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书是1973年与1984年从湖南省马王堆和张家山两处西汉墓中出土,它包括有:<五十二病方>、<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脉死候>、<脉法>、<六痛>、<病候 >等多种古代医籍,其中后六篇古医书,又被称为脉书.脉书的主要内容是论述人体脉的功 能和脉的分布,病脉所致的疾病及其治疗,病脉的诊断:循脉与相脉.以上有关血脉学的内容,均成为后来<内经>和<难经>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其核心.脉是什么?脉是血脉,这是历代医家看法,但现代有少数学者认为脉是"灸疗感传." [1-3]因此有必要把古医书中关于"脉"的论述作一介绍,并与"灸疗感传"的诸多论点进行讨论.
抽纱属于织绣工艺,起源于奴隶制时代。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中,“衣画而裳绣”就达40件之多,说明中国抽纱刺绣历史悠久。抽纱是用细纱编结;或用亚麻布或棉布等材料,根据图案设计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然后加以连缀,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或运用雕绣和挑补花等,制成名种台布、窗帘、盘垫、手帕、椅靠和服饰等日用品。
被称为人类"第三条腿"的手杖,俗称"拐杖".意大利叫"司的克",日本叫"文明棍",美国则名其"百宝".从这种种雅号上可以看出手杖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手杖,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礼记》载:"负手曳杖."l97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西平乐银山岭一座西汉墓中发现了一根鸠杖.由此可见,手杖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代,手杖又叫"扶老",是尊老敬贤的标志,《续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对70岁的老人要"授之以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