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毒性】相关文献(246)
  • 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黑龙江医药》 CA 2005年3期

    目前临床治疗急、慢性中耳炎的主要药物为消毒防腐剂如硼酸酒精、酚甘油等及抗生素类如氯霉素、新霉素等,这二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或耳毒性,且疗效也较低.近年来,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普遍应用,我院药物研究室研制了氧氟沙星滴耳液,试用于临床,结果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氧氟沙星滴耳液 喹诺酮类药物 消毒防腐剂 现报道如下 慢性中耳炎 药物研究 硼酸酒精 临床治疗 疗效 新霉素 氯霉素 抗生素 酚甘油 耳毒性 刺激性 应用 试用 程度
  • 顺铂对豚鼠子代听觉发育的影响

    《毒理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2年1期

    目的 观察围产期顺铂暴露所致子代豚鼠听力及耳蜗毛细胞损伤.方法 将12只孕中期豚鼠按体重分为2组,从孕50 ~ 56 d,对照组经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1.5 mg/(kg·d)、顺铂组经腹膜内注射顺铂1.5 mg/( kg·d).出生后14 d,检测子代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改变,应用硝酸银染色全耳蜗铺片、耳蜗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围产期顺铂暴露致子代豚鼠DPOAE幅值降低和耳蜗毛细胞缺失明显(P<0.05).结论 围产期顺铂暴露可能损伤子代豚鼠耳蜗毛细胞发育并造成听力下降.

    发育 耳毒性 顺铂
  • 顺铂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治疗及耳毒性分析

    《系统医学》 2017年7期

    目的 探究顺铂在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化疗中的效果与耳毒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7例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予CVP(依托泊苷、顺铂)与CAV(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化疗方案进行交替治疗,比较CVP化疗阶段前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以及听力损伤情况.结果 治疗后体液免疫指标中IgE(187.26±9.63)g/L、IgA(1.46±1.05)g/L、IgG(9.61±2.89)g/L、IgM(1.53±0.67)g/L,均优于治疗前(P<0.05);细胞免疫指标中THL(37.71±8.69)%、NK(32.13±4.75)%、TSL(51.09±5.55)%、TTL(78.63±5.71)%,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优化(P<0.05);治疗后听力损伤率16.41%显著高于治疗前0.00%(P<0.05).结论 高危NB小儿采取CVP化疗阶段,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提升,但其中顺铂可造成轻中度听力损伤,因而在化疗过程中应对听力进行严密监测,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NB 耳毒性 儿童 顺铂 治疗分析
  • 卷曲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在耐药结核治疗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卷曲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治MDR-TB患者168例,均衡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化疗方案:治疗组用卷曲霉素联合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对照组用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同治疗组.疗程均24个月.结果:有150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76例,对照组74例,痰菌阴转率治疗组69.7%,对照组51.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86.8%,对照组6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药物不良反应率治疗组9.2%,对照组13.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卷曲霉素治疗MDR-TB疗效优于丁胺卡那霉素,不良反应小于丁胺卡那霉素,安全有效.

    肺结核 耐多药结核病 耐药率 耳毒性 肾毒性
  • 保护儿童听力,从不滥用抗生素开始

    说起儿童耳聋,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个不太常见的病,也不会马上把耳聋与抗生素的使用联系起来.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耳毒性是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护 儿童听力障碍 抗生素 儿童耳聋 家长会 耳毒性 资料 证明 太常
  • 肾阳虚动物对KM耳毒性的易感性及其机理研究

