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评价银杏叶片剂质量优劣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4.6 mm×250mm,5μm)色谱分析柱,检测波长为360nm,乙腈、并丙醇和0.49%枸橼酸为流动相,1 mL·min-1的流速梯度洗脱对银杏叶片剂中银杏黄酮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银杏叶片剂中银杏黄酮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 HPLC研究银杏叶片剂中银杏黄酮指纹图谱的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 均小于3%).结论本研究将有助于加强银杏叶片剂的质量控制.
银杏叶片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总黄酮和白果内酯[1],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酶等作用,对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我国银杏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有数家药厂或单位的银杏叶片剂投放市场,但临床反映不同厂家片剂的疗效存在差异,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黄酮醇苷作为含量测定指标来测定不同厂家的银杏叶片在不同pH的介质中的溶出度.根据不同厂家的银杏叶片剂的体外溶出特性,来反映制剂工艺的稳定性,控制产品的批间差异,为评定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多病因、病情各异的脑血管疾病。根据其缺血后产生的多种细胞损伤机制,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银杏叶片剂)和金纳多(银杏叶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6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金纳多治疗组(下称治疗组)56例,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42~83岁,平均59岁。常规治疗组(下称对照组)43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3~80岁,平均59岁。两组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明确诊断为脑梗塞(血栓形成性脑梗塞和栓塞性脑梗塞)。除外脑出血和出血性脑梗塞,病程均在48h内,无呼吸循环障碍及严重意识障碍。两组病人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积分相近。
银杏叶片[1]是银杏叶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片剂,具有扩张冠脉血管,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止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选用不同的辅料筛选最佳配方,并对其素片及薄膜衣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目的:了解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服用银杏叶片,tid,每次2片,连服1个月,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大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1),总有效率88.9%.银杏叶片对降低血粘度及血脂有显著作用(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银杏叶片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度高.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叶提取物(GBE)是银杏叶经提取、分离而得的干浸膏,是银杏叶制剂的主要原料.药理及临床表明,它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用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等症.其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和萜内酯.银杏叶黄酮类成份的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前者专属性较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甙的含量时,在对……
目的: 检测银杏叶片剂(银杏天宝)的稳定性.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Shim PACK CLC-ODS柱(150 mm×6.0 mm,5 μm),流动相为0.4%磷酸溶液 - 甲醇(1∶ 1),检测样品经不同条件存放后总黄酮的含量,同时检测性状、崩解时限.结果: 经强光照射(4 000 lx)10 d,高温存放(40 ℃,60 ℃)10 d,高湿存放[25 ℃ RH(75±5)%、(90±5)%]10 d,加速试验[(40±2)℃, RH(75±5)%]6个月,长期实验[(25±2)℃,RH(60±10)%]12个月,样品除易吸潮软化外,其它观测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本品对强光、高温较稳定但易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