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发生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腹壁薄弱、解剖缺陷、腹横筋膜胶原纤维代谢异常、腹股沟生理性内环关闭机制和内环括约肌机制障碍,导致腹壁强度降低,加上腹内压增高使腹壁抵御腹压失衡而产生。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采用国产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锥形填充物及成型补片,对124例各类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如下。
目的 研究聚丙烯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老年人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对手术切口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例创腔积血;6例发生尿潴留;3例阴囊血肿;感染2例.术后平均住院7天,痊愈出院.随访半年,复发1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后璧薄弱、缺损大、有全身合并症的老年患者.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合并原发性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合并原发性鞘膜积液患者28例,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鞘膜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及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时间均不超过1 h,出血量少于30 mL.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手术后恢复1周左右康复出院.有2名患者手术后出现轻度阴囊血肿,短期内已自行吸收.术后随访1年,患者疝及鞘膜积液均未复发.结论 对于腹股沟斜疝合并原发性鞘膜积液,通过鞘膜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及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效果确切,这种手术方式及入路同时解决两种疾病,安全、微创,患者术后恢复快.
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的:总结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8例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局部麻醉下镇痛效果满意,手术时间30~50分钟,平均住院5.5天,术后阴囊血肿2例,术后疼痛2例,异物感1例,尿潴留1例,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恢复快、术后痛苦小、并发症降低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16例均先做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VP).结果:所有患者均同期完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和TUPKVP,16例随诊6~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疝复发,无排斥反应及切口感染;排尿通畅,排尿控制好,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10ml/s增至术后均>1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大于19分降至术后0~7分.结论: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可同期行无张力修补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VP)治疗,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
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是近几年为适应患者对手术的高标准要求而实施的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它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既能达到无张力疝修补的目的,又能避免补片与内脏直接接触引起的并发症[1].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共实施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50例,现将手术方法和有关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Basini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得出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们用平片在腹股沟疝中无张力疝修补195例病人,217例次,其中可复性疝184例,难复性疝24例,嵌顿性疝6例,马蹄型疝3例;60岁以上152例,最大年龄为88岁.结果 除1例丙肝病人并发血清肿外,全部治愈,切口一期愈合,随访0.5~5.0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快,创伤小,痛苦少,复发低,价格廉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理想手术之一.
目的 探讨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病人腹股沟疝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4例病人用1%的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采用分层注射和痛点注射方法,修补方法均采用Lichtenstein法修补.结果 34例病人局部麻醉后均手术顺利,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后即可进食,术后1~4 h即可下床活动.住院费较在硬膜外麻醉下节约10%~20%.结论 局部麻醉下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特别适合老年病人,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节省医疗费用,适宜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依照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腹胀3例,肺部感染4例,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的10,18,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41,12.637,8.42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6±0.8)d,住院费用为(2313.6±139.7)元,均低于对照组的(9.3±1.0)d,(3637.8±226.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7,5.01;P<0.05)。结论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或合并有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合并症多.传统的硬外麻下疝修补术复发率为 1 0 %~ 1 5%以上[1],术后疼痛,尿潴留,甚至心脑血管意外,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我们2004年1月―2005年1月采用局麻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疝28例,术后疼痛轻,无尿潴留,术后平均随访6月无复发及其它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目的 比较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0例)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40例),同时选取4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做对照,对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延长.结论 对于选取何种手术方式,要根据腹壁缺损情况,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浸润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病例2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切口浸润组和对照组,手术方法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实验组在手术结束时给予0.5%左旋布比卡因20mL切口局部浸润,对照组给予20mL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月,观察其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 术后早期疼痛发生率、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切口浸润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浸润组和对照组的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切口浸润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疼痛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术后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主观疼痛的感受,有利于患者术后心理调整、创伤恢复.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欧美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1].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疝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有张力疝修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3个阶段.
目的:从手术操作角度找寻腹股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5-12腹股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37例患者.所选取的患者均为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第一次手术地点不分本院及外院,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均无差别统计,结果:针对这37例患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均给与二次手术,再次手术的方式为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经过再次手术中证实,复发的原因与上次手术过程中补片卷曲、补片移位、针距过大以及疝环口过大等相关.结论:妥善固定补片、合适的针距、修补腹横筋膜可有效降低疝的复发.
