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自1996年开始,用0.5%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大药厂生产)根尖注射治疗根尖周炎40例43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常规口服药组41例43牙的疗效作了比较.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S-HMF)的含量.方法 HPLC法,以Hypersil ODS2 C18(4.6 mm×250 mm,5 p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38:62:0.8),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0.5~2.5 μ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1%(n=9).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快捷.排除了替硝唑的干扰,可用于测定替硝唑萄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
替硝唑为人工合成咪唑类抗厌氧菌、抗滴虫药.替硝唑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USP30和EP5.0 均有收载,替硝唑注射液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仅<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收载.在合成过程中,替硝唑中会残留合成起始物2-甲基-5-咪唑(杂质A)和副产物1-(2-(乙基磺酰基)乙基)-2-甲基-4-硝基-1H咪唑(杂质B),这两杂质在USF30中均有收载.分子式如下:
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也有效.替硝唑是继甲硝唑之后研制成的疗效更高,疗程更短,耐药性更好的抗厌氧菌药物[1],两药合用,不仅增大了抗菌谱,且提高了疗效,临床上常用于腹腔手术后控制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为配合临床用药,我们对其配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本文应用差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替硝唑的含量,以观察配伍后两者的稳定性.
头孢噻肟钠是第三代半合成广谱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替硝唑是继甲硝唑之后上市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疗效肯定.为配合临床合理用药,参照我院当前临床用药浓度,对头孢噻肟钠与0.4%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进行了观察.
头孢吡肟(cefepime)是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作用强,能同时抵御多种质粒和染色体介质的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表现为β-内酰胺酶的低亲合力和高稳定性,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目前已被用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治疗.替硝唑(tinidazole)是强力抗厌氧菌和抗原虫感染药物,耐受性好,耐药性低.临床上常两者联用以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本实验依据临床用药浓度,考察头孢吡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室温(20℃)下24h内的稳定性,以供临床参考.
头孢吡肟(cefepime)为第4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1].替硝唑是活性更强的抗厌氧菌、抗滴虫药,临床上常与抗菌药联用.本实验依据临床用药浓度,考察了头孢吡肟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在室温(23℃)下8 h内的稳定性,以供临床参考.
阿昔洛韦钠在临床使用中常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本文报道其与11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试验.1 仪器与试药UV-2401PC型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3FC型酸度计(上海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阿昔洛韦钠(武汉梅山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号20000424);5%葡萄糖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616);10%葡萄糖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619);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616);1/3张氯化钠注射液(本院制剂,含葡萄糖6.66%,氯化钠0.3%,批号20000620);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大药厂,批号991028-4);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519);0.9%氯化钠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620);2∶1注射液(本院制剂,氯化钠0.6%,乳酸钠0.62%,批号20000216);平衡液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617);维持液注射液(本院制剂,批号20000510);碳酸氢钠注射液(武汉第二制药厂,批号20000112-21).
赖氨匹林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盐,作用同阿司匹林,其特点是适于肌注或静注,血浓度高,副作用小.临床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疗效较好.本试验用30种临床常用药与之在输液中配伍,并在不同时间观察输液的外观性状、pH值的变化,以判断其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药品与仪器注射用赖氨匹林(0.9g),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0.5g:250ml),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0.4g:100m1),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00m1),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00mll),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2g:100ml),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注射用头孢拉定(500mg),头孢呋辛(750mg),头孢羧甲噻肟(1g),头孢唑林钠(0.5g),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300mg:2ml),头孢曲松钠(1g),头孢噻肟(1.0g),哌拉西林钠(0.5g),硫酸阿米卡星(20万U:2m1),硫酸庆大霉素(8万U:2ml),安灭菌(1.2g),注射用磷霉素钠(2.64g),盐酸去甲万古霉素(400mg),硫酸奈替米星(100mg:2m1),乳糖酸红霉素(25万U),三氮唑核苷(5%:2m1),阿昔洛韦(250mg),地塞米松(5mg:1ml),辅酶A(100U),ATP(20mg:2m1),KCl(1.5g:10ml),VitC(0.5g:5ml),654-Ⅱ(10mg:1 m1),VitB6(50mg:1ml).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条件下(2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头孢呋辛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6小时内含量变化,并观察外观,测定pH值.结果:头孢呋辛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头孢呋辛钠可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应Ζ用.
患者,女,41岁.因子宫多发性肌瘤伴妊娠2个月要求手术治疗而人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中经过顺利.
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液体制剂.有关物质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制成注射剂后,残留在注射剂中可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除另有规定外,一般还应控制蛋白质、鞣质、树脂等;静脉注射液还应控制草酸盐、钾离子等.
目的建立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HMF检测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根据其加和性,选择替硝唑在284.0nm的等吸收波长,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HMF,并根据葡萄糖注射液中5-HMF的要求确定其检测限度.结果替硝唑浓度为40μg/ml时,284.0nm的等吸收波长为347.5nm,葡萄糖注射液在波长几无吸收,因此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HMF的吸收度为A=A284.0-A347.5,并不得超过0.032.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本文介绍了2%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在不同浓度的吸收值得标准曲线,从而确定线性关系,并由回归方程测定样品含量,结果精确,简便.
目的:考察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00ml葡萄糖11g和替硝唑0.4g)在配制环节上的最佳条件及中间体pH值控制范围.方法:在三种不同配制条件下配制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并将pH值分别调至4.0、4.2、4.4、4.6、4.8,经灭菌冷却后分别测定成品的有关物质.结果:煮沸时间长短及pH值大小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成品有关物质有较大影响.结论:采用加完替硝唑后不再煮沸的配制方法,中间体pH值控制在4.0-4.2之间.
