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或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是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听觉器官衰老、退变而出现的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老年人听力减退的患病率为59.5%[2],由于听力减退,患者听不到、听不清而不理解或误解医务人员所讲内容,不能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造成医疗隐患,发生不良事件.我科收治患者多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交流困难,我们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沟通技巧,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突发性聋是一种以急剧发展的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60岁以上发生突发性聋的患者中部分患有老年性聋、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临床在提供耳科专科护理同时,针对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综合护理及心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老年性聋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其病因包括老龄化、环境、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病因,大约占一半的比例.因此,要想真正认识老年性聋,开展老年性聋的遗传学研究和致病易感基因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性聋的病因学研究尤其是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其与Atohl、CDH23基因的关系进行综述.
老年性聋是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以双耳进行性高频听力下降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耳聋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言语识别缺陷的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听力损失、听觉中枢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改变等因素可影响老年性聋的言语识别能力.本文就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概述.
C57BL/6J小鼠是研究最广泛的能表现出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动物模型,其能较好的模拟人类老年性聋的耳蜗病理学特点.本文就近年来利用小鼠模型C57BL/6J研究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高血压病是以血管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包括内耳微循环.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对听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高血压病对听力产生影响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听力学特点等做一综述.
对机体衰老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尤其近年来通过对其机制的多角度探讨,对线粒体基因突变及氧化应激与衰老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研究;老年性聋作为衰老表现之一,既与其相伴而行,也有自身的特点,各种探索性治疗提供了可能减轻或延缓其进程的措施.本文将对以上热点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上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患有老年性聋的比例也在日益上升.目前发现老年性聋患者在认知功能上也比其他老年人退变明显,出现了记忆力减退、交往困难,甚至发展为老年性痴呆.本文就老年性聋的病因及聋病和认知之间的研究做一综述.
老年性聋是老年人群中一种最常见的听觉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环境、营养、遗传等因素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均可能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在听觉器官的衰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近年来在老年性聋发生机制的研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就老年性聋遗传易感性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介绍辽宁中医药大学孙海波教授治疗老年性聋的临床经验,深入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迁延日久以致肝脾肾三脏亏虚不能上荣耳窍,久则气血不畅致瘀所致.此病多为虚中夹实,施治当以补肾通窍、疏肝健脾活血之.通过自创方剂“补肾通窍汤”用以治疗肾精亏损型老年性聋,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