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是氟中毒研究工作中最简单、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文通过对双辽市氟病区5个乡镇的4~15岁儿童,共10192名儿童的氟斑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饮水含氟量越高,儿童接触高氟的年龄越小;儿童患氟斑牙的危险性越高.同时随着饮用水含氟量的增加,患氟斑牙的人数也相应逐渐增加.
骨发育障碍线在高氟区儿童X线片中常可见到,但与氟中毒有无关系,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为探讨骨发育障碍线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及在诊断儿童氟骨症中的意义,笔者对饮用不同含氟量水源的儿童X线片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组X线片来自对通渭县平囊、三铺、鸡川、义岗乡饮用不同含氟量水源的人群氟中毒随机抽样调查所得的资料.在饮水氟含量0.32~7.19mg/L之间分层拍摄X线片97例,年龄均在5~15岁,统一摄取前臂、小腿、骨盆前后位片进行骨发育障碍线与饮水含氟量、氟斑牙、尿氟、年龄关系的分析.
目的确定贝尔湖附近牧区是否是病区,搞清病情现状及摄氟来源.方法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按Dean氏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30岁以上成年人氟骨症患病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儿童尿氟、饮水氟、奶茶氟及砖茶氟含量,入户调查饮奶茶量,计算人均日饮奶茶摄氟量.结果宝东和贝尔2个调查点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58.65%和66.00%;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39.33%和31.46%,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饮水含氟量均值分别为4.37 mg/L和4.12 mg/L;奶茶氟含量均值分别为5.80 mg/L和5.88 mg/L;人均日饮奶茶摄氟量分别为8.70mg和9.50 mg.结论贝尔湖附近牧区是以饮水型为主的饮水饮茶混合型病区;饮水含氟量和奶茶含氟量及儿童尿含氟量均较高,达到重病区水平,但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相对较轻,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承德市双桥区大石庙镇闫营子村的居民历史上饮用地下汤泉水,含氟量高达4.0 mg/L,本村出生的儿童都程度不同的患有氟斑牙.1982年在村外1.5km处选一低氟井水,通过水泵抽到村边高坡蓄水池中输送到各户,饮水含氟量控制在0.4~0.45 mg/L.
目前,国内外各家对正常人尿氟含量报道极不一致[1].为探讨气温对尿氟有否影响,我们对饮水含氟量相同人群,在不同季节,不同气温下的尿氟含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河南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防治工作起步至今已20余年,其流行与分布资料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近几年来工作中掌握的情况,有相当数量的自然村属于病区而没有列入病区,而原定为病区的部分自然村,患病率在病区标准以下.为了解地氟病流行动态和饮水含氟量变化情况,在河南省6个县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
我国地方性氟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除上海市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区人口约3.3亿,其中饮水型氟病区患者数占 90% 以上[1].饮水型地方性氟病病情与饮水含氟量呈直线相关关系[2],饮水含氟量可作为反映饮水型地方性氟病区氟源和环境氟的客观指标.本文对氟离子选择电极常量法(简称常量法)、氟离子选择电极微量法(简称微量法)和离子色谱法(简称色谱法)3种测定水中氟化物的方法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并探讨了其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标准>的规定标准.我们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水质检验,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拍片等方面确定了Ⅱ0、Ⅲ0氟骨症患者42例,其中男8例,女34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病程在3~20年.42例均生活于高氟区,饮水含氟量在2.4~5.4ppm.临床症状:氟斑牙Ⅲ0、腰疼腿痛、肢体麻木、肌肉拘挛、关节强直.4例生活基本不能够自理,23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15例仅能从事日常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