    《中国医药学报》 CSTPCD CSCD CA CBST 2003年z1期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耳,在窍为耳,肾气不平,耳为受病,现代研究表明[1,2]:肾虚与听力下降确实存在着非常密切地关系,临床上应用补肾治疗耳聋也取得较好的疗效.那么肾虚是否易受外界致聋因子的袭击而导致听力下降呢?其机理如何?目前对此研究较少,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3],分别进行了卡那霉素对肾阳虚及肾阴虚动物耳毒性的实验研究,现将肾阳虚动物对卡那霉素易感性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阳虚动物 耳毒性 易感性 听力下降 卡那霉素 肾阳虚 中医理论 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 肾虚 对此研究 肾主耳 肾阴虚 致聋 治疗 应用 因子 肾气 临床 疗效
  • 中药“天鼓”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天鼓”对卡那霉素(AMK)中毒性耳聋的预防作用,并从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功能影响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豚鼠每日皮下注射AMK 300mg/kg×10d,同时每日给服天鼓中药饲料90d,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外毛细胞计数、琥珀酸脱氢酸(SDH)活性、扫描电镜等药效学观察,以及肾功能(血清尿素氮)跟踪测定,肾脏、肾上腺病理切片,血皮质醇、睾酮、甲状腺素含量等测定,通过对豚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HPAT)轴功能的观察,评价"天鼓”中药对MAK致耳聋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对耳蜗结构、功能保护的作用机理.结果"天鼓”中药可减轻MAK所致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率(P<0.05),降低AMK所致的听阈升高(P<0.05),提高SDH活性及甲状腺素水平(P<0.001),增加胸腺、垂体重量,改善对肾脏的损伤,减轻肾上腺萎缩程度.结论:"天鼓”中药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HPAT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功能,减轻肾毒性反应,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内耳抗毒能力,从而保护耳蜗结构与功能.

    补肾活血 卡那霉素 耳毒性 肾毒性 HPAT轴 实验研究
  • 肾阴虚对卡那霉素耳毒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阴虚动物是否更容易遭受耳毒性药物的袭击.方法:健康豚鼠分为4组:A组利用醋酸强的松龙进行肾阴虚造模,共10d,从第6天起肌注卡那霉素,直至第10天,停药2d后处死.B、C组造模方法同A组,同时分别用肾气汤及六味地黄汤灌胃.D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强的松龙肌注,其余用药方法同A组.观察指标为动物的一般状态、耳廓反射(PR)、ABR及耳蜗毛细胞计数.结果:实验后各组高频PR阈及ABR反应阈均升高,Ⅰ、Ⅲ波潜伏期延长,耳蜗各回外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尤以底回为基,组间比较显示,A、B组各项指标与C、D组有显著性差异,而A与B组及C与D组之间则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同样的致聋因子(卡那霉素)作用下,肾阴虚组动物较正常动物更容易招致耳蜗外毛细胞的损害而造成听力下降,这可能是肾虚致聋的机理之一.对于肾阴虚体质者使用滋补肾阴的中药可以改善肾阴虚状态而抵御外邪的袭击,而使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则无此作用.

    肾阴虚 卡那霉素 耳毒性 豚鼠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及其防治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比较多见,这类药物以链霉素、庆大霉素所致的耳聋为代表.为了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本文重点介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及其防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预防 治未病 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 复方健耳剂干预庆大霉素耳毒性致豚鼠毛细胞损害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健耳剂干预豚鼠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毒性致外毛细胞损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杂色成年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M对照组、复方健耳剂+GM组(简称中药+ GM组),每组1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按常规饲养至第11天期满;GM对照组按200 mg/(kg·d)剂量,每天分2次连续注射9天,第11天终止饲养;中药+ GM组按3.994 g/(kg·d)剂量(1/2人工灌服,1/2自动饮用),预先服用复方健耳剂10天,然后在继续服用中药同时开始注射每天同等剂量GM,连续9天,第11天终止饲养.所有动物期满取出耳蜗,其中每组10只动物用于全耳蜗基底膜铺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进行耳蜗毛细胞形态学观察,另外每组6只动物,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耳蜗组织硫氧还蛋白(Trx)-1、Trx-2、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mRNA表达量.结果 全耳蜗基底膜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各回三排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完整,排列有序;GM对照组各回三排外毛细胞损毁严重,绝大部分细胞出现严重崩解不全,或凋亡缩小,第1回比其他各回损害较重(P<0.01),但内毛细胞仍基本存在;中药+GM组各回三排外毛细胞除少量和散在崩解不全外,大多仍存留可辨,形态如常,内毛细胞仍保持完整,各回外毛细胞损毁状况明显少于GM对照组(P<0.01).中药+GM组Trx-1、Tr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GM对照组(P<0.01),ASK1 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GM对照组(P<0.01).结论 一定剂量GM连续使用可造成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严重损害,并以第1回明显,而且以外毛细胞为主要损害靶细胞.复方健耳剂具有防治GM耳毒性外毛细胞损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硫氧还蛋白系统,阻止ASK1依赖的细胞凋亡有关.

