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今年的FIC秋季展上,您报告的主题是"缓释释放风味技术",缓释技术是指在一定的体系内采取措施减少活性剂的释放速度还是主要是改变口感?这种新兴的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如何?斯波:缓释释放风味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些有风味,并且对食品有特殊口感的成分或者是分子级别的处理方式.这种技术主要是针对成分而言,大部分体现风味化食品的口感方面,当然这项技术还有特殊的体现是对钙质或者一些活性因子的处理.
leptin亦称瘦素或消脂素,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脂肪组织中的蛋白活性因子(由167个氨基酸组成), 由肥胖基因ob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能量代谢状况的反馈调节而表达, 是调控体重平衡状态环路的一种必需成分.正常情况下,在脂肪组织中维持一定的水平, 参与机体摄食、能量代谢、体重平衡的调节[1].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 C.pn)是一类专性的细胞内革兰阴性菌,可在真核细胞的胞浆内复制并生存很长时间[1].C.pn在人群感染率很高,2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高达50%以上,在某些个体还存在持续的慢性感染,可引起肺炎、咽炎和支气管炎,并且可能导致哮喘、动脉粥样硬化.C.pn的致病机理,尤其是其导致宿主持续感染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钟光明等[2]首次克隆并鉴定了一个由C.pn基因编码的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是目前发现的惟一由C.pn合成并分泌至宿主细胞的蛋白,是C.pn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之一,在C.pn的致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分别观察C.pn感染培养细胞和小鼠肺组织后CPAF合成分泌的动态变化,对我们了解CPAF的调节作用有重要意义.
1971年Folkman[1]提出著名的肿瘤血管新生假说,认为肿瘤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因此,抗血管新生可能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1997年O'Reilly等[2]首先从小鼠血管内皮瘤(EOMA)细胞系的培养基中发现并分离得到一种具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因子.因其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对非血管内皮细胞无抑制作用,故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
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hAECs)来自人的羊膜,呈上皮样结构单层排列生长在面向羊水的一面,hAECs来源于早期胚胎外胚层,大部分为单层立方和柱状上皮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羊水的形成和传递,还能合成、分泌和形成基底膜和细胞外间质成分.近年来研究证实hAECs具有部分胚胎干细胞特性,可分化为3个胚层不同类型的细胞;而且hAECs免疫原性低、有抗炎作用并可分泌多种促生长、抗凋亡等活性因子;移植后无致瘤性和排斥反应[1-2];来源广泛、不受伦理限制,因此hAECs在再生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hAECs的干细胞特性及其在肝病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做简要回顾,以期为hAECs在再生性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共同点有:(1)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来实现其临床效应的.ACEI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降低;而ARB则是通过阻止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结合,从而拮抗了AngⅡ的作用.(2)两者均能发挥良好的降压作用,作用效果大致相仿.(3)两者均能通过阻断全身循环和局部的RAAS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扩血管,抗增殖的活性因子,抑制缩血管促增殖的活性因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4)两者均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LVH)以及心力衰竭(HF)的发生.不仅可以通过降压减轻高血压早期的肾脏缺血性损伤,而且可以对抗AngⅡ诱导的肾小球出球动脉收缩所致的"三高"状态,保护肾功能.(5)两者对代谢均无不良作用,尚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均有良好的抗HF作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中ARB优于ACEI,或ARB必须与ACEI联用的价值.但ACEI是治疗CHF的基石,也是治疗CHF的首选药物.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及活性因子的级联反应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在这些炎性细胞中,T淋巴细胞起着核心作用.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哮喘炎症级联反应的触发点,活化过程不仅需要抗原特异的识别信号,而且需要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相应配体结合产生的共刺激信号.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一类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转移的细胞因子[1].趋化因子中最为重要的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基因均定位于染色体17q11.2区.在对美国黑人同胞的研究中证实,该区域与哮喘相连锁[2].趋化因子基因作为哮喘易感性的重要候选基因,已相继有关于其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及哮喘相关的研究报道[3-5].因此我们就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MCP-1基因中的4个多态性位点,即RANTES-403(G/A)、RANTES-28(C/G)、Eotaxin67(G/A)、MCP-1-2518(A/G),与中国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由于结直肠癌(CRC)远处转移率比较高,因而有效的系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近40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与单用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丸剂口服相比,采取注射疗法或甲酰四氢叶酸(folinic acid,FA)联合5-FU,以及5-FU/FA辅以新的活性因子,如依立替康(irinotecan)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都可以取得更好的抗癌效果.
