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最终通路,临床上以心功能显著减退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为特点.在细胞水平,因各种离子通道的调控而导致的单个心肌细胞电生理性质异常,是参与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就几种主要离子通道在心衰状态下的重构现象进行阐述.
1 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的特点及类型儿童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与成年的神经症性障碍不同.表现为:第一,研究发现一致显示,有情绪障碍的大多数儿童成年期表现正常,只有少数到成年期出现神经症性障碍.反之,许多成年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起病于成年,没有明显的童年精神病理作为先导.因此,发生在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情绪障碍不具有连续性.第二,许多童年情绪障碍似乎是正常发育趋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身性质异常的现象,因此可能具有与成年神经症不同的心理机制.
1 历史与界定孤独症属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中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均发病于婴幼儿期,少数5~6岁时症状才很明显,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 尽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得知, 但临床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机制异常及血小板功能改变得到普遍关注. 目前许多临床资料表明: 血液流变性质异常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病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 研究探讨糖尿病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及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揭示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并发症、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质异常,粘液便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生率呈增多趋势,而西药对本病的疗效欠佳,我科于2010年至今,采用乌梅汤(先师仲景的乌梅丸折合剂量后改称乌梅汤)口服配合肠疗治疗本病患者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7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31例;年龄在20岁至43岁之间.病程在3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6.5年.1.2 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我国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1.2.1 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持续或反复大于3个月.
目的探讨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与结膜炎、角膜炎眼部刺激症的关系.方法对结膜炎、角膜炎患者,特别是久治不愈的有顽固性结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检查睑板腺开口情况,用玻璃棒从睑结膜面靠穹窿部睑板向睑缘合力挤压睑板腺,观察其分泌物性质,按分泌物的外观分为:正常:蛋清状,分泌物无色透明;异常:(1)稀黄状;(2)白色颗粒状;(3)奶油状;(4)牙膏状.同时适当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等.结果 80例患者中,20例挤压睑板时挤出牙膏状分泌物后,立即感到眼部舒适,症状明显减轻;30例仅在上睑或下睑挤出1~3个牙膏状分泌物,症状体征轻微,经一次按压后症状体征消失.15例伴有睑结膜乳头和滤泡.11例长期受眼部刺激症折磨,诊为慢性结膜炎和点状角膜炎,详查发现睑板腺开口粗大,有脂质物阻塞,按压睑板有大量的变性脂质物溢出,按压后眼压立即感到舒适.结论睑板腺分泌物性质异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表现多样,清除睑板腺异常分泌物可显著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人的眼部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易受体液理化性质异常的影响,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重灾区".不仅是发病率最高的部位.而且引起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多,轻者引起视力下降,重者可致失明.白内障国内资料显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7%,主要发生在青年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液和眼房水中的葡萄糖水平均升高,眼内糖代谢受到抑制,形成一种被称为山梨醇的物质,积聚在晶体内,导致晶体纤维肿胀、浑浊,形成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