    豚鼠 庆大霉素 耳毒性 复方健耳剂 硫氧还蛋白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 琥珀酸脱氢酶染色
  • 银杏叶提取物与去铁胺合用防治顺铂耳毒性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4年10期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injection,EGb)和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联合应用对抗顺铂(Cisplatin,CDDP)耳毒性的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CDDP组、EGb组、DFO组、EGb+DFO组及对照组,测定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CDDP组动物ABR阈值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检测表明,CDDP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他组较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耳蜗扫描电镜显示EGb+DFO组和DFO组比CDDP组毛细胞受损程度明显为轻,EGb组较CDDP组毛细胞受损程度略微减轻.结论DFO与EGb合用,可有效减轻CDDP的耳毒性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EGb,与单独应用DFO效果相当,二者合用还可能减轻顺铂的骨髓抑制副作用.结果提示铁离子参与的自由基反应可能是顺铂耳毒性机制之一.

    顺铂 去铁胺 金钠多 耳毒性 自由基
  • 抗癌药顺铂耳毒性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3年3期

    顺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癌药之一,但它具有较强的肾及耳毒性,限制了它的大剂量应用及更好地发挥疗效.对于顺铂的肾毒性,目前已有了较好的防护措施.因此,顺铂耳毒性的产生机制及防护办法就成为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来看,在顺铂耳毒性的防护措施方面,虽也找到了一些能显著改善其毒性的药物,但其毒性很可能是多途径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选用不同拮抗机制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顺铂 耳毒性 药物拮抗
  • 亚硒酸钠拮抗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庆大霉素所致活体豚鼠耳蜗损害是否具有拮抗作用.方法 20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给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00 mg/kg/d,共8 d;实验组同时口服亚硒酸钠1 mg/kg/d,共8 d.用药前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听功能变化;通过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动物的ABR阈值比实验组高约30 dB( P<0.01),Ⅰ波潜伏期较实验组延长约0.23 ms( P<0.01);SEM示对照组动物耳蜗外毛细胞纤毛区域性缺失;实验组纤毛形态基本正常;TEM示对照组动物耳蜗外毛细胞线粒体外膜破坏,局部膨出,次级溶酶体增多,可见髓样小体;实验组动物耳蜗外毛细胞基本正常.结论亚硒酸钠对庆大霉素所致活体豚鼠耳蜗损伤有拮抗作用.

    亚硒酸钠 庆大霉素 耳毒性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卡铂对灰鼠中枢听觉系统影响研究

    目的:卡铂选择性破坏灰鼠的内毛细胞和Ⅰ型传入神经末梢已被人们所证实,但是,卡铂是否损害耳蜗核、下丘和听觉皮层还不清楚,本文旨在为了观察卡铂对灰鼠听觉中枢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恒低温冷冻连续脑组织切片,以中枢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密度来评价卡铂对灰鼠中枢听觉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注射卡铂3和4周后,耳蜗背侧核和腹侧核神经元数量明显的减少,与正常动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下丘和听觉皮层神经元的变化与正常灰鼠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注射卡铂3和4周后对灰鼠耳蜗核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蜗核神经元数量明显的减少,但是,对下丘和听皮层未见明显毒性损伤.

    耳毒性 卡铂 耳蜗核 下丘 听皮层
  • 草酸铂的特殊毒性

    目的探讨抗瘤新药草酸铂的毒性,尤其是临床尚未报道的毒性.方法对用草酸铂为主方案治疗的108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常见毒性外,尚发现草酸铂致肾衰1例,耳毒性3例.结论对老年,原有耳、肾脏病变者在应用草酸铂过程中仍应注意肾衰及听力损害的可能.