类癌又称类癌瘤,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银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表现、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类癌可被银复合物染色,又称为嗜银细胞癌,90%以上发生于胃肠道,能分泌生物学活性因子,如5-羟色胺、肠肽类、组织胺等,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道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表现,称为类癌综合征.小肠类癌发生于小肠李氏腺中的嗜铬细胞,Lubarsch于1888年最先描述了这种肿瘤.由于其不常见,故临床医生应对这类少见疾病有所了解和熟悉,更有利于对小肠类癌的诊治[1].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临床上多见,约占总人口的10%.主要是因为衰老、噪声、耳毒性药物、外伤、感染、肿瘤、遗传、免疫等体内外因素所致,且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破坏后再生能力有限,常引起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治疗困难.随着内耳发育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因子,如EGF、FGF、TGF-α、甲状腺素等在内耳毛细胞、支持细胞的分化、成熟、再生中起作用,试图通过加入这些活性因子促进毛细胞再生,或诱导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来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2002年,北京嘉康泰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ATP-5活性因子"研制成功"脂泰胶囊"并获得卫生部批准.同年获得全国心脑血管科技成就一等奖;2003年"脂泰胶囊"获"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金奖,国际心脑血管医学研究中心指定重点产品;为此,本刊记者特走访了北京嘉康泰生物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刘所长,为广大心脑血管患者朋友掀开"脂泰胶囊"神秘的面纱……
茯苓是常用中药,也是一种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中医认为,茯苓有渗湿利水,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类及麦角甾醇、卵磷酸、胆碱、组氨酸、多种酶以锌、硒、镁、铁等物质,其内含营养成分及活性因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不愧是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如今,利用茯苓制作的各类保健食品越来越多.以下就介绍几种茯苓食疗简效方.
目的:观察康脉注射液对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并观察康脉注射液对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等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升高,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降低.康脉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AT-Ⅱ、ET-1、TXB2,提高NO、6-K-PGF1α、CGRP,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康脉注射液具有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ET/NO、TXB2/6-K-PGF1α趋向平衡.
1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1.1 来源及分类 1975年Carswell等对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脂多糖后,发现小鼠血清中含有一种活性因子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将之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属多肽类激素,根椐其来源TNF可分为α、β、γ三种.TNF-α又称为恶液素(cachectin),是在细菌,内毒素及病毒,内源性干扰素等刺激下,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产生,其分子质量为17ku,含157个氨基酸;而TNF-β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分子质量为25ku,含171个氨基酸.而TNF-γ是由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因子,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多.
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它可以分泌多种调控机体代谢和能量平衡的活性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抵抗素(Resistin)、白介素6(IL-6)、6(IL-6)、脂联素(adiponectin,APN)等,其中APN亦称Acrp30、GBP28或AdipoQ,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具有类似胶原结构的蛋白,在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1],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子.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有报道指出,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1].资料证明,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00万;现有脑卒中患者人数约500万~600万,其中约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国家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和沉重经济负担[2].而且,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大力开展对该病防治的研究,无疑对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学说"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中主要的、最敏感的炎症因子,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或者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活性因子,共同参与AS的形成.目前已有大量证据提示CRP参与了AS的病理过程[1].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CRP在AS形成中的机制进行了较多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1975年,Garswell等发现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多糖后,其血清中含有一种活性因子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称之为肿瘤坏死因子(TNF).TNF分为三种类型,TNF-α和TNF-β、TNF-γ .TNF-α也是系膜的一个有丝分裂因子,除能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外,还能刺激其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TNF.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组织工程学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联用支架和成骨活性因子修复骨缺损时由于大多成骨活性因子在骨缺损局部被迅速降解或随体液扩散而不能持久均匀地分布在骨缺损部位,难以发挥理想的成骨作用,因而寻找一种成骨活性因子的缓释材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化腐再生法对糖尿病足坏死肌腱的化除及对伤口的愈合的初步机制.方法:107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化腐再生组35例,化腐组36例,再生组36例,针对其创面情况适时行蚕食清创,而后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换药治疗,在治疗0、3、7、14天分别提取伤口分泌物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pH值检测,并对化腐再生组分泌物行扫描电镜检测,观察三种换药方法对糖尿病足肌腱坏死创面康复的影响,并分析其初步机制.结果:8周后观察化腐再生组坏死肌腱治疗后较其他两组脱落明显;创面分泌物中的总蛋白、总氨基酸、总DNA、总一氧化氮(NO)及溶菌酶含量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其中各项指标化腐再生组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腐再生组各阶段分泌物pH值更加符合伤口愈合pH值曲线;分泌物电镜观察显示化腐再生法处理过的伤口分泌物逐渐浓稠,白细胞活性增强.结论:应用化腐再生法治疗能够明显调动起有益于伤口修复的活性因子,并顺应伤口愈合规律,提供适宜伤口修复的外环境,从而促进糖尿病肌腱坏死伤口愈合.
