 50~60 mmHg,PaO>80 mmHg.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例均出现过通气量不足的现象,经积极查找原因及采取措施,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第二部分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及治疗效果的监测1 呼吸应用1.1 气道压力的调节1.1.1 峰压水平的选择呼吸机供气压力的首要参数为气道峰压(PIP).定压通气时,一般足月新生儿只需10~15 cmH2O足以获得所需通气潮气量.但对于出生重在2 500 g以下的早产儿,以及部分近足月儿,由于肺内液体转运的延迟,PIP可能需15~25 cmH2O才获得相应的潮气量.而对于1 500 g以下的早产儿伴呼吸窘迫者,PIP要25~30cmH2O或更高,才能勉强提供潮气量.在最初设置PIP时,先观察小儿胸廓随通气的起伏幅度来判断通气是否起作用,同时观察实际测定的PIP水平,持别在紧急上机时,应迅速观察呼吸机压力表指针指示(或数字显示),判断呼吸机的压力、流量、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等参数是否设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