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文献(458)
  • 补肾通督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11年10期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临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玻璃酸钠注视射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但由于胃肠道反应多,限制了该疗法的长期应用.选择我院门诊肾虚骨痹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0例采用口服补肾通督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膝关节腔内注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补肾 胶囊 玻璃酸钠注射液 注射液治疗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腔内注射 膝关节骨关节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现报告如下 胃肠道反应 注射治疗 长期应用 退行性 施沛特 关节病 骨痹型 限制 肾虚 门诊 临床
  • 盐酸氟桂利嗪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医疗装备》 2015年16期

    目的:研究盐酸氟桂利嗪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对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则是仅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5.23%和7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使用盐酸氟桂利嗪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

    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非甾体类抗炎药 效果
  • 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45例并发出血患者、44例未出血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在使用药物后以及检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出血率.结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中,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史中,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 ,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较高出血风险 ;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发出血症状 .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出血 非甾体类抗炎药
  • 地奥司明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地奥司明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奥司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KSS(膝关节评分法)评分和膝关节肿胀评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KSS评分和膝关节肿胀评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地奥司明 非甾体类抗炎药 膝关节滑膜炎 临床疗效
  • 对服用消炎药物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主要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患者服用消炎药物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口服非甾体类抗感染药患者86例,其中用药后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54例为观察组,未出现出血症状的3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性别、用药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血压病、冠心病、溃疡病史、风湿病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超过60岁、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风湿病、联用PPI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引发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O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60岁以上、男性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风湿病是导致非甾体类炎药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联用PPI为保护因素.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非甾体类抗炎药 危险因素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病人消化性溃疡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出血性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NSAIDs致出血性消化性溃疡并证实有H.pylori感染的病人56例,随机分为抑酸剂治疗和根除加抑酸剂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的差异、副作用和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根除治疗组病人溃疡愈合的速度比非根除组迅速,但两组病人的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且根除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显著高于非根除组.结论对于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人,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可存在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不佳,而且会增加副作用和治疗费用.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出血性消化性溃疡
  • 阿司匹林致消化性溃疡1例分析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抗炎、镇痛、退热等作用的药物,但长期服用,严重者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等不良反应。本文就1例阿司匹林所致消化性溃疡进行总结分析。

    阿司匹林 消化性溃疡 非甾体类抗炎药
  •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当前不断涌现的抑酸药物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下,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已非难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病因,95%以上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与这两者有关[1].

    消化性溃疡 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除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抑酸药物 消化系统 溃疡愈合 常见病 治疗 患者 病因
  •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载甾体抗炎药不同,故称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美洛昔康等.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与供应.正因为如此,而易于被滥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糖皮质激素 抗风湿作用 吲哚美辛 美洛昔康 抗炎机制 化学结构 阿司匹林 布洛芬 被滥用 药物 临床 供应
  • 迟莉丽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经验

    《北京中医药》 CSTPCD 2014年10期

    迟莉丽教授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炎虽有寒、热、虚、实之别,但发病始终不离脾气亏虚、痰湿内蕴及瘀血阻滞的病机变化,确立了健脾益气、化湿醒脾、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以此三法为基础遣方用药,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迟莉丽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病
  • 3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病例回顾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收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3-2013年临床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36例病例,从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6例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1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其中有5例有运动或跌倒致伤的诱因,关节肿痛为最常见也是导致患者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平均住院天数为8.33 d,平均住院次数为2.31次。其中全身型5例(13.9%)、多关节型9例(25.0%),少关节型12例(33.3%)、附着点炎症相关型10例(27.7%)。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44.4%。经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激素、甲氨蝶呤( MTX)等抗风湿药物( DMARDs)及配合使用补钙、护胃、抗骨质疏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不具特异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系统疾病,且因其病程迁延不愈,关节脏器受累严重,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十分必要。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风湿药物 回顾性分析
  •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12期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补肾活血中药对比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研究的试验依据Jadad量表和Cochrane Handbook 5.1评估文献质量和偏倚性风险,采用软件RevMan 5.3.5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GRADE系统对本研究得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2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2 029例,其中补肾活血中药1 022例,NSAIDs组1 007例.Meta分析提示:与NSAIDs相比,补肾活血中药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RR=1.10,95%CI[1.06,1.15],P<0.00001)和临床控制率(RR=1.48,95%CI[1.19,1.84],P=0.0003),更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RR=0.18,95%CI[0.09,0.35],P<0.00001).补肾活血中药和NSAIDs在改善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KSS评分、Lysholms评分和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RADE证据质量评价提示:补肾活血中药的总有效率高于NSAIDs(低质量证据),补肾活血中药的临床控制率高于NSAIDs(低质量证据),补肾活血中药与NSAIDs在改善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KSS评分、Lysholms评分和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极低质量证据),补肾活血中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低于NSAIDs(低质量证据).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较少.由于纳入文献的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不高,本研究的结论仍亟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支持.