背景:以往研究已证实,在心肌梗死的大鼠体内,柔毛水杨梅粗提物EGJ能有效促进外源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课题组进一步分离EGJ,最终得到植物源性的活性因子cardiogenin,其是否也能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呢?目的:分离柔毛水杨梅的活性因子cardiogenin,并观察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并纯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柔毛水杨梅醇的粗提物EGJ 100 mg/L和cardiogenin 10 mg/L来处理间充质干细胞.在处理间充质干细胞的第3天和第7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进行心肌分化特异性标记物免疫染色,检测被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物.结果与结论:处理3 d后,EGJ组和cardiogenin组有39%的细胞表达心肌分化早期的特异性标记物 Mef2.第7天,EGJ组和cardiogenin组有70%以上的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的肌球蛋白重链 MHC.结果显示EGJ和cardiogenin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但cardiogenin的用量比EGJ少5~10倍,诱导分化的效率也略高.
银杏达莫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的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醇苷与双嘧达莫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减慢心率,竞争性拮抗血小板活性因子,扩张动脉血管,抑制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冠心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1]).有研究~([2])报道,中药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可引起热原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危害,而且配伍所用溶媒不同时,不溶性微粒的增加趋势也不相同~([3~4]).为明确溶媒的选择是否会影响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笔者分别将银杏达莫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溶媒配伍,以考察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配伍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对参加海水浴的中老年健康工休人员血清中与抗衰老有关的一些活性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脂质(LPO)等海水浴前后活性和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以了解海水浴对人体尤其是中老年人血清中SOD和GSHpx酶的活性及LPO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海水浴对人体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抗衰老作用,现报道如下。
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总结末端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探讨推拿疗法在治疗末端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多数人认为,末端病是由于末端承受负荷过重,局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多种活性因子导致的。推拿疗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末端病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疲劳、促进微循环、消炎镇痛等作用,临床上运用推拿治疗末端病。末端病中的各种活性因子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相互关系及推拿疗法对末端病的实验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的拓展方向。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介导肝损害既往已有报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近年发现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的活性因子,其分泌可能与TNF诱导有关.为证实这一关系,我们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目前所知最强的血管收缩活性因子.近期的研究表明内皮素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本文拟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动态观察研究,血浆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只,于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30只,于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120 mg/kg的PC.分析两组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1含量及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PC处理观察组血清NO浓度升高,心肌SOD活性回升,MDA、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19.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4±4.9)%(P<0.05).结论 PC对于大鼠血流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康脉胶囊对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建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并观察康脉胶囊对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等内皮细胞活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免中,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升高、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la)(6—K—PGF(la))降低。康脉胶囊能够明显降低ET、TXB2,提高NO、6—K—PGF(la)、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康脉胶囊具有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对ASO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内毒素休克所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粘膜溃疡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内源性血小板活性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的释放是一重要环节[1].阻断这一环节,将有助于减轻内毒素介导的器官损害.近年来,从传统中药银杏叶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已被证明是一种天然特异性的PAF受体拮抗剂[2],具有改善心肌缺血[3]、缓解小动脉痉挛[4]、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和对抗胃肠局部缺血引起的粘膜损伤[5]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解银杏内酯对内毒素休克时多器官损害过程的影响,以家兔胃平滑肌电-机械活动为指标,观察了银杏内酯A对内毒素(Escbericbia coli 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胃功能损害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