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消毒的理想目标是在杀灭各种病原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母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及有益菌群。在一些国家,母乳能否直接喂养或需经巴氏消毒取决于其病原体的污染水平和对婴儿的风险。如在德国,经巴氏消毒后捐赠的母乳中病原体浓度<103 cfu/ml可直接喂养出生体重≤1500 g的婴儿,而病原体浓度<104 cfu/ml则可喂养出生体重>1500 g的婴儿。研究表明,母乳中的益生菌可通过各种机制降低母乳喂养婴儿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如竞争抑制[1],抗菌物质的产生[1-4]或通过增加黏蛋白产生和减少肠道渗透率增加肠道屏障功能[1,5]。研究结果显示,母乳中的乳酸杆菌可使婴儿的胃肠道感染率、上呼吸道感染率和总感染率分别减少46%、27%、30%[6]。母乳中的益生菌对婴儿的新陈代谢也有很大的作用,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以帮助婴儿肠道创建一个特定的微生物群[7,8],有助于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因此,如何有效杀灭病原体并保留母乳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避免母乳中免疫活性物质的流失,是近年关于母乳消毒方法研究进展的热点,如高温短时(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HTST)或超高温短时(ultra 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UHST)消毒法,具体参数为72~85℃,15~20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并保留免疫活性物质浓度与活性。超高温巴氏消毒法(ultra-pasteurization),具体参数为138℃,2秒,可以杀灭HTST消毒法未能杀灭的病原体。也有学者提出低温巴氏消毒法(cold pasteurization),包括声波降解法、紫外线法、高密度脉冲电场法等。HTST消毒法等新方法广泛用于乳制品行业,其在消除病原体、保留母乳中营养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但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最佳温度以及灭菌过程的持续时间。因此,各国的母乳相关研究学者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母乳消毒方法,以期更好地保留母乳中各种成分的完整性。
一、超高温消毒奶牛奶消毒法有超高温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两种.前者是采用135℃~152℃的高温,将奶中细菌全部杀死,而营养成分也受到破坏,其中乳糖在高温下也会焦化.此奶通常可保存6~9个月,又称为"长寿奶".多采用纸盒包装,注明"超高温灭菌消毒"的字样.
1必要性目前医院所使用的婴儿培养箱对外部环境要求较高(要求室温在10℃以上),但在冬季有些地区达不到,影响其正常工作,另外婴儿培养箱升温速度慢,刚开始使用时,箱温升到30℃需要1~2h以上的时间.由于在箱内的婴儿基本上无保暖物品,当箱内温度较低时,对婴儿的影响比箱内超高温的危害更大.所以防止出现低温更加重要.婴儿培养箱的"培养"一词来源是由于箱内温度和湿度与培养细菌条件相同,故箱内的细菌繁殖较快,所以医护人员经常要对箱内进行消毒处理.但对婴儿培养箱的消毒比较困难.
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奶制品的消费量上升很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人们更愿意购买常温保存的超高温(UHT)奶制品放在家中随时喝.
痔疮的治疗方法一直倍受关注,本文对痔疮的中医药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仪器治疗及其他疗法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无论选用哪种方法治疗痔疮,均应辨别清楚痔疮的类型、分期,从实际出发,因人、因病制宜,选择好适应症,最好是结合传统手术与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苏州乳品厂自1995年引进德国KF-PKL超高温、无菌灌装成套设备生产的系列盒装无菌牛奶,于1995年11月正式投放市场,在135℃-140℃温度下对牛乳进行4-8S的瞬时处理使牛乳达到灭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将其灌装成品,保质期为常温下6个月.
在中国美容业发展史上,还没有哪个年度能够像2006年一样,让美容业者如此尴尬而又如此清醒.因为强势媒体的口诛笔伐,因为国家监管的重磅出击,美容行业顿时成为众矢之的,遭遇寒冬.从非正常的超高温,到降至零点的冰封;从一心只想赚钱的盲目火热,到行业肃清后的冷静思考--这一年,是美容行业大洗牌的"整风运动年",虽然寒冷,却又让人更加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