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相关文献(548)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报告

    《山西医药杂志》 CSTPCD CA 2014年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且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多数患者伴有其他多种内科疾病,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人工股骨头置换 术治疗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患者 高龄老年人 内科疾病 骨质疏松 发生率 双动 程度 报告
  • PFNA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技术,试验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而且可促进关节功能的尽快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PFNA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1例老年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空心钉组(对照组)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观察组)25例,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首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GardenⅡ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按照经术前评估一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可考虑的选择.

    股骨颈骨折 GardenⅡ型 人工股骨头置换 空心螺钉 内固定
  • 高龄股骨转子间非稳定粉碎性骨折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研究

    《健康大视野》 2013年4期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非稳定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非稳定粉碎性骨折患者110例,其中采用内固定治疗5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55例 评价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手术中消耗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开始下床负重活动时间相对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5%,相对较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术后疗效优于内固定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内固定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目的 :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9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0.0%,观察组为95.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进行长期观察,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远期疗效
  • 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护理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总结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完善术前准备,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早起补液、抗炎、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结合临床资料论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护理的方法.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护理
  • 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用组与结合组,各60例.单用组单纯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合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围术期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结合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均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早日康复,临床价值显著.

    老年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广泛推广.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PFNA组40例,FHR组38例,通过查看手术记录、病程记录、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第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少于FH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FHR组下床活动时间较PFNA组短,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作为一种结合微创技术的髓内微创系统,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手术方法,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压疮、肺炎等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性相对减少,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不主张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 人工股骨头置换应用于老年人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人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参与研究的100例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4年确诊收治,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仅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髓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存在着并存症多、并发症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造成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逐渐增多.为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提高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性,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自1998年6月-2003年10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6例,现报告如下: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优点和手术技巧。方法: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分析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32例患者术后骨折重建良好,固定稳定,人工股骨头植入满意。术后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发生。22例恢复至受伤前生活状态,10例髋关节活动稍差,但基本生活能够自理。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4分,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负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术中采用先重建后植入的方法,方法简便、手术精度高,基本上达到了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效果满意。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髓内固定组6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均满意;髓内固定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髓内固定组。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患者身体状况较好、骨质稳定者,可首选髓内固定;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以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

    髓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系统医学》 2017年23期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分别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分别为(81.35±10.59)min、(385.14±40.12)mL、(11.75±2.31)d,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分别为(68.21±7.62)min、(237.21±31.2)mL、(39.76±5.67)d,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1、21.371、33.619,P<0.05);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Χ2=4.285,P<0.05).结论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不稳定型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安全平稳度过手术关.方法:通过对1998年1月以来56例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病原因分析.结果:56例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平均84.9岁,有合并内科疾病45例,占80%,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得到控制37例,占8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成功,无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高龄老年人由于各脏器机能衰减,生理代偿及应激调节能力降低,同时多合并内科疾患,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围手术期处理及时适当,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可以安全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稳度过手术关,且效果较满意.

    高龄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处理
  •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小切口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照组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经过随访,治疗组的术后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建议多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能提高治疗优良率,同时并发症也不增多.

    股骨颈骨折 手术 空心钉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 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预防和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要早期采取的联合措施.方法: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凝血情况,及早处理全身性疾病,术后病房患肢保持外展中位,并垫高20°~25°,功能锻炼及早进行,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DVT形成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肢体肿胀,机械性预防措施,药物预防.结果:股骨头置换患者手术前后卧床时间长,姿势固定,肌肉张力降低,血流速减慢,而疼痛及手术刺激又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细致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收到了良好效果.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
  • 老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1例

    通过对1例老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处理及结果的观察,体会到术前积极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做好饮食指导及知识宣教;术后严密监测血糖、控制感染,指导患者在早期活动中预防髋关节脱位;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效果.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围术期护理 术后并发症
  •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66例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过程.结果:66例患者均平稳度过手术期,且健康良好,对手术护理满意.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高龄患者疾病特点和心理特点,熟悉护理特点,掌握术中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加强术中护理和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就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顺利地完成.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 术中配合与护理
  •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通过实施术前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术后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32例老年患者均治愈出院,门诊随访,效果满意,患肢活动良好,行走正常.结论: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全面、周到的护理,指导其术后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使患者达到康复最佳状态的保证.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护理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对比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1月-2013年02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4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两组患者,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实验组为(50.5±9.0)min,对照组为(71.3±8.6)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比不良事件,实验组共5例,对照组10例,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能取得较佳的疗效,但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远期效果更好。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 疗效对比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经验,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4年至2009年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康复训练有效,病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指导康复锻炼是病人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护理 康复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11例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4例,Ⅳ型5例,Ⅴ型2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1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围手术期并发肺部感染1例,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11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Harris评分优3例,良6例,优良率81.8%.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光明中医》 2014年5期

    近年来我院手术室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病人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大量增加,由于该组病人的特殊生理状况,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骨质疏松,特别是心脏血管储备能力下降,各系统反应能力迟钝,抵抗力、康复能力下降等因素,给手术和康复增加了诸多风险,为了使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关,顺利康复,我们针对这些人股骨头置换手术都做到个性化护理,发现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无菌操作、默契的手术配合、科学的术中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高龄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配合 护理
  • 参麦注射液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影响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1年3期

    1995~1997年我们在西药支持治疗基础上,合用参麦注射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15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所有FES病人按发病次序随机分成两组:①参麦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75岁,平均42.5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股骨及胫腓骨骨折2例,肱骨及肋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多处肋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髌骨粉碎及同侧尺骨骨折1例,前臂双骨折1例。肩胛骨合并同侧腕骨、锁骨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2例(骨水泥型)。②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1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跟骨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双侧尺桡双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1例(骨水泥型)。同时选用健康人10例,男8例,女2例,作为健康组对照。

    参麦注射液 脂肪栓塞 肋骨骨折 骨水泥型 胫腓骨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干骨折 置换术后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人工关节 全髋置换 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闭合骨折 跟骨粉碎性骨折 现报告如下 前臂双骨折 股骨颈骨折 尺桡双骨折 注射治疗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0年8期

    自1974年Bateman首次报导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治疗髋关节疾病已20多年.因双极人工股骨头较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好而被推广应用.

    双极人工股骨头 置换治疗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髋关节疾病 推广应用 疗效 单极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327例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0年4期

    我科自1983年以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27例,随访1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人工股骨头置换 置换治疗 股骨颈骨折 效果满意 术治疗 随访 报告
  • 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索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98例6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其中,行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良率分别为68.4%、82.8%、84.1%.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的康复措施对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股骨颈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 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从我院199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年龄>55岁,骨折类型为Garden Ⅲ、Ⅳ型,伤后时间在一周以内手术,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种方法治疗的病例共1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10-39月,平均24.5个月随访,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同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3%,84%,86%,其中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之间有更显著性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自检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在65岁以下的新鲜基底部或嵌插型骨折,宜选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头下型或有严重移位的经颈型骨折,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空心加压螺纹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 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CSTPCD 2012年15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术式治疗.29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手术组),17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术组).观察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明显高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髋功能恢复好,明显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 股骨转子骨折 不稳定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