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在逐渐改进。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解剖图像,特别是外周神经,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超声技术已逐步进入临床麻醉中,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由于小儿解剖结构的特点,对婴儿和低龄儿,超声可探测到脊髓及其周围结构[1]。相比成人,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更能体现出其价值。本文将对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患者男,31岁,因突发性晕厥1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B型预激综合征,晕厥发作时院外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旁道下传.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尖4腔心切面显示Ebstein畸形,三尖瓣隔瓣下移2.9cm,右心房内见一纤维肌膜将右心房分成二部分;在纤维肌膜的中部可探测到血流;房间隔中部见一0.7cm的连续中断,并可探测到左向右分流;二氧化碳声学造影示房间隔中部右心房侧充盈缺损,大部分血流左向右分流,少部分右向左分流.
高功能微波设备可探测、破坏和干扰对方先进的电子设备系统,有利于发现和打击敌人,同时也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1].为探讨微波对从业人员眼睛危害效应,2002年9月~10月间,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303医院和某卫生队进行医疗技术合作,成立了微波从业人员眼睛检查医疗组,对某雷达测控站人员进行眼睛检查,现将眼睛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食管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对肿瘤的准确评估是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食管癌T和N分期中优于CT扫描,是食管癌局部分期、判别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范围的最好影像技术[1].以常用的 7.5 MHz超声探头为例,可探测食管周围 5 cm范围结构,提供详细精确的浸润深度分期(T),也能显现局部淋巴结(N),对指导食管癌的正确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3].经由普通内镜活检钳道插入的高频超声探头检查已进入临床应用.本研究将近2年采用内镜超声检查食管癌的结果总结如下.
超声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始于上世纪中期.最早是A型超声,用于检测离体脏器的厚度,并进行一些临床疾病诊断的探索;后来发展为线性的M型超声,可探测正常人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70年代初期,出现了可以显示脏器和病变形态结构变化的B型超声显像技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超".80年代中期,可显示脏器形态结构及血流信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问世.
顾名思义,PET/CT是将PET和CT"合二为一"的一项影像诊断设备,其中PET能探测出病灶的分子化学浓度和生物信息,CT可探测出病灶的结构和密度,通常检查一次即是对全身扫描一次,在PET与CT功能的结合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早期发现和定性病灶,对临床的进一步诊断和正确治疗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ET/CT可以说是为肿瘤诊断而生,虽然处于研究阶段很多年,但直到1999年,PET/CT机器才真正投入到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