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历时三个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明确提出要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奋斗目标和"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发展主题.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区县政府和卫生局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各级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关于城市中的桥梁安全问题,不仅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威胁,业已成为城市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隐患.不少城市中的桥梁带病运行,带伤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尽管一些城市出台了加强桥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地方法规,但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或机构,导致地方法规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有的甚至是一种摆设,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2005年9月25日-28日召开的"2005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年会"上,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它标志着城市安全减灾规划建设已纳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国家体系之中,无疑它已成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科学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9月27日-9月29日在京召开亚洲减灾大会,会议的最大成效是通过了<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以为其宗旨在于推动执行世界减灾大会(WCDR)的成果<兵库行动纲领(2005~2015),重在提高国家和社区的减灾能力(HFA)>.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今天再不关注城市系统及其环节如社区等的安全减灾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无从谈起.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它是世界建筑的奇迹.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东部时间上午9时,这座庞然大物在飞机撞机后爆炸,"双子"建筑相继轰然倒塌,最新官方数字死亡者近7千人,这是令全球建筑界震惊的大事.恐怖的美国"9.11"事件嘲弄了素有高水准应急能力的美国防灾安全管理体系.这场"摩天大楼"的梦魇已经缠绕着全球都市人脆弱的心,它对城市规划师及建筑师指出一系列新课题.编撰本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要为20世纪的世界建筑经典致哀,更要呼唤起一种建筑设计的精神即城市超高层建筑应全面增强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城市安全与防灾,应成为是全世界建筑师的重要新选择之一.
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倡导"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大量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表明,把握新形势下的城市灾害特点及规律是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前提.早在1997年12月的《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笔者曾对城市灾害源作了十四大类的归纳,在2005年3月出版的全新版本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中又对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予以适合现代发展的归纳.
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制定的战略路线图,我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一体的小康社会.近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市在扩展,新城市不断壮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大中型城市是国家、地区政治和经济中心.那里道路纵横交错、交通繁忙;人口众多、产业密集;楼宇林立、经济发达;各种大型文体活动、群体性集会、旅游项目经常进行,给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城市安全与灾难救援,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既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战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