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我国的"航海日".早在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在随后的28年里七下西洋,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成了世界航海先驱,郑和航海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也演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的7月11日,郑和率船队从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200多艘巍峨如山风帆高张的战船,载着2.7万多名意气风发的水手,开始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
郑和是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伟大先驱,七下西洋的业绩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600年前首次下西洋揭开了15~16世纪世界大航海活动的序幕,是那个时代社会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产物,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弘扬郑和下西洋所蕴藏的开放交流、睦邻友好、爱国奉献、不畏艰险、探索创新的伟大精神,对激励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示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