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可对目标DNA分子起始拷贝数精确定量。因其检测方法精确、灵敏、污染途径少,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核酸分子定量的标准方法,在食品中安全微生物的鉴定也有重要应用[1]。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致病菌,因此,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材料与方法?1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C77-31)有中科院微生物所提供,肉类、奶制品等产品均购于农产品市场。2主要试剂和设备:DNA提取试剂购买于美国Invitrogen公司;Taq酶和缓冲液购买于日本TaKara;opction2荧光定量PCR购买于美国MJ公司;超速离心机购买于Eppendorf;细菌鉴定仪;所用的常规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买于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方法,将标准菌株在XLD、三糖铁斜面和肉汤培养基上培养,从肉汤培养基中取一定量的菌液装入EP管中,离心,去上清,加入双蒸水,沸水浴、冰水浴,离心,取上清。食品样品采用沙门氏菌国标检测法(GB?4789.4-2010)中BPW前增菌之后的培养液装入EP管中,进行相同的操作。引物探针设计,在NCBI上搜索到目的基因,找到该基因的mRNA,在CDS选项中,找到编码区所在位置,在下面的origin中,Copy该编码序列作为软件查询序列的候选对象,然后用PrimerPremier5搜索引物和用Oligo验证评估引物。经过筛选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口岸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进行沙门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由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1-2].
中医在中国有延续2300年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至今及今后必将为全球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各大综合性医院借助IT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疗效率的今天,90%以上的中医院使用着西医信息化软件,致使中医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缺乏专业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中医诊疗正面临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中医数字化诊疗技术的发展已刻不容缓。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Power Imaging简称CDP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多普勒检测技术,使临床诊断由定性到定量成为可能[1].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自1985年问世以来,以其灵敏性、特异性和快速性在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核酸定量PCR技术尤其是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1]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它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应用中,由于PCR产物需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线检测,产物易污染造成假阳性,且只能做到定性检测.近年来出现的核酸定量PCB技术,尤其是实时荧光定量PCB(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B,FQ-PCB)技术 [1],实现了PCR由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及压电陶瓷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使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越来越高.当前超声诊断已从单一器官扩大到全身,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模拟到全数字化,从单参数到多参数,从二维到三维显示,多普勒彩色血液显示代替了创伤性导管检查,换能器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腔内探头(直肠、膀胱、阴道、食道、管腔内、血管内及内窥镜)应运而生,大大扩充了超声诊断范围,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信息量[1].由于超声检测损伤性小、电磁辐射轻及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所接受,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