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相关文献(1317)
  • 应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9年1期

    目的 应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处理老年髋臼骨折患者出院后康复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并归纳整理干预措施,为促进老年髋臼骨折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和科学康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6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患者122例,针对出院后的护理模式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64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髋臼骨折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对患者在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社会心理领域及环境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1、3和6个月门诊随访.对护理问题的改善成效评价采用Likert 5分法,从认知、行为、状况3方面来评价;采用Modified Merle D′Aubigne Postel Score量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神经肌肉功能、身体活动、自我照顾4个护理问题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可以在老年髋臼骨折术后院外康复的关键时期改善患者护理问题、加快恢复关节功能,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明显提高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延续护理 奥马哈系统 髋臼骨折 康复 老年
  • 36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有移位的39例髋臼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5 a,3例失去随访除外.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评价标准:优18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0.5%.结论:对移位的髋臼骨折正确分型,恰当手术入路,牢固内固定及通过一系列术前术后护理,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髋臼骨折 手术 护理
  • 浅析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效果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目的 :研究在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疗法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 :31例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现象,入院后迅速予以骨科损伤控制治疗,观察休克纠正、病情稳定以及患者肢体恢复情况.结果 :31例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在入院8~17 h后2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包括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余29例患者在伤后1.5~4.1 h后进行休克纠正治疗,输注平衡盐液(3935.35±325.32)ml、一期手术持续时间(73.23±5.23)min、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212.35±48.23)ml、输注悬浮红细胞12~18个单位(其中10例患者输注8~14个单位);血乳酸含量恢复正常时间(12.32±2.23)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时间(4.11±0.32)h,大出血后发生电解质紊乱现象.患者进行一期手术4~10 d后29例患者均可稳定病情,且再实施二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5~1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23±2.32)个月,患者经治疗后肢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结论 :在早期治疗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伴发休克患者中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效果显著,实施损伤控制疗法干预,可对延期患者实施确定性骨折手术,进而降低死亡率,提升治疗效果.

    不稳定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四肢骨折 休克 骨科损伤控制
  • 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的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16例行常规方法进行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5±13.0)min,术中出血量为(476.3±24.8)mL;术中观察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完全一致.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曲髋活动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末次随访时发现髋臼假体位置无改变,且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提高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D打印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骨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创伤性关节炎
  • 螺旋CT 3D分析系统在髋臼骨折中的对比分析

    《医疗装备》 2016年5期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一种复杂骨折,由于髋关节是负重关节且解剖结构复杂,所以治疗难度大,因此正确术前诊断和分类非常重要。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但随着三维CT(three dim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三维重建获得多角度的髋关节立体图像。并可通过3D分析系统的髋臼与股骨头分割技术,将髋臼与股骨头完全分离,分别对髋臼与股骨头进行独立观察。从而实现了在无创的情况下,运用影像虚拟技术观察髋臼内的情况和被髋臼包绕部分的股骨头情况。为临床医师术前诊断、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等提供了翔实的影像资料和数据。

    螺旋 分析系统 髋臼骨折 股骨头 computed tomography 术前诊断 髋关节 分割技术 影像资料 完全分离 手术方案 三维重建 模拟手术 临床医师 立体图像 结构复杂 检查方法 独立观察 技术观 关节面
  • C型臂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医疗装备》 2014年12期

    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髋关节创伤.骨折部位涉及髋臼前柱、前壁、后柱、后壁累及关节面.临床对髋臼骨折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致残率较高.近年来,临床对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保守治疗.在术中获得准确标准的X线影像,已成为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本文重点讨论术中C型臂的投照方法.

    C型臂 髋臼骨折 X线投照方法
  • 50例髋臼骨折内固定的临床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期

    目的:对髋臼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分析.方法:根据髋臼骨折的不同分型,选择不同入路,采用钢板,拉力螺丝钉,骨钉,高分子可吸收螺丝钉等作内固定物固定.结果:经随访3-60个月,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股骨头坏死.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是一种髋臼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

    《医疗装备》 2018年14期

    髋臼骨折可直接导致软骨破坏,使关节内部结构发生严重改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技术与疗效不断提升,但是创伤性骨关节炎仍然是目前髋臼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以及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该文主要介绍了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髋关节镜、关节融合术、截骨术,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不一.

    创伤性骨关节炎 髋臼骨折 临床治疗
  • 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观察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4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做髋关节功能和复位情况评估.结果:其中复位满意率为97.5%,解剖复位率为77.5%,满意复位为20%,不满意复位为2.5%;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5%,优为72.5%,良为15%,可为10%,差为2.5%;并发症为5%,其中股骨头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得到更优质的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髋臼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 并发症 治疗疗效
  • 3D 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3D 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2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螺旋 CT 扫描,采用 Mimics 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3D 打印技术将患者的骨折模型打印出来,制定患者的手术方案,对患者实施手术前使用模型模拟患者的手术过程,随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方案。从手术的入路、钢板长度、螺钉使用的数量和螺钉长度等内容与患者术前的模型模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采取计划固定的治疗方案,患者术中使用的固定钢板、螺钉的数量和螺钉的长度与患者术前的计划一致,且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结论:使用3D 打印技术协助髋臼骨折的手术,患者的骨折治疗临床可行性较好,有助于术前手术方案的确定,促进患者康复。

    髋臼骨折 3D 打印技术 应用效果
  •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手术疗效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手术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2)和干预组(n=32),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常规入路治疗,对所有干预组患者实施改良Gibson入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少,干预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实施改良Gibson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髋臼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 手术治疗 效果 并发症
  • 髋臼骨折的护理

    本研究收治髋臼骨折患者45例,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的观察、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等措施.对髋臼骨折患者护理后,充分认识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病情和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髋臼骨折 护理 护理效果
  • 循证护理在髋臼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髋臼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方法:收治髋臼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均有大幅度提升。结论:护理人员将循证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并应用到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

    循证护理 髋臼骨折 功能锻炼
  • 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系统医学》 2016年11期

    目的 分析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15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187.45±37.25)min、住院时间(19.68±2.15)d较观察组时间(123.56±28.33)min、(14.57±1.35)d长,其术中出血量(296.79±40.39)mL较观察组(177.43±32.04)mL多,切口长度(20.16±1.47)cm较观察组的(14.63±1.21)cm长(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33%较观察组发生率6.66%高(P<0.05).结论 给予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改良Stoppa入路 骨盆 髋臼骨折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2例髋