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患者特别是高龄、超高龄患者要求通过手术而改变生活质量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由于高龄患者多数伴有多器官、多系统疾病,且各种麻醉方法都有其缺陷,怎样降低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风险,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是我们今后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之一。对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在不同轻比重布比卡因配方中,如何选择一种既满足手术无痛、舒适的基本要求,又对心血管系统干扰最小的麻醉方法,进而使其可以在临床手术中推广使用值得探讨。
纽邦 E100I型呼吸机是气动电控型多功能呼吸机,它采用独特的双气路供气系统,即自主呼吸气流系统和机械呼吸气流系统。电路系统由一个 8位微处理器和其外围电路组成,完成协调整机的工作和显示、报警功能。具有辅助 /控制呼吸 (A/C)、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SIMV)、自主呼吸等主要呼吸方式。运用多种经精确定标的控制器,可实现呼吸频率、流量、吸气时间、呼气末正压 /持续气通正压和氧浓度的任意调节。可采用压力恒定、时间切换,也可采用容量限定、时间切换。因此可适用于呼吸支持,也可用于呼吸治疗。在年龄上可适用于婴幼儿到成人。在呼气相内能提供一个连续新鲜气流,从而可以减少呼吸管道内的机械死腔,同时还可达到漏气补偿。另外,通过这一气流可稀释患者呼吸管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实现压力平台通气方式,峰压低且可调控,不易造成气压伤,对循环系统干扰小,且有利于气体进入阻力大的肺泡,得以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和,特别适用于慢阴肺病人。有一全面而简单的报警系统,可对气道压力过低或过高、气源动力不足、呼吸管路联接不全以及吸气时间调节不当等提供声光报警。
复杂的护理活动及特殊的医疗环境使ICU患者进入生理转换期。如失语或有严重抑郁症不能自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因恐惧、焦虑等引起的情绪低落和睡眠障碍。大多数ICU患者都会感到恐慌和焦虑。患者在进入ICU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医护人员的不熟悉,都会使患者感到非常的困惑和焦虑,患有语言障碍、抑郁或瘫痪的患者则更加严重[1]。患者在熟睡时经常被各项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及各种监护系统干扰,除此以外如恐惧、焦虑、担心等心理因素更会加重患者情绪低落和睡眠障碍。持续照明是干扰睡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持续光照和自然的日夜周期节律消失,会导致患者生物钟紊乱[3]。 Drouot等[4]报道,噪声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监护室内的噪声包括监护仪、呼吸机及其他设备发出的报警声,以及工作人员操作产生的声响和电话铃声等[5]。 ICU环境、监护仪报警和气管切开、机械通风、疼痛、焦虑、护理操作诊断考核的运用及噪音等均可引起睡眠障碍。 Freedman[6]发现护理操作诊断考核的运用和噪音也会引起睡眠障碍。Olson等[7]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睡眠试验,在0∶00-6∶00之间尽量减少监护指数、高低报警检查、更换体位、叩背、生命体征检查、采血和药物疗法等护理活动。包括降低噪音、减少声光刺激、调整给药时间及护理操作周期。从其试验结果中得出,在1∶00-5∶00之间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睡眠的干扰。本研究通过夜间ICU安静患者和躁动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睡眠障碍的调查研究,用以确定护理操作的频率和类型。
近年来,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阻滞效果确切,对循环系统干扰小,本文就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报告如下.
食道癌手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干扰较大,易发生缺氧,术中要求镇痛安全、有足够的麻醉深度,而手术要求尽早清醒、早期行呼吸锻炼、咳嗽、排痰,以利于减少术后呼吸并发症.2004~2006年采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用于食道癌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36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对心血管系统干扰较大,麻醉处理较困难,现将有关经验报告如下.
神经刺激仪(PNS)的诞生给外周神经阻滞带来了新的生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损伤小、对循环系统干扰小、阻滞效果确切,成功率高的优点,适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本研究对罗哌卡因不同配伍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是实验室测定日益增多的项目,维生素C(VC)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而VC恰恰是三三者现在实验室测定常用方法(GOD-PAP、CHOD-PAP、GPO-PAP)的干扰物,VC对三者的干扰程度如何?在不同的检测系统干扰是否有区别?就此问题我们同时在Roche检测系统和Beckman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验,报道如下.
食管癌根治术波及颈,胸等部位,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甚大,术后很容易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现报告如下:资料全组23人,男15例,女8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为60岁,术后一人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余无并发症等发生,恢复较好,手术的成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