目的:评估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结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 63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4011例(其中双侧疝380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Lichtenstein手术治疗的3 631例腹股沟疝患者平均住院3.8d,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4%,复发率为0.1%。结论 在局麻下对腹股沟疝患者施行Lichtenstein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采用美国艾瑞单丝聚丙烯疝修补片(平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例,共2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阴囊水肿2例,术后尿潴留18例,无切口感染,未发生其他较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7天。术后随访130例患者,随访12个月~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中老年疝气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98例需进行疝气手术中老年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疝气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中老年疝气患者较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更优的临床效果,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安全性大等优点,能有效提高疝气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89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次数、住院费用均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股沟异物感、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术中规范、仔细的操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腹股沟复发疝均需要手术治疗,采取有效的手术方式和术中处理方法,减少术中损伤及术后再复发,是治疗的关键.我们2006年12月~ 2011年12月收治37例腹股沟复发疝,均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置入补片,医用胶固定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合并腹股沟疝是常见病.我院2001年6月~2008年10月共收治56例,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我院2000年9月~2001年12月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病32例,现报道如下.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是在无张力疝修补的基础上,运用腹腔镜从腹膜前间隙用补片修补耻骨肌孔,具有伤口小,创伤小,手术后疼痛较轻,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伤口感染机会少,治疗费用与开放式人造网片植入术相差无几等优点,已经越来越被有经验的腹腔镜专业人员所选择,并且成为当今最普遍采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术式[1,2].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共完成106例TEP,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患者男,36岁.因外伤后致左腰部出现可复性肿物3年入院.患者三年前从2.5米高处摔下,2个月后即于左腰部出现一可复性包块,站立及咳嗽时增大,并有下坠感,右侧卧位时消失.三年前曾于外院行"疝修补术",术后1周复发.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左腰部髂骨嵴上,见一椭圆形肿物,5cm×5cm×3cm大小,无红肿及压痛,内容物可还纳入腹,可闻及肠鸣音,还纳后可及4cm×3cm大小的疝环口,病人咳嗽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入院诊断为:1.外伤性左腰疝;2.左腰疝修补术后复发.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疾病,但目前尚无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金标准”手术方式.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疝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赫美(T5)疝装置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病例16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65例患者,男157例,女性8例.其中斜疝89例,直疝25例,骑跨疝45例,股疝6例;其中Ⅰ型12例,Ⅱ型62例,Ⅲ型88例,Ⅳ型3例[1].患者年龄35~85岁,平均(60 0±2 5)岁,合并高血压76例次,冠心病69例次,前列腺增生56例次.
为进一步降低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及再发率,我们用双层补片(bilayer patch),对32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病例1 男性,62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0余年,左侧阴囊可复性包块2年,于2003年12月15日入院.既往曾因少儿时摔伤造成右侧先天性疝化脓性感染.查体:T 36.7℃、P 88次/min、R 18次/min.心、肺、腹无异常.右腹股沟区包块突起约5 cm×4 cm大小,未坠入阴囊,平卧消失,表面皮肤可见瘢痕;左腹股沟区包块坠入阴囊.辅助检查:WBC 6.2×109/L,N 0.75;GLU 5.5 mmol/L.术前、术中均未使用抗生素.
自1998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全国逐步开展以来,通过近10年的努力,无张力修补的观念已得到了广大医生的认可,各种无张力修补材料及相对应的方法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使用人工材料进行疝修补,特别是腹股沟疝修补的成本,无疑较传统组织修补手术增加了很多,这也使医生在面对无张力疝术后复发的患者时,感到更大的压力,尽管无张力术后的复发率较传统组织修补低了很多.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补片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老年腹股沟疝短期疗效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100例老年腹股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重质量平片组(50例)和轻质量平片组(50例),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置入时间、下床活动时间、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轻质量型补片组总治疗有效率(94.0%)与重质量型补片组总治疗有效率(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两组患者补片置入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轻质量平片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VAS评分明显低于重质量型补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61、11.214,均P<0.01).术后6个月随访,轻质量平片组患者异物不适感、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重质量平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3.895,P=0.003、0.048).结论 采用轻质量型补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效果优于重质量型补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异物不适感,缓解术后慢性疼痛,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