目的:通过考察含糖平衡盐、替硝唑葡萄糖和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干扰作用,探讨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取代热原检查法检查含糖平衡盐等3种自制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限值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用EDS-99细菌内毒素测定仪对含糖平衡盐、替硝唑葡萄糖和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并用凝胶法进行验证.结果:用两个厂家生产的鲎试剂以动态浊度法检测3个不同批号的含糖平衡盐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样品不经稀释,其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980,表明含糖平衡盐、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3批样品同时用凝胶法检查,其结果均为阴性;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有干扰,稀释4倍可消除干扰.结论:含糖平衡盐、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凝胶法可作为生产含糖平衡盐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时日常检查其细菌内毒素限值的方法;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稀释4倍后可用凝胶法检查.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对替硝唑的校正因子,并以该校正因子计算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方法 ODS柱,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5-羟甲基糠醛对替硝唑的校正因子为9.26;5-羟甲基糠醛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n=5)、RSD为0.68%;5-羟甲基糠醛对替硝唑的相对保留时间为0.55 mol·ml-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 病例患者1,女,48岁;患者2,女,40岁;均因子宫肌瘤入本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查体:除子宫肌瘤外,余无阳性体征.分别于2002年5月23日、5月30日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均以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 ml(0.4 g,商品名:左克,江苏×××药业集团公司,批号0203181)+5%GNS 500 ml缓慢静滴.
目的考察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分别测定两者配伍后替硝唑、阿米卡星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混合液外观、pH值及吸收曲线变化.结果在25℃条件下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吸收曲线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条件下6 h内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混合液稳定,说明两者可以配伍使用.
替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已被用于治疗严重的外科感染性疾病,但目前国内只有口服片剂,未见注射剂型.我科于1995年9月~1996年3月应用江苏兴化制药厂生产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43例牙周脓肿或冠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用甲硝唑作为对照,以观察其疗效,为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使用剂量在两种替硝唑输液中分别加入头孢匹胺钠,在25℃下于0,1,2,4,6h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结果在0~6h内两种混和液外观、PH值基本不变、主要成分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匹胺钠能够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头孢他啶为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但 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耐药。替硝唑是新一代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具有抗 厌氧菌作用强、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故临床上常将两药配伍使用,治疗革兰阴性 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头孢他啶能否与替硝唑配伍,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 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两药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 仪器与试药 752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 厂);PHS-3C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注射用头孢他啶(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990802),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浙江海宁强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90707),替硝唑标准 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头孢他啶标准品(厂方提供)。2 实验方法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分别配制15 μg/ml的头孢他啶和替硝唑标准溶液,在200~400nm内扫描。头孢他啶在259nm波长处显最 大吸收,替硝唑在317nm处显最大吸收,与文献报道一致[1,2],而替硝唑在259nm、 头孢他啶在317nm处也有吸收。本文选择259和317nm作为测定波长。2.2 线性方程组的确定 采用解线性方程组分光光度法[3],测 定头孢他啶与替硝唑混合液的含量。分别精密称取头孢他啶与替硝唑标准品适量,用水配制 成5~25μg/ml头孢他啶系列标准液和4~20μg/ml替硝唑系列标准溶液。以水为空白,分别 在259和317nm处测定吸收度,经计算得出各自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均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表1 头孢他啶和替硝
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开发的抗滴虫、抗阿米巴原虫、抗厌氧菌的一代新药,作用比甲硝唑强3~5倍.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是我院制剂之一,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配制及工艺改进报道如下.
培氟沙星(pefloxacin,甲氟哌酸,培福新)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它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在临床上常与抗厌氧菌药物联用.作者参照文献[1,2]模拟临床使用条件.对培福新针剂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在室温(20-25℃)下的配伍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仪器与试药UV-265FW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3C酸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培福新、培福新针剂(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MANO298);替硝唑(浙江可立思安制药公司,批号:990127),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l,替硝唑0.4g与葡萄糖5g,海宁强力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90707).2 方法与结果
患者,女,22岁.因咽痛、下腹胀痛伴白带增多于2005年10月23日上午至本部就诊,分别就诊于五官科、妇科.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五官科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妇科诊断为盆腔炎.就诊当天分别给予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每日2次×3 d;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四川产,含替硝唑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第3天下午青霉素治疗结束,无不适反应,继续用替硝唑治疗,未再用其他药物.于第5天下午静脉滴注替硝唑约10 min,大约滴入30ml时患者出现心慌、眼花、头晕等症状,无皮肤瘙痒、无皮疹.
按2000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可用灵敏度为0.5EU*ml-1的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采用灵敏度为0.25EU*ml-1鲎试剂检测则精确度更高.原液无干扰作用,可用于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
为探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不同半成品pH对成品质量的影响, 采用检测不同半成品pH时成品的pH、At、α及A.结果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质量稳定的半成品p H值为4.0~5.0,可减少替硝唑及葡萄糖的分解.在生产过程中,半成品pH应控制 4.0~5.0 之间.
例1,患者女,37岁.因右腿外伤感染于2000年3月8日入院,住院号:003421.给予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00ml(广州侨光制药厂,规格400mg/200ml,批号990824113)静滴,1日2次,同时口服氧氟沙星片300mg,1日2次.
目的:考察呋脲苄西林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在25℃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脲苄西林钠与替硝唑配伍后8h内的含量,同时考察两药配伍后的pH、外观及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无异常变化,pH值、吸收曲线及含量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25℃下8h内,呋脲苄西林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
替硝唑(tinidazloe)是一种强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的药物,是继甲硝唑后研制成功的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其制剂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5-羟甲基糠醛(简写成5-HMF).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对5-HMF进行限度检查.通过试验,我们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HMF的限度,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