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伙食保障社会化后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现状,探讨社会化后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进一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措施.方法:以学院97名饮食从业人员为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普及率正确回答半数以上问题者不超过60%;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接受过上岗前培训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结论:强化卫生防疫部门职能作用,提高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2005年8~9月,我们在二炮后勤某部进行的战役后勤综合保障演习期间,对负责伙食保障单位的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几年前,沈阳军区某装甲师官兵对伙食保障时有“吐槽”.“部队伙食费涨了几次,但大家却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好处.”上士王涛对此记忆犹新,“就拿早餐牛奶来说,虽然上级规定每天每名官兵一袋奶,但我们经常喝的是乳饮料,这和鲜牛奶还是不一样!”“过去各单位以自行采购副食品为主,远离城区的小远散单位运输成本高,有的就降低食品质量来压缩成本;有的采取供应商送货,但送货时供应商为追求利益常会以次充好,这都导致战士们吃不够标准.”该师后勤部领导说,“副食品采购经费占伙食费80%以上,官兵吃不够标准跟原来的副食品采购模式有很大关系.”
饮食篇 伙食保障要过关[镜头回放]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开展冬季适应性训练第3天,突降大雪,气温骤降.伙食保障人员在储存蔬菜时方法不当,导致部分蔬菜冻损,而炊事人员在制作热食过程中未将蔬菜的冻损部分除净,部分官兵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病症.[专家解读]科学选配和供应食物是确保冬季训练质量和官兵健康的前提条件.然而,一些单位在准备冬季适应性训练的食品时却简单地认为,只要把钱花足,把主副食买够,坚持按时开饭,就能做好官兵的伙食保障.然而,冬训期间的伙食保障与平时训练的伙食保障存在较大不同,由于冬训中官兵体能消耗大,更要把好伙食保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