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我县某猪场发生肉猪接种疫苗后发病的情况,综合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非典型猪瘟并发猪肺疫的混合感染.
1肉猪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又变慢.一般到达100公斤左右时增重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超过100公斤时,日增重开始下降,当达到150公斤以后很少增重.猪的出栏体重过大,日增重少,耗料多,成本高;出栏体重过小,虽然省料,但屠宰率低,肉质差,也不经济.从胴体品质来看,我国的地方早熟品种,在体重75公斤左右出栏最适宜,这时的肉质好,屠宰率也高;以本地猪为母本,外来瘦肉型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在7~8月龄、体重达90~100公斤时屠宰最佳.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肉猪养殖及屠宰环节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对肉猪养殖环境和生猪屠宰过程随机采样,应用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针对沙门氏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进行跟踪监测.结果 264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菌株72株,其中沙门氏菌44株,阳性率为23.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阳性率为36.4%.结论 肉猪养殖和屠宰环节存在较为严重的致病菌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肉猪养殖和屠宰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肉猪产品销量占河南省市场60%以上的养殖场和屠宰场,2015年2月-12月在肉猪养殖环节采集成年猪肛拭子、环境猪粪便样本,在屠宰环节采集猪胴体和猪小肠淋巴结,按照GB 4789.4-2010进行沙门菌定性或/和定量检测.结果 猪肛拭子样本161份,检出沙门菌15份,检出率为9.3%.环境猪粪样本66份,检出沙门菌4份,检出率为6.1%.猪胴体涂抹物进行了沙门菌检测,检出沙门菌32份,检出率为20.0%.猪小肠淋巴结进行沙门菌检测,检出沙门菌51份,检出率为31.9%.猪粪中沙门菌含量<10 MPN/g有3份;猪小肠淋巴结沙门菌数量<10 MPN/g有42份.结论 我国肉猪养殖和屠宰环节沙门菌污染严重,将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萝卜蛇肉猪骨汤方药及用法:蛇肉150克(带骨,任何一种新鲜蛇肉均可,斩块),猪脊骨250克(斩块),黄芪30克,白萝卜、胡萝卜各250克(均洗净,切块),盐适量,生姜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