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颁布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生产中如何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药品生产后必须对相应设施采取一定的程序进行清洗,防止药物成分残留到下一批产品中,形成交叉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而清洁验证是证实清洗程序合理性的必要技术手段.目前,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清洁验证实施中存在着验证目标产品选择不当、残留限度确定不准确、验证状态难以保持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清洁验证的范围、常规要求、残留物接受限度的确定、产品与设备评估等方面对清洁验证进行全面的阐述.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测定方法,分析金银花、泽泻、鸡血藤中4种不同价态砷,评估泽泻、金银花、鸡血藤中4种价态砷的残留情况,为制定相关残留限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0.05 mol·L-1EDTA溶液超声提取样品中可溶性砷,采用HPLC-ICP-MS分析样品中可溶性砷的形态.结果 As(Ⅲ)、DMA、MMA、As(Ⅴ)在5~200 μg·L-1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n=9)为105.1%~108.4%,方法检测限为0.01 mg·kg-1.泽泻检出少量As(Ⅲ)、As(Ⅴ),金银花检出少量As(Ⅲ)、DMA、As(Ⅴ),鸡血藤则均未检出As(Ⅲ)、DMA、MMA、As(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能满足4种不同价态砷的残留限度分析.
目的:对复方氯唑沙宗片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分别按其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验证,收集验证数据作为评估单位进行清洁效果的评估,确保该清洁方法能有效地将活性物质清除到规定的限度,对设备的清洁效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相关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的运行管理适用。方法在每一道工序生产结束后,按各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清洁后以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擦拭面积为25cm2/棉签,以目视检查法、菌落计数法、高效液相法分别做物理外观、微生物限度及化学残留检查,来验证清洁效果的有效性。取样部位以该设备最难清洁部位为取样点,清洁剂为饮用水和纯化水,连续取3批复方氯唑沙宗片作试验。结果与结论复方氯唑沙宗片生产中所用到的八个设备在物理外观、微生物限度、化学残留三项检验项目中均符合标准。证明该清洁方法能有效地将活性物质清除到规定的限度,有效避免产品的污染,达到了清洁的目的。
目的:建立甘草中钴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并建议限度要求。方法采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建立校正曲线,并进行样品测定。结果钴在浓度为1~20ng· 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 =0.9985),平均回收率(n =9)为97.2%,方法检出限为0.2mg· k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能满足钴的日常检测需要。根据样品普查数据,结合国外相关限度标准,建议甘草中钴的残留限度为4mg · kg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