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甄嫒对皇帝欲擒故纵、若即若离,华妃得知后,冷冷的抛出一句"贱人就是矫情".这句话成为了剧中的一个经典,据说被翻译成不同国家的语言.无论如何意译,还是没有原汁原味的中文所能表现出的那种味道.就"矫情"这两字,英文里有几个单词能传达出那种感觉的十分之一?不按常理出牌,与众不同,甚至还有点作,大概这在别人眼里就显得矫情了.乍一看,矫情还真是个贬义词,有点"作"的味道.只是,这样一种不被世人称赞的行为,也是要有资本的.才情、美貌或金钱,三者必占其一.否则,你连矫情的资本都没有.
顿涅茨克,是乌克兰东部的一个州,面积26900平方公里,州的首府就叫顿涅茨克市.顿涅茨克市是乌克兰第四大城市,位于卡利米乌斯河上游,有运河与北顿涅茨河相连.这是个年轻的城市,建于1869年,因为该州盛产玫瑰,又被世人称为“玫瑰之城”.顿涅茨克还是赫鲁晓夫成长的地方,后又有乌克兰富商Akhmetov投进资金,令此城的足球劲旅萨克达(Shakhtar,意译“矿工”)锦上添花,也为此城带来漂亮的足球场顿巴斯竞技场.顿涅茨克算是平原城市,顿巴斯竞技场在市中心西北角,铁路总站和机场在市中心东北.主要大街从铁路总站起,从北到南贯穿市中心,沿途有布卡撑杆像、仿莫斯科大铜炮、东正教大教堂和列宁像等若干景点.最近笔者踏进了这块美丽的土地……
前面已经讲过两个性与生殖健康的技巧:提问和倾听,即鼓励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员向服务对象提开放性问题和广义倾听.本节要重点介绍的是释义技巧,它也是广义倾听中的一种技巧,有时也叫复述技巧.1 释义的概念和目的1.1 释义的概念释义是一个心理咨询术语,指咨询人员正确地诠释或意译咨询对象所叙述内容,以澄清或印证咨询对象所叙述的含义,是双方对咨询问题的共识.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策略。本文首先把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概括为代表全方功效所对应脏腑之五行的颜色、诸药的颜色特征、方剂名中颜色含有比喻意义、方剂中主要药物(君药)名中含颜色、指代主治疾病主要症状表现5大类,然后指出现行含颜色方剂的英译主要存在可供参考的译文有限、译语不一致或者误译的问题,最后基于方剂名英译的特殊性,并借用语言学及文字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对不同命名规律的方剂名分别提出翻译策略。
"共情"是德文Einfunlung、英文Empathy的意译,即"把情感渗进里面去".在心理干预中,共情也译作投情、共感、感情移入或同理心等[1].它是指暂时抛开自我而与对方认同,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中去,不做任何评判,去体会他人的某种情绪,情感体验,并向对方表达出来.
自"XDR-TB"这一结核病名称出台以来,有关其中文译名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有其可取之处.<关于"XDR"中文译名的探讨>一文较好地阐述了对"XDR-TB"中文译名的观点,有根有据,可读性强,对统一"XDR9TB"的中文译名有较强的说服力.本人阅读该文后颇有感触,愿就此问题略为展开.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意译为"解难为本教学法"[1].
前面我们提到,中医、中药的译法有音译、直译、意译,或上述译法结合的办法.下面我们了解一些通过意译的方法翻译的中医病名,供大家参考.
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是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KV),CKV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在疾病流行地区,CKV病毒可存在于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等多种动物体内,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患者都是传染源.1952年基孔肯雅热首次暴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Chikungunya"的音译,意即身体弯曲形同折叠,是关节剧痛引起的,故本病可意译为"曲屈病"或"屈肢痛".
谚语是指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语言,其中极大部分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简练,单句讲究韵味,双句讲究对仗,文体非常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因此,要把谚语的这些特色都准确地翻译出来确实是一件难事,既要求译者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还要求译者尽可能保持原文的特色,不但要求译文语言精练流畅,还要具有原文的语言效果和风格.因此,谚语是直译还是意译,完全取决于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针灸疗法很早就传播到了国外,并受到了许多国家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有调查表明,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医生使用过针灸疗法治疗疾病,30多个国家成功地运用了针刺麻醉.对针灸的实验研究目前也发展迅速.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注释妄:胡乱.意译老年人养生要旨:耳不要专听不该听的话,口不要专说不该说的话,肢体不要妄然而动,心中不留杂念妄想,能做到这些;对老年人延年益寿十分有益.