    草酸铂 肾脏毒性 耳毒性
  • β-胡萝卜素对D-半乳糖致仔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孕期和哺乳期β-胡萝卜素干预D-半乳糖致仔鼠听力损伤及耳蜗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18只孕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半乳糖组、半乳糖+β-胡萝卜素组),自妊娠6d起,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半乳糖组喂饲混合饲料(30% D-半乳糖),半乳糖+β-胡萝卜素组喂饲混合饲料(30% D-半乳糖和1%β-胡萝卜素).仔鼠出生后21d,检测血清半乳糖、β-胡萝卜素,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浆丙二醛(MDA),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应用硝酸银染色全耳蜗铺片观察.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ling,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β-胡萝卜素可减弱孕期和哺乳期D-半乳糖暴露致仔鼠脂质过氧化,DPOAE降低和耳蜗毛细胞缺失,并延缓耳蜗细胞凋亡发生及Caspase-3免疫阳性表达.结论 β-胡萝卜素对D-半乳糖致仔鼠耳毒性具有预防作用.

    动物实验 大鼠 细胞凋亡 β胡萝卜素 耳毒性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耳毒性预防

    虽具有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仍然无法替代,在囊性纤维化伴肺部感染、严重尿路感染、巴尔通体菌血症、布鲁里溃疡病、肺结核等疾病的治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局部给药和药物植入物的使用可减少全身使用的副作用.曲美他嗪、雷沙吉兰、咖啡苯乙酯、特异性蛋白抑制剂等为临床预防耳毒性提供更多选择.本文对其在临床应用及耳毒性预防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氨基糖苷类 耳毒性 预防
  • 081 鼻咽癌对听功能影响的再认识

    大部分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癌患者的咽鼓管是开放的,传统的机械压迫及淋巴回流障碍的学说受到很大挑战。鼻咽腔气流变化、神经-肌肉麻痹及咽鼓管顺应性改变是导致中耳负压的主要原因。放疗后60个月咽鼓管功能最差,可表现为假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内耳损伤方面,高频听力损失重于言语频率损失。射线对窝后听系统有不可忽视的损害。顺铂的耳毒性由自由基产物引起,首先损伤外毛细胞。通过综合防治可使听功能损害减到最低。

    鼻咽癌 功能影响 咽鼓管功能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淋巴回流障碍 分泌性中耳炎 综合防治 中耳负压 言语频率 外毛细胞 内耳损伤 功能损害 肌肉麻痹 自由基 顺应性 放疗后 耳毒性 鼻咽腔 癌患者 压迫
  • 庆大霉素体外诱导豚鼠前庭感觉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

    近来的研究表明活性氧物质(ROS)和一氧化氮(NO)均可造成内耳某些病理变化。ROS的产生可导致包括各种耳毒性在内的病理改变。然而,关于氨基糖苷类的耳毒反应中,ROS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弄清庆大霉素(GM)在内耳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的机制。为了证实GM刺激后内耳特别是前庭……

    庆大霉素 体外诱导 豚鼠 前庭 细胞 氨基糖苷类 病理变化 内耳 耳毒性 活性氧物质 一氧化氮 苷类药物 病理改变
  • 237庆大霉素-倍他米松滴耳液对梅尼埃病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性切除:庆大霉素滴耳液耳毒性的进一步证据

