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古老的丧葬习俗,也比较奇异,像这个民族一样充满神秘的色彩.土葬:是藏民族信奉苯教时期流行的一种古老葬俗.据考古发现,藏区的土葬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藏民族就建立了墓葬的习俗.
西藏民间的沐浴文化,具有明显的西藏高原特点和藏民族特色,从布德贡吉时代的"熏香沐浴"、1000多年前的藏医学的"药浴"、自古流传至今的"沐浴节"等都表明,无论什么历史时代,什么宗教,什么文化,在西藏民间都有沐浴的习俗.千百年来,这种独特的沐浴文化现象与习俗,在对藏民族的健身与保健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西藏拉萨,最著名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代表着西藏的历史与神秘,在布达拉宫的西南角,经由一条长长的铁链,就可抵达药王山,平静的药王山默默地守护着藏民族的传统与未来.
举世无双、雄伟壮观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多少个世纪以来,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藏族同胞在这片神秘的、自然资源保存得最好的雪域中辛勤劳动,生存繁衍,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文明.藏医药学作为藏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有3800多年悠久历史,凝结了历代藏医药大师的心血,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诊断为小脑萎缩、脑供血不足.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年2月份经医生推荐服用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甘露"七十味珍珠丸,3天服用1丸.
作为世界四大医学之一及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学是一门有3800多年历史和完整理论体系的生命科学.藏医药博采天地之长,汇集大师先贤千年智慧,为藏民族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理县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北边缘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1 420~3 600 m,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贯穿全境.全县管辖13个乡镇,人口44409人,居民以羌、藏民族为主.理县是四川省的黑热病老疫区,属于犬源性流行区类型,早在1943年侯宝璋前往理县调查,便证实当地流行黑热病[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防治,流行终止了很长时间,1958-1987年没有黑热病疫情.1988年黑热病开始再度流行,采取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之后,1997年以后流行又一次得到了控制.现将本次黑热病流行的特点及开展防治的情况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甘孜地区近年消化系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996~2002年我院诊治的消化系肿瘤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050例内窥镜检查所取得活组织标本中经病理科确诊为消化系肿瘤者330例.结论内窥镜检查对消化系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藏药学经过历代医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早在公元8世纪就形成了完整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藏药的来源以西藏地区为主的矿物、动物及植物的自然资源,具有药效强、天然、无灌溉的特点.同时藏药也在藏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精神文化,宗教与信仰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