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说:“食色性也”.今人南怀谨先生进一步解释说:“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人生的看法……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以我个人的观点,这大约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归纳方法.饮食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男女则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将”饮食男女”综合成一个命题,还突出强调这是人生离不开的“两件大事”,看起来仿佛表现了东方人的概括能力,其实是将人的感情问题、精神问题,统统贬低为生理问题、身体问题,这也就是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孙隆基所说的中国文化的“身体化”倾向.这种文化的“身体化”倾向,使中国人特别重视“身体化”的快乐.
许多人都认为,人的成才最佳时期是30~40岁的中青年,因中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敏锐。但是,人到老年是否智力衰退,就无所作为,不可能再有什么建树和造诣了呢?就智力而言,分“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两种。所谓“晶态智力”是指后天获得的智力,它与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如掌握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和概括能力等。这些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所提高,70~80岁高龄之后,会由于生理功能的老化而出现衰退。至于“液态智力”主要与神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而与知识的深浅关系较少,如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对事物的反应速度等。这些能力随年龄的增长、生理结构的老化,将出现衰退。因此,“晶态智力”不因年老而立即衰退,老年人这一优势若能得到充分利用则会产生丰硕的成果。据统计,1987~198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三届获奖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物理奖60岁,化学奖55.7岁,医学奖61.6岁,经济学奖73.7岁,文学奖65.7岁。
老年性痴呆属于大脑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衰退性器质性脑病综合症,其临床持征是发生老年期的进行痴呆,起病隐袭,不易被人发觉.症状严重后,或因躯体疾病,或因精神创伤被家属注意.早期症状为记忆障碍和判断力减退,近记忆首先受损,并常伴有敏感、多疑.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远记忆也受影响,定向力障碍明显.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明显减低性格多边不等最终导致全面性痴呆,与周围环境无正常接触,生命完全不能自理.加强老年痴呆的护理对于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痴呆病人的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其对该病的护理能有效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患者,男,51岁,有20年以上的饮酒史,每天饮39度白酒1斤以上,从未间断.1年前患者曾出现手抖,走路不稳,酒减量后症状有所缓解.家族史无特殊.近1月睡眠差,记忆力减退,并出现性格改变,易激惹,伤人毁物,行为冲动,不顾后果.体检双手有轻微震颤.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可,比较幼稚.记忆力减退,存在逆行性遗忘,理解力、抽象思维、概括能力较差,自知力缺乏.脑电图为边缘状态.脑血管功能检查(TCD)示双侧脑小动脉阻力稍降低.脑诱发电位异常.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脑萎缩;脑沟增深加宽,脑室扩大.韦氏智力测验智商86.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示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显著增多.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痴呆).
探索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语文教学思路.认为语文课教学要坚持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不仅帮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这是一幅4岁儿童画的记忆水墨画——自行车.幼儿画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由随意涂鸦,具有游戏的性质;另一种是有老师和家长指导画画,具有学习的性质.这幅画是前一种.小作者能独立地根据记忆、用很少的几笔画出一辆自行车,只有车把、车座、车架和两个车轮(这几样是自行车不能忽略的),而没有后架、车蹬和车条,但一眼看去绝对是一辆自行车,画得十分简练,说明小作者有极强的造型概括能力.黑色的车把、红色的车座、灰色的车轮处理得很美、很恰当,说明小作者对色彩很有自己的想法,把握色彩的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