    庆大霉素 倍他米松 滴耳液 梅尼埃病 患者 前庭 功能性切除 耳毒性
  • 内、外毛细胞对慢性轻度低氧及谷氨酸盐耳毒性的差异易感性:听神经病病因探讨

    外毛细胞 低氧 谷氨酸盐 耳毒性 易感性 听神经病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机理及防治措施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mAn)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具有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使用简便及价格便宜等优点.但该类药物具有个体差异大、剂量依赖性毒性反应等缺点,应用不当,可引起肾毒性、耳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和变应原性作用等不良反应.本文从自由基细胞毒性、线粒体功能失常、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活化等方面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可能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机理 应用不当 信号传导通路 剂量依赖性 阻滞作用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神经肌肉 临床应用 功能失常 个体差异 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 变应原性 自由基 线粒体 肾毒性 杀菌力
  • 与线粒体12S rRNA 1095 T>C突变相关的遗传性耳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线粒体单倍体型、环境因素及核基因背景在1095 T>C突变携带者耳聋表型中的作用.方法 对通过基因筛查在赤峰市特教学校发现的3例携带1095 T>C突变的耳聋患者进行病史.家系调查.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果 3例耳聋患者均表现为重度一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均有聋前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家族中其他成员听力正常,耳聋外显率低.线粒体全序列分析表明这3例患者的线粒体基因组除都有1095 T>C突变之外,其线粒体DNA的多态位点还显示独特的多态性.75例中国听力正常对照中发现1例携带该突变.结论 1095 T>C在这些遗传背景不同的,应用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有听力损失的家庭中出现及其低外显率强烈提示这个突变是导致听力损失的条件致病因素,可以在携带者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后发病.1095 T>C突变可能与母系遗传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有关.

    线料体DNA 耳聋 突变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毒性
  • 我国的防聋工作如何与WHO接轨

    我国自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居各类残疾之首的耳聋和听力减退问题.我国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在近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十部委(会)联合发文确定自2000年起,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在2001-2005年的<听力助残>计划中明确了儿童优先及重点放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原则.

    防聋工作 听力减退 药物临床 使用规范 康复工作 党和政府 抽样调查 残疾人 边远地区 卫生部 耳毒性 爱耳日 助残 语言 农村 发文 耳聋 儿童 成就 颁布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线粒体12S rRNA 基因A1555G 点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五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耳聋家系共23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检测A1555G点突变.结果五个家系有母系血缘关系的18份样品均为A1555G点突变阳性,5名配偶为A1555G点突变阴性.结论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最主要的原因,检测A1555G点突变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耳毒性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 SOD1蛋白表达和活性对川芎嗪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lyrazine,TMP)拮抗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毒性作用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GM组、TMP组、GM+TMP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15只。GM组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 mg·kg-1· d-1,TMP组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 mg·kg-1·d-1,GM+TMP组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 mg·kg-1·d-1及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与G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2.5 ml·kg-1·d-1;每组连续注射12天。每组首次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行ABR检测。实验结束后取耳蜗标本,将耳蜗组织研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SOD1活性。结果用药后GM+TMP组ABR反应阈值明显低于GM组(P<0.01),但较对照组、TMP组仍有升高;GM组、GM+TMP组SO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MP组、对照组(P<0.05),且GM+TMP组高于GM组(P<0.05);SOD1活性强弱顺序为:GM+TMP组>对照组≈TMP组>GM组。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调控SOD1的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降低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推测这是川芎嗪抗氧化作用机制之一。

    庆大霉素 川芎嗪 耳毒性 抗氧化 SOD1
  • Minocycline降低耳蜗毛细胞内蛋白质硝基反应拮抗链霉素耳毒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minocycline对链霉素诱导的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新生4天的Wistar大鼠60只,分离耳蜗进行离体培养.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培养的对照组,100μmol/L的minocycline作用组,500 μ mol/L的硫酸链霉素作用组,100 μ mol/L的minocycline预处理6 h然后500 μ mol/L的硫酸链霉素作用组.采用F-actin标记毛细胞纤毛观察毛细胞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耳蜗基底膜3-硝基酪氨酸的表达.Western Bloting检测耳蜗组织中iNOS、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表达.结果 500μmol/L的链霉素作用24 h后毛细胞出现缺失,从顶回至底回逐渐严重.支持细胞未见异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NT在毛细胞区域呈阳性表达.Minocycline预处理组能够提高链霉素作用后的毛细胞存活率,并且minocycline显著降低耳蜗组织由链霉素引起的iNOS和3-NT蛋白过表达.结论 minocycline对链霉素所致的耳蜗毛细胞损伤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抑制NO的过度生成,以减少耳蜗细胞内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产生的蛋白质硝基化反应.

