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听神经瘤的微侵袭显微外科治疗要求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同时将手术并发症降低至最低水平,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安全而成功地实现这一目标[1-2]。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将神经导航应用于颅底显微外科的研究[1,3-4],并且国内外也已有听神经瘤术中神经导航的临床应用报道[1,3]。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3,5],另外,为了增加肿瘤的全切除率,避免术后脑脊漏和减少术中损伤,神经内镜也开始辅助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6]。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常称听神经瘤)的治疗目的已由早期的肿瘤切除、挽救生命,发展到肿瘤全切除,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有三大目标:即肿瘤全切除、保留面神经功能和保留听神经功能,前二者均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现正处于侧重听神经功能保留时期.近10余年来对前庭蜗神经(听神经,vestibulococlllearnerve,VCN)的局部解剖及其与前庭神经鞘瘤(vestibIllarscIlwannolna,VS)的病理解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Vs切除听力保留水平.
听神经瘤的发病率居颅内肿瘤第三位,是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肿瘤[1].有关听神经瘤的治疗方式包括密切随访、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多数耳外科、脑外科专家认为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方式.具体手术方式分为牺牲听力(经迷路进路和经耳囊进路等)和保留听力(颅中窝进路和乙状窦后进路)两大类,而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残余听力是选择手术进路的主要参考因素[2].评估手术效果包括降低死亡率、提高全切率、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和听神经功能保留率.
1996年Starr等[1]用听神经病 (auditory neuropathy, AN)来描述一组以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缺失或严重异常为特征的听功能障碍.听神经病的命名,直觉上是指神经功能异常,因而一度使得临床听力学家怀疑听神经病患者植入人工耳蜗的可行性.尽管临床医生在手术前对所报道病例的植入效果并没有把握,但2000年以来,陆续有一些关于听神经病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获益的报道[2-4].然而并非所有的听神经病患者都能从中获益.这似乎提示有一部分听神经病患者的听神经能够传送电脉冲刺激,其病理机制可能是听同步不良(auditory dys-synchrony, AD)[5]而非听神经病变.因而,如何在术前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及听神经功能,就成了摆在临床听力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它来源于第八颅神经复合体的一个或多个神经成分[1]。听神经瘤是耳神经外科的常见肿瘤,目前对于它的治疗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随访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为手术切除能有效的削减肿瘤,并且能很好的治疗因肿瘤体积过大而造成的阻塞性脑积水等问题[2,3],所以手术仍是听神经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是由Bal?ance在1895年首次报道的,二十世纪初的手术死亡率高达70%。近年来由于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较早发现听神经瘤以及术中显微镜的应用,最近几十年的手术死亡率不到1%。随着死亡成为听神经瘤手术治疗很罕见的并发症,术后出现的诸如面瘫、听力下降、脑脊液漏、脑膜炎以及其它颅神经损伤成为了目前耳神经外科医师手术需要极力避免的并发症。其中尤以面神经、听神经功能的保护最为重要。因此,当代听神经瘤外科的主要趋势是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面、听功能。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下降,该病与全身机体功能衰退、内耳耳蜗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如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对保护听神经功能,预防老年性耳聋,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院自1992年~1997年共收治了9例双侧听神经瘤患者,现结合临床探讨手术入路与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显微和影象学技术的进步,使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取得较大进步,并且大大的降低了肿瘤的致残率,也提高了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的保留率.1997~2007年,我院治疗9例小型听神经瘤.现报告如下.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的首选治疗方法.完全切除肿瘤、保留最佳面神经功能甚至保留听神经功能,是现代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的方向.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影像学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患者听力保留率显著增加[1,3,7,17].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病因不明,起病急骤,以听觉障碍为主的感音性聋,是耳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非一独立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是无创性的物理探测和电生理探测技术,是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常用检查手段.BAEP主要检测听神经功能,TCD是检查颅底动脉血流动学变化、观察脑缺血范围和程度的一种技术.这两项突聋辅助诊断检查哪项阳性率更高呢,目前作者尚未见有关的报道.现将2000年2月至2004年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55例突聋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查对照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显微手术的进步,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1~3].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初发听神经瘤32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在后颅窝手术中,为了避免脑干及听神经的损害,提高手术效果,自1995年1月对14例患者我们在后颅窝手术中用颅内压监测仪(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 IPM)测定牵拉小脑的拉力,同时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ia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监测脑干及听神经功能,从而找出一个对脑干及听神经影响最小的最佳牵拉小脑的拉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探索聋哑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改变与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皮肤表面电极引导,用DANTEC KEYPOINT诱发电位仪记录BAEP.结果 638例聋哑儿童中629例BAEP波形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异常.结论 BAEP可客观反映外周的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的能力和听神经损害程度,对听功能评价具有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