目前,很多人研究"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 的问题,还有许多报刊还专门写文章来讨论这一问题,这些文章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讨论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的现象.
关于中医翻译问题,报刊杂志中有过很多讨论,但看来恐怕远远不够,继续讨论,并逐渐深化认识,仍属必要.
今年6月,在美国糖尿病学会第61届学术会议的主席壁报会上,有一份材料很引人注目,题目为"拮抗胰岛素作用的Resistin”,首次提出Resistin为肥胖与糖尿病的联系所在[1].随后,在9月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会第37届年会上,第一作者Steppan还作了专题报告.其主要资料已于年初发表[2],有关专家曾给予高度关注[3,4].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因为脂肪组织体积增大,并产生一些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游离脂肪酸等.现该研究组又发现一种新的激素,命名为Resistin(Resistance to insulin),意译为胰岛素抵抗因子,为胰岛素抵抗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自从<天演论>译者严复提出翻译的准则是"信、达、雅"以来,无论文学或科学界,皆奉为圭臬.但有时"信"与"达"难以统一,陷入"信而不达"的困境."信"可以通过忠实的直译做到.不过,由于两种文字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字面的忠实("信")却偶尔表达不出或不能确切表达原文的本质含义,不得不采用意译以求"达".毕竟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意,信而不达,则舍本逐末.
"三焦"是中医的特有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即不能做到直译,又不能做到简洁准确的意译,音译应是其最为妥当的翻译方式.
正确翻译中医术语对于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教文化的渗透交融和独特的汉文化背景,以及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中医术语的翻译要做到不仅要全面、准确反映中医内涵,又要符合译入国家的语言习惯存在很大困难.本文拟对此就中医术语的英文翻译进行一些探讨.
在当今开放发展的全球化国际氛围下,跨文化传播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是对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贡献.中医药学的传播离不开英语翻译.对于其术语的翻译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这有碍于其传播.在中医翻译界讨论的焦点在于音译还是意译.本文认为确立翻译标准需要理论基础,确立音译还是意译的标准在于人们的认知特征,因此,以认知图式理论作为衡量标准是比较恰当的.
在中医英语翻译中,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是核心.要想准确完整地翻译中医、中草药,首先要能准确地翻译中医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意译、音译及其交叉使用.直译主要用于翻译有关人体组织器官及部位、具体病症和治疗方法的名词术语.意译主要用于翻译阐述中医辨证思想和推理过程的名词术语.音译用来翻译具有独特概念的名词术语.音意兼译、音直兼译、意直兼译适用于中医、中草药名词术语翻译的各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我们常常在英语文学作品,甚至是科普性的新闻报道中看到大量的习语,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习语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正确翻译英语人名,应从英语国家人姓名的基本特点入手,不仅要注意到译音的准确度问题.正确对待约定俗成的译名,遵循名从主籍的原则,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了解其文化内涵、民族心理、语言特征等方面,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忠实于原文,使人名的真实内涵得以体现.
商标翻译属于商业翻译范畴,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翻译而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标准和原则.其翻译方法不拘一格.文章收集大量例证,就一些典型商标翻译佳作实例,探究进口商标翻译行之有效的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理论,书中的养生术语更是传达养生学核心概念、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比《黄帝内经·素问》中“术数”、“酸生肝”、“积精全神”等七个养生术语在三个具有代表性英译本中的译文,探讨中医养生术语直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和音译加注等四种常用的翻译技巧,以求忠实、通顺地再现中医养生术语的内涵和语言优美.
经考证,集安园参栽培历史,起源于清朝部落时期,至今最少有400余年,其依据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集安新开河流域(也是满族的故乡."新开"满语字音"兴格别",口语兴该,意译为多、丰富),有9条支流和河谷组成,域内山高坡陡,杂木林纵生,流域面积766.4平方公里,河长70公里通向浑江联结通化县,横长50余华里,方园内均系椴树、桦树、榆树等本木林.林中多有开垦遗迹,建国初期,这些开垦遗迹经林业部门技术员鉴定确认480余年的历史,即公元1522年(明嘉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