    minocycline 链霉素 耳毒性 耳蜗毛细胞 蛋白硝基化
  • 红景天苷通过降低氧化应激介导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抑制作用,并探讨NRF2/ARE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4天的Wistar大鼠耳蜗基底膜,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的耳蜗基底膜为对照组;0.2 mmol/L的庆大霉素(gentamin,GM)作用24 h为模型组;400μmol/L的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预处理培养耳蜗基底膜3 h后加GM作用24 h为干预组;400μmol/L的SA作用24 h为红景天苷组.在培养终止后分别检测耳蜗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ione,GSH)活性.Phalloidin染色观察内外毛细胞数目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me oxygenase,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dehydrogenase quinone1,NQO1)mRNA表达量.结果 (1)GM作用24 h出现毛细胞缺失,计数中底回外毛细胞缺失率为(38.6±8.92)%,内毛细胞缺失率为(41.5±6.42)%.SA预处理组内外毛细胞缺失率分别为(9.76±3.34)%和(11.38±7.14)%,与GM作用组相比毛细胞存活明显增加(P<0.01).(2)分别在GM作用耳蜗后6、12和24 h时间点检测MDA、SOD和GSH,结果显示,MDA含量在GM作用后6 h升高,12 h达到峰值,24 h略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SOD活性和GSH活性在GM作用后开始下降,呈时间依赖性.SA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SOD活性和GSH活性,降低MDA含量.与GM作用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3)RT-PCR结果显示,NRF2及其下游调控因子HO-1和NQO1,在加入庆大霉素后比正常组升高,单纯SA组和SA干预组表达量更高.结论 SA通过激活NRF2/ARE途径促进下游相关联靶蛋白转录合成,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GM诱导的耳蜗毛细胞损伤.

    耳毒性 红景天苷 活性氧 毛细胞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2S和16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线粒体rRNA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五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耳聋家系共27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Alw26I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检测A1555G点突变,并对其中一个家系进行了线粒体DNA12S和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分析.结果家系A、C、D和E的21份样品均为A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B的6份样品为A1555G点突变阴性.家系B线粒体DNA12S和16SrRNA 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该家系存在16S rRNA基因第2227位"AA"插入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个A1555G点突变阴性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说明线粒体SNA A1555G 点突变不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遗传易感性唯一的分子基础,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预测仅检测A1555G点突变是不够的,应与mtDNA其它相关突变位点的检测结合起来.

    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耳毒性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 热休克蛋白70在顺铂所致豚鼠耳蜗损伤中的表达以及磷霉素钠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豚鼠在体实验观察磷霉素钠对顺铂耳毒性的拮抗作用以及热休克蛋白70在耳蜗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豚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单独应用磷霉素钠组6只,磷霉素钠500mg/Kg,1日1次肌注;单独应用顺铂组8只,一次性给予顺铂15mg/kg腹腔注射;磷霉素钠保护组8只,先肌肉注射磷霉素钠500mg/kg,间隔30min后腹腔注射顺铂15mg/kg.4天后处死所有动物.给药前和处死前各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1次.断头后取出听泡,固定、脱钙,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SP7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表达部位,图象处理分析系统测定灰度值.结果单纯磷霉素钠组ABR阈值无改变;顺铂组阈值明显升高,幅度达37.1±19.9 dBspl,P<0.001;磷霉素钠保护组阈值仅提高8.1±9.6 dBspl,同对照组相比P>0.05.HSP70表达分布在耳蜗中的Corti氏器、螺旋神经节、血管纹等处,顺铂损伤后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从灰度值来看对照组、顺铂组与磷霉素钠保护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磷霉素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顺铂的耳毒性,减小ABR阈值的提高.顺铂损伤后耳蜗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HSP70呈强阳性表达,表达量与耳蜗的损伤程度一致.

    顺铂 耳毒性 磷霉素钠 热休克蛋白70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