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生理训练是在航空医学理论指导下 ,利用专用装备器材和技术手段 ,在地面模拟飞行中的生理效应的训练 ,旨在解决飞行员与飞机及航空环境相互适应中的医学问题 ,提高飞行耐力和技能 ,降低飞行风险 ,提高遂行任务能力[1].2018年 ,我军新军事训练大纲正式颁发 ,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首次作为飞行人员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进入大纲体系 ,表明航空生理训练对促进战斗力提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也标志着新体制下军事训练取得重大发展[2].
许莫氏结节是椎间盘组织经断裂的软骨终板疝入椎体内形成的软骨结节,典型的许莫氏结节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没有临床症状.飞行员患腰椎许莫氏结节,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许莫氏结节形成可能会影响腰椎椎间盘的黏弹性,从而影响飞行员抗荷、抗振动的能力,加速腰椎、椎间盘的退变而引起临床症状.现将我中心2012年以来检出的50名飞行员腰椎无痛性许莫氏结节X线资料分析如下.
为有效地提高飞行员抗荷能力,笔者以抗荷正压呼吸训练方法为依据,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训练前后的G值比较,旨在为航卫保障提供客观依据.
为了解我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对飞机载荷特点理解掌握程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航空生理教育和专项训练,正确使用抗G防护装备,提高抗G动作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抗G知识的问卷调查.
随着空军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性能战斗机逐步装备部队,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高性能战斗机的持续高载荷、高载荷增长率、高角加速度[1-2]等特点,充分发挥飞行员自身的潜能,更加熟练地驾驭战斗机,体质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院空勤科通过对310名不同年龄段经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合格后的飞行员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出体质指数(kg/m2),同时收集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在离心机上进行测试,从而得出+Gz耐力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及飞行时间的关系,为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提供了客观依据;为飞行员的合理膳食及有效地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报道如下.
+GZ引起急性脑功能障碍是航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已发现一些重要的基因如fos、jun、热休克蛋白-70和一氧化氮合酶等在反复高+G值暴露引起脑损伤中起作用[1-3].但其病理机制还远未明了.是否还存在其它一些相关的、新的基因,如何在大范围内同时观察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笔者采用高密度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 cDNA)微阵列技术,同时检测+GZ重复暴露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脑组织2 048个基因或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 tags, ESTs)的表达差异,旨在寻找+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内表达上调或表达下调的基因,进一步阐明+GZ重复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
第72届航空航天医学年会于2001年5月6~10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召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交流的398篇学术论文涉及军事航空医学、民用航空医学、临床航空医学、航天医学及环境医学等领域,现就军事航空医学方面的论文综述如下.
第58届国际航空航天医学大会(5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viation & Space Medicine,ICASM)暨第7届亚太地区航空航天医学大会(7th Asia Pacific Congress of Aerospace Medicine, APCAM),于2010年10月10-14日在新加坡滨海金沙国家会展中心召开,大会主题是"航空航天医学的新纪元",由国际航空航天医学会和亚太地区航空航天医学会主办,新加坡航空医学会承办,来自52个国家或地区的300名代表(中国19名)参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航空医学(民航、军航)、医学鉴定、事故调查、人的因素、航空生理学以及航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