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民俗】相关文献(7)
  • 清明食俗看营养

    《食品与健康》 2009年4期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节日.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清明节 食俗 饮食民俗 习俗 民间 节日
  • 清明食俗看营养

    《现代养生》 2014年4期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清明节在饮食民俗上有个显著特点,即早在春秋时,清明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也即“寒食”。寒食,历代叫法不同,《齐民要术》中称“细环饼”,《本草纲目》中又叫“捻头”。从文献记载来看,就是馓子、清明饼之类食品。清明寒食之俗的形成,相传与纪念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左传》、《后汉书》等均有这方面的记载。至唐代时,清明寒食仍很器重,唐代诗人卢象在《咏寒食》诗中写道:“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韦庄的“内官初赐清明火”,是说寒食后第三天,由宫内传火炬出,赐与近臣。当时清明节除了吃冷粥、冷饼之类冷食外,还在寒食前制作了许多“甜饧”,即麦芽糖。唐代李商隐的“粥香饧白杏花天”,就描写了当时寒食的情景。宋代时,有钱的人家在清明节前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形似燕子的点心叫“枣锢飞燕”。宋代《东京梦华录》对此描述道:“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宋代清明节还吃一种叫“馓子”的油炸食品,苏东坡曾作《馓子》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明、清代清明食俗基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风俗。但清代时,清明食俗已不局限于寒食,而且热食也成为应节食物,如清代的《吴门竹枝词》所写:“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祭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就说明了当时清明节已出现热食的情形。

    清明节 食俗 寒食 饮食民俗 唐代诗人 宋代 清代 东京梦华录 油炸食品 文献记载 齐民要术 冷食 本草纲目 竹枝词 苏东坡 麦芽糖 李商隐 介子推 后汉书 制作
  • 晚清民国时期沪上冬令食疗食养思想探析

    《中医药文化》 2018年5期

    饮食民俗作为民俗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从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对晚清民国时期沪上冬令时节人们食花糕、饮分冬酒、宰猪羊的传统饮食民俗进行考察提示,其饮食活动以食养为主,饮食物多为性温之品,遵循应时而食的原则,体现了人们注重节气养生的保健意识.民俗文化的隐喻思维为我们挖掘饮食民俗中隐藏的医药文化信息及深入了解“冬令进补”理论是如何践行于实际生活中的,提供了另一个研究视角.

    饮食民俗 冬至 上海 食疗食养
  • 清明食俗古今谈

    《养生月刊》 2010年4期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清明节 饮食民俗 习俗 民间
  • 云南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中医养生文化探析

    本文从人文与医学的视野出发,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挖掘云南地方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内容,按四时节气不同对立春、春节、立夏、端午节、立秋、中秋节、冬至及腊八节等节日饮食加以分类阐述,并以中医阴阳四时学说为理论基础,剖析岁时节日饮食民俗中深厚的中医养生文化内涵.

    岁时节日 饮食民俗 天人相应 四时养生
  • 英语习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文章以英语习语为切入点,着重从节日民俗、居住民俗、饮食民俗及数字民俗四方面分析英语习语中的民俗文化,从而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习语 民俗文化 节日民俗 居住民俗 饮食民俗 数字民俗
  • 清明食俗看营养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清明节在饮食民俗上有个显著特点.早在春秋时,清明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也即"寒食".寒食,历代叫法不同,<齐民要术>中称"细环饼",<本草纲目>中又叫"捻头".从文献记载来看,就是馓子、清明饼之类食品.

    清明节 食俗 饮食民俗 显著特点 文献记载 齐民要术 寒食 本草纲目 习俗 食品 民间 冷食 环饼 春秋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