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1].病区组织的团体心理护理,是应用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方法、技术与临床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技术.团体心理护理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护理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过程[2].
和谐指配合的适当匀称,即协调、平静、相安、配合恰当,是一种稳妥、平衡的有序状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应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和国家把心理和谐及心理健康提到如此政治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对精神卫生工作者更是巨大的鼓舞和欣慰.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充分体现,首先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的协调统一;其次表现为人的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另外,表现为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心理和谐的人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坦诚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能够愉快地接纳自我,承认现实;欣赏美好的事物,并且能够大度平静的生活和接受生活.现将对促进心理和谐的几点思考介绍如下.
我是一名准高中生,刚刚经过中考.初中三年来我的成绩都很拔尖,各方面条件也比较优越.老师很喜欢我,父母虽然从没有对我说过,但是我依然能感觉得到他们对我的期望值很高,所以我一直在拼命地加油努力.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竞争太激烈而导致压力太大的缘故,我觉得自己有些时候根本就在为了名誉而活,不准别人抢走我的荣誉,我的第一.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有完整的健康人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