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一方面分析不同程度脂血对常用生化检测指标的干扰程度,另一方面探索干化学法对脂血标本的抗干扰能力.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根据外观收集临床样本30份,正常血清、轻度脂血、严重脂血各10份,所有样本均无溶血和黄疸,3 000 r/minx5 min,吸取血清,-20 ℃保存待用.
<水质分析大全>[1]指出:"氟化物在其含量超过1.0mg/L时,对测定水中碘结果产生明显的负干扰."本文通过实验对氟化物的干扰程度进行探索,并求得校正系数,保证了低碘高氟地区水样中水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现介绍如下.
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是实验室测定日益增多的项目,维生素C(VC)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而VC恰恰是三三者现在实验室测定常用方法(GOD-PAP、CHOD-PAP、GPO-PAP)的干扰物,VC对三者的干扰程度如何?在不同的检测系统干扰是否有区别?就此问题我们同时在Roche检测系统和Beckman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验,报道如下.
速尿是一种高效利尿剂,常用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出现利钠抵抗,患者对速尿迅速产生耐受性,导致利尿效果下降,甚至进一步水钠潴留.近年研究认为持续静脉滴注速尿比传统的间断静脉推注同等剂量速尿可明显增加其药效,并可避免其峰谷效应,从而降低生效干扰程度及一次大剂量速尿所致的毒副作用,我们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近年,国外研究认为,与传统的间断静脉注射速尿相比较,连续静脉滴注速尿可明显增加其药效,并可避免其峰-谷效应,从而降低生理干扰程度及大剂量速尿所致的毒副作用,我们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了初步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药物溶出度试验(以下简称DST)因影响因素复杂误差较大.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对这些干扰作了有效的限制.对下列几种因素:空胶囊及糖衣、滤膜、酸性介质对转杆头(或转篮)的腐蚀等所产生的干扰情况,国内文献未见报道.因DST所用的定量方法主要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且上述几种因素主要在紫外(UV)区产生吸收,故本文仅考察UV区的干扰情况;作为例子讨论的药物(如地西泮片)均见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并就解决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实际中具体某药品所受干扰程度,与测定波长、稀释倍数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