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尿道括约肌(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AUS)是治疗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利用特制的尿道袖套包裹于尿道周围,并由储水囊及控制泵来控制尿道袖套的充胀和减胀,以达到控尿和排尿的目的.近年来,国外十分重视对人工尿道括约肌的临床应用.我科于2002年9月应用AMS800型人工尿道括约肌成功医治了一名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患者控尿效果显著,随访9个月,控尿呈完全干燥状态.
[Costa P,et al.J Urol,2001,165:1172]作者评价了AMS 800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女性Ⅲ型尿失禁的效果.从1989~1998年,共有207例因内括约肌障碍造成的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入选,标准为Marshall试验阴性.采用改良的经腹入路置入AMS 800的手术方式,其护边置于膀胱颈周边的尿道周围筋膜与阴道之间.有随访资料者206例,包括179例非神经源性膀胱和27例神经源性膀胱,平均随访时间3.9年.12例(5.9%)因被侵蚀或突出致人工括约肌被取出.取出的唯一显著的危险因素为术中损伤,有损伤者49例中8例被取出,而无损伤者155例中仅4例被取出(P=0.0016).88.7%的非神经源性膀胱和81.8%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正常,7.7%的非神经源性膀胱和9.1%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轻微漏尿但无需使用尿垫,其余患者漏尿并需使用尿垫.作者认为,AMS 800人工括约肌可以成功的应用于因内括约肌功能障碍造成的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改良的手术入路可使术中损伤更少,从而降低取出率.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若尿道闭合压低且Marshall试验阴性,提示严重的内括约肌损害,为潜在的人工括约肌置入的患者.(肖云翔摘译顾方六校)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明确规定: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症状为当用力、打喷嚏、咳嗽时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尿泄漏,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内压时,逼尿肌没有收缩而导致无法控制的尿液排出.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监测,特别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SLPP)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SUI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流率、SLPP等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患者平均最大尿流率为(30.56±10.82) mL/s,平均尿流率为(16.81±7.01)mL/s,最大逼尿肌压为(24.07±9.43)cmH2O,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为(15.73±8.11) 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46.10±11.08)cmH20;患者尿动力学分型与临床分型总体符合率为88.57% (62/70);Stamey1级患者SLPP为(116.64±24.58) cmH2O,明显高于2级和3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患者SLPP为(84.27±20.04) cmH20,明显高于3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漏尿点压测定能较准确对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enuin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GSUI)进行分型,反映患者尿控能力,与尿失禁程度有关,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的 观察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功能锻炼治疗60例老年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UI)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患者症状分别收集轻度、中度和重度GSUI患者各20例,进行12w治疗.结果 轻度组治疗后总漏尿次数(LT)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组,而功能性膀胱容量(FV)、Valsalva漏尿点压(PVL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PMUC)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组.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是治疗轻度老年女性GSUI患者的理想方法.
目的:观察电针阴部神经刺激与传统针灸穴位对老年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3例经尿动学证实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分别施予相应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 ICI-Q-SF)、盆地肌肉功能评估、尿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CI-Q-SF、盆地肌肉功能评估、尿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ICI-Q-SF较治疗前差异也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ICI-Q-SF、盆地肌肉功能评估、尿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7.27%)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P<0.01)。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老年女性SUI综合了盆底肌锻炼和电刺激二种疗法优点,能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50例GSI患者安排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依据其评分分为三组,Ⅰ组问卷表评分≤7分,Ⅱ组7分<评分<14分,Ⅲ组14分≤评分≤21分.分别记录三组排尿日记并测定其尿动力学参数.结果功能性膀胱容量和valsalva漏尿点压在Ⅰ、Ⅱ、Ⅲ组之间逐渐降低,具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和最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三组总排尿量、总排尿次数、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和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选择地应用排尿日记指标和尿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地评估女性尿失禁患者的严重程度.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FSUI)又称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enuine stress incontinence, GSI),指平时无尿失禁,腹压增加(如咳嗽 、大笑、喷嚏)及无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尿液不随意地自尿道溢出.FSUI是多发于中老年妇 女的疾病,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估计,我国FSUI的发病率约为25%,求 医者不到10%,到泌尿外科就诊者不到1%.FSUI的发生机制,通常认为系盆底及尿道周围肌 肉松弛,阴道前壁脱垂,尿道长度缩短,尿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膀胱颈及尿道位置降低,使 尿道倾斜角增大,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当膀胱内压突然增高时,膀胱压超过尿道关闭压力, 尿道阻力不足以控制尿液外流而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因此,病人多是经产妇、多产妇或有分 娩损伤史、阴道及阴道手术史、会阴部或骨盆损伤史.绝经期女性常由于女性激素分泌减退 、盆部血供减少和黏膜上皮退化,导致尿道周围组织和盆底肌肉萎缩而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
目的探讨应力性尿道压力测定(stress urinary pressure profile, SUPP)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enuin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GS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诊断为GSI的患者进行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stress leak point pressure, SLPP)、静态尿道压力测定(rest urinary pressure profile, RUPP)及SUPP测定,比较其结果,以1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患者压力传导率(pressure transmission ratio, PTR) 及尿道关闭压(urethral close pressure, UCP)以多次咳嗽的平均值计算,GSI组PTR及UCP各为(0.63±0.24)与((26.58±21.43) cmH2O,而正常组PTR及UCP各为(1.78±0.12)与(83.42±37.23) cmH2O.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SUPP在GSI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意义,尤其是对于症状较轻的尿失禁患者的诊断,临床应用时与SLPP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 UI)发生率逐渐升高,尤其在女性、老年人和儿童中更明显,逐渐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国际控尿协会(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 )对 UI的定义是不能由意志控制的排尿,包括尿道内UI和尿瘘。本文讨论的是尿道内UI,即膀胱尿液经尿道流出。 ICS根据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将UI分为以下几类: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混合型急迫性(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压力性尿失禁( reflective urinary incontinence, RUI)、不稳定尿道、完全性尿道关闭功能不全、反射性尿失禁( reflective urianary incontinence, RUI)。因此,单凭主诉、临床表现及体检较难对SUI作出正确的诊断。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疾病,它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特点是在正常状态下无漏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则尿液自动流出.这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致使排尿自禁功能障碍.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几乎均发生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