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氨基】相关文献(5)
  • 响应面法优化对虾虾头蛋白酶酶解工艺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东方对虾,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对虾类.中国对虾是中国的特产,因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且具保健功能,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广受国际市场欢迎.而在虾类加工过程中,大量的虾头被当作废物丢弃,既浪费了资源,又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虾头中富含蛋白质,同时游离氨基酸的种类较齐全,含量丰富,尤其是呈鲜味和甘味氨基酸,是提取优质蛋白的良好原料.

    响应面法 优化 东方对虾 虾头 蛋白酶 中国 氨基酸 游离氨基 优质蛋白 营养丰富 对虾类 酸的种类 加工过程 国际市场 保健功能 水产品 蛋白质 资源 原料 鲜味
  • 慢性肾功能衰竭氨基酸水平的改变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0年8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据统计[1]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口中有90-100人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合理的饮食疗法也是延缓本病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此,我们观察了CRF时游离氨基酸水平改变,从而为探讨、并指导如何合理的饮食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CRF非透析患者(BUN9~22 mmol/L,Scr178~640μmol/L,Ccr20~50 ml/min)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6.42±5.9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性肾病4例,肾小动脉硬化2例,多发性肾囊肿病1例。对照组为10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50例,平均年龄(52.83±12.05)岁,由测试单位提供。 二、方法 (一)被入选患者低蛋白(0.75-1 g·g-1·d-1饮食1周后再测定血氨基酸及营养生化指标。 (二)血标本采集及预处理空腹静脉采血分离出血浆和血有形成分,取血浆0.8 ml,加固体磺基水杨酸130mg,震荡混合后置4℃冰箱1 h以上,低温超速离心取上清液,超过滤收集滤液,封口后低温-20℃保存备用。处理后的待样品pH保持在2.0 (三)游离氨基酸水平的测定取待测血浆样本于瑞典Biochrom公司生产的LKB-4154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上测定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再根据标本含量分别箅出各种氨基酸浓度。 (四)营养生化指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hmanCX-7,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 三、处理 全部实验参数选用 ±s表示,以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健康人、CRF患者在饮食控制前后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 健康人、CRF患者血液游离氨基酸浓度的改变见表1,必需氨基酸颉氨酸(Val)、亮氨酸(Leu)、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赖氨酸(Lys)在CRF者血氨基酸浓度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异亮氨酸(Ile)轻度下降(P<0.05);非必需氨基酸酪氨酸(Tyr)、谷氨酸(Glu)、丝氨酸(Ser)血氨基酸浓度明显低下(P<0.01),组氨酸(His)血氨基酸浓度下降(P<0.05)。提示CRF患者以必需氨基酸缺乏为主。 二、健康人、CRF患者营养生化指标 健康人、CRF患者营养生化指标的改变见表2,CRF患者血浆白蛋白下降明显(P<0.05),提示CRF者营养缺乏。

    慢性肾功能衰竭 非必需氨基酸 亮氨酸 酸浓度 游离氨基 生化指标 患者 健康人 血浆总蛋白 营养 白蛋白 饮食 平均年龄 统计学处理 测定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 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致病机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1999年3期

    在糖尿病中,长期的高血糖环境是形成其慢性并发症的根本原因.虽然具体机制尚有多种学说,其中晚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形成和累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非酶糖化途径,还原性单糖的醛基或酮基与氨基酸或核苷酸的游离氨基之间形成席夫氏键,并进一步形成比较稳定的,但仍可逆的Amadori类早期产物,这些早期糖化产物再经过缓慢的、复杂的重排,最后形成不可逆的AGEs.

    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早期产物 游离氨基 非酶糖化 还原性 核苷酸 高血糖 氨基酸 学说 酮基 醛基 环境 单糖
  • 甘草酸表面修饰壳聚糖纳米粒体外对肝实质细胞的靶向结合作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2008年6期

    目的 研究甘草酸表面修饰壳聚糖纳米粒对肝实质细胞的靶向结合作用.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大鼠肝实质细胞对罗丹明B异硫氰酸标记壳聚糖纳米粒(RBITC-CS-NPs)和甘草酸表面修饰壳聚糖纳米粒(RBITC-CS-NPs-GL)的结合及摄取作用.结果 RBITC-CS-NPs和RBITC-CS-NPs-GL与肝实质细胞结合后,与空白对照组对比,细胞体积(FS)增大、胞浆内的颗粒(SS)增多;RBITC-CS-NPs-GL结合组荧光强度表达高于RBITC-CS-NPs结合组.以不同浓度的RBITC-CS-NPs和RBITC-CS-NPs-GL分别处理肝实质细胞,在25μg·mL-1和50μg·mL-1浓度下,细胞对RBITC-CS-NPs-GL的转染率显著高于RBITC-CS-NPs组(P<0.01),在高浓度(300 g·mL-1、500μg·mL-1)下,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呈饱和状态,转染效率达90%以上;与细胞结合的起始阶段(1 h内),RBITC-CS-NPs-GL与肝实质细胞通过甘草酸介导的主动靶向结合作用明显.结论 肝实质细胞表面存在甘草酸的结合位点,以甘草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可通过甘草酸介导的方式促进含药载体的肝靶向输送.

    甘草酸 壳聚糖 纳米粒 游离氨基 理化性质
  • 住院2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率亟待提高

    《华西医学》 CSTPCD CA 2006年4期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由葡萄糖与血红蛋白上球蛋白的游离氨基的非酶促的共价附着反应产生的,它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比例可反映阶段性的血糖水平,其特异性较高,临床上已广泛作为血糖控制长期监测的重要指标[1],在2004年10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中对于糖化血红蛋白作出了具体界定:小于 6.5%为理想控制,大于7.5%为控制差[2].

    住院 糖尿病人 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总血红蛋白 游离氨基 血糖水平 型糖尿病 控制目标 防治指南 特异性 球蛋白 葡萄糖 阶段性 中国 指标 酶促 临床 理想 监测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