    膝骨关节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中医 补肾活血 Meta分析
  • 快胃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76例

    目的 探讨快胃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 对151例NSAID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快胃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治疗组显效6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快胃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NSAID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较单纯服用奥美拉唑治疗止痛效果快、溃疡面愈合快,疗效更显著.

    快胃片 奥美拉唑 非甾体类抗炎药 消化性溃疡 中成药疗法
  • 三伏铺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11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伏铺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三伏铺灸治疗,选取督脉悬枢至长强、夹脊穴、双秩边穴,三伏天内中药隔姜泥艾灸;对照组采用口服萘丁美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后6个月疼痛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临床疗效均优良;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疼痛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6月后疼痛积分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即时疗效相近,但三伏铺灸6个月后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萘丁美酮.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中医外治法 药物铺灸 非甾体类抗炎药 萘丁美酮胶囊
  • 普拉洛芬与双氯芬酸钠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炎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CSTPCD 2016年17期

    目的对比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与双氯芬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抗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8例(246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99例(123眼)。两组患者均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抗感染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治疗,B组则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4周时的眼部症状、体征积分、黄斑中心厚度及前房闪辉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的眼部症状、体征积分、前房闪辉值均低于术后第1天,黄斑中心厚度则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 P ﹤0.05);B组患者术后治疗1、2周时,眼部症状、体征积分、前房闪辉值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而黄斑中心厚度则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在治疗4周后,A、B两组患者眼部症状、体征积分、黄斑中心厚度、前房闪辉值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均能有效缓解白内障术后的炎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治疗的早期,普拉洛芬效果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

    白内障 炎症 非甾体类抗炎药 普拉洛芬 双氯芬酸钠
  • MMP和TIMP-1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溃疡中的表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CSTPCD 2013年20期

    目的 观察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方法 93例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3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30例;两个因素相结合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取患者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MP-3,-7,-9和TIMP-1表达.结果 胃溃疡患者中MMP-3,-7和-9和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比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有更高MMP-7,MMP-9,TIMP-1表达(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表达类似,但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低(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溃疡表达MMP-7,MMP-9,TIMP-1较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溃疡患者相似.

    胃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MMPs TIMP-1
  • 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进展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引起无术中并发症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主要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从而可减轻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并起到预防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对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相关报道进行复习,得出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但仍需要更合理设计、更大样本和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去进一步论证.

    黄斑囊样水肿 非甾体类抗炎药 白内障手术
  •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和喷他佐辛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CSTPCD 2011年24期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为尼松,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一种强效止痛、中度抗感染和解热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用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短期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镇痛。

    酮咯酸氨丁三醇 注射液 喷他佐辛 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业有限公司 手术后镇痛 重度疼痛 镇痛作用 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 短期治疗 新时代 商品名 抗感染 止痛 抑制 生产 山东 解热
  • 氯诺昔康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氯诺昔康对术中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呼气末浓度、麻醉恢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神经外科全麻颅脑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三组:对照组(Ⅰ组,n=20)、氯诺昔康8 mg组(Ⅱ组,n=20)和氯诺昔康24 mg组(Ⅲ组,n=20).记录术中呼出异氟烷浓度、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及尿量、术后呼之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术后48 h内定时观察VAS疼痛评分、镇痛药用量.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异氟烷呼气末浓度以Ⅰ组最高,其次是Ⅱ组,浓度最低的是Ⅲ组(P<0.01).三组患者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尿量无显著性差异.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到睁眼、完成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Ⅰ组所需时间最长,Ⅱ组居中,Ⅲ组最短(P<0.01).术后2 h、20~24 h和44~48 h曲马多用量和VAS评分,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应用氯诺昔康能够剂量相关性减少术中呼气末异氟烷的浓度,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术后清醒快,恢复平稳.

    非甾体类抗炎药 氯诺昔康 开颅手术 麻醉
  • 低强度脉冲超声联合药物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6年8期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联合药物治疗对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rau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TKO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TKO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20例/组.联合组:予LIPUS联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对照1组:予单纯LIPUS治疗;对照2组:予单纯口服NSAID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3组间的VAS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Lysholm knee score,LKSS)评分;并经MRI检查行ICRS标准分级,测量膝关节内外侧髁、髌软骨外侧、内侧软骨T2值.结果:经6周治疗后,三组VAS评分、WOMAC评分、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和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MRI检查T2值结果无论与检查前比较,还是三组间比较均未见明显治疗效果(P>0.05).结论:LIPUS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T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可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对依据MRI检查的TKOA患者膝关节软骨的损害或退变程度无明显关联性.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非甾体类抗炎药
  • 非甾体抗炎药性胃病52例临床特点分析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退热、抗凝等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小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胃肠道的损伤作用更为突出.我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性胃病5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病
  • 过量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致消化道出血1例分析

    本文报告1例因服用过量布洛芬缓释胶囊导致消化道出血病例,提示布洛芬短期使用过量,可导致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建议医务人员在指导患者用药时给予强调.

