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了解厦门市皮革制造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分析评价皮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技术改造建议.方法 收集2008-2012年厦门有代表性的4家皮革制造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浓度监测数据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机溶剂是皮革制造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车间空气中苯和甲苯超标率分别为0.93%、18.49%,作业人员的血象异常率增高.结论 该市皮革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有机溶剂的危害.
一则未经证实的爆料,把废旧皮革和牛奶、果冻等诱人的食品联系起来.随后,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纷纷辟谣.但是,随后中央电视台调查证明,废旧皮革加工的工业明胶已大量流入制药企业,被制成了包裹药品的胶囊.中央电视台4月15日曝光,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厂商用铬金属严重超标的皮革制造药用胶囊.据了解,铬金属很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该事件被曝光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毒胶囊的出现,为不容乐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再添新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15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中央电视台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4月2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监督销毁被查封的铬超标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重新流入市场,严防企业以就地抛弃等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销毁工作到位.
2002年3月,河北省某镇发生了一起箱包作坊农民工胶粘作业引起的苯中毒事件,截止到4月,确诊苯中毒17人,死亡5人,为了遏止此类恶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专门发文通报了本次苯中毒事件,并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胶粘剂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箱包加工、皮革制造、玩具制造、制鞋、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行业。
近期,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制成了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各地患者的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此事一出,立即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胶囊怎么会和皮革制造有关?有些药为什么一定要做成胶囊呢?铬到底对身体有何危害?可以把做成胶囊的药粉倒出来直接服用吗?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吕良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