    布洛芬 非甾体类抗炎药 消化道出血
  • 阿片类药物在中重度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高达80%以上,当疼痛加剧时,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1].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镇痛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指出: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并可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目前,对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过度恐惧,是干扰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主要障碍因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癌症疼痛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疼痛治疗工作,正确认识和应用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 中重度 癌痛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重度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 宣传教育工作 晚期癌症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 主要方法 中度疼痛 镇痛治疗 镇痛药物 障碍因素 疼痛治疗 阶梯镇痛 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癌症疼痛 可待因
  • 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炎症痛大鼠血液一氧化氮和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6年4期

    目的:应用福尔马林炎症痛模型,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5组:Ⅰ组:右后脚趾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0.1 ml;Ⅱ组-Ⅴ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ml以及2 mg/kg、4 mg/kg、8 mg/kg氯诺昔康2 ml;25 min后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 min(Ⅰ相)和15~60 min(Ⅱ相)的累计痛评分及血液中NO和β-EP含量.结果:氯诺昔康抑制福尔马林Ⅱ相痛反应(P<0.01),对Ⅰ相无影响(P>0.05);Ⅰ组和Ⅱ组间NO和β-EP含量无差异(P>0.05),而Ⅲ-Ⅴ组分别与Ⅰ和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福尔马林炎症痛模型中,氯诺昔康通过降低血液内NO和增加β-EP含量,发挥镇痛作用.

    氯诺昔康 福尔马林 一氧化氮 β-内啡肽 非甾体类抗炎药
  • 宣武医院门诊处方中非甾体抗炎药的调查分析与经济学评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4年2期

    目的: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宣武医院2000年11月份的45419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芳基烷酸类药物应用最广泛但价格较高,水杨酸及乙酰苯胺类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且价格相对低廉,临床用药中还存在着配伍及用法用量不妥之处.结论: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中不要随意加大用量或改变用法,应注意和避免作用相反的药物配伍(ADR)的出现.

    门诊处方 非甾体类抗炎药
  • 中国五省居民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认知及误用情况调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11期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居民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认知及误用情况,引导居民更科学、更合理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方法:采用量表调查方式对上海、北京、河南、山东、内蒙古五省的1503名普通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目前非甾体抗炎药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区的误用情况比较严重,居民对非甾体抗炎药的了解相对缺乏.学历、年龄及地区差异均会影响NSAIDs使用量,而且总体认知水平、使用剂量、年龄、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四项指标对NSAIDs使用危险评级影响较大.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能够获得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知识.结论:加强有关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知识的宣传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要更多关注高危与极高危人群对于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以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重视地区差异对NSAIDs使用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不良反应 疼痛 问卷调查
  • 氟比洛芬酯致惊厥1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STPCD CA 2007年19期

    对氟比洛芬酯致惊厥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2岁.因右股骨上段骨折拟腰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无过敏史、无癫痫及精神病史.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钠0.1 g、阿托品0.5 mg.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0 mg,10 min后测麻醉阻滞平面达T10.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5027A),1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呼之不应.测SpO2 86%、HR 98次/min、BP 110/62 mm Hg.考虑药物性惊厥,立即面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注异丙酚50 mg.2 min后抽搐停止,约30 min后神志恢复,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惊厥/病因学 非甾体类抗炎药 喹诺酮类药/副作用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癫痫患者立体定向术中的应用

    脑立体定向手术创伤小,定位精确,手术时间短,对麻醉要求极高,既要保证镇痛,患者不能发生体位变化,不能癫痫发作,还要保证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因此镇痛药的选择尤为重要.氟比洛芬酯是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超前镇痛和靶向镇痛的作用,且作用持久.本文在癫痫患者脑立体定向手术中,比较术前静脉预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的临床镇痛效果,以期探索氟比洛芬酯在该类手术中应用的最佳剂量.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癫痫患者 立体定向术 脑立体定向手术 非甾体类抗炎药 手术中应用 最佳剂量 镇痛效果 循环稳定 体位变化 手术时间 定位精确 癫痫发作 不同剂量 脂微球 镇痛药 创伤小 载体 麻醉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肠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09年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炎药物之一. 近来也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肌肉疼痛. 但是在长期大量使用的时候, 常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 随着临床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 发现NSAIDs引起的肠黏膜损害日益增多. 本文就NSAIDs相关性肠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等作一综述.

    非甾体类抗炎药 肠病 环氧化酶
  • NSAIDs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0年13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发展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已有多种药物用于预防PEP的发生,但研究结果均不能令人满意.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抑制活性药物的总称.近年来,NSAIDs在预防PEP中的作用已得到多项研究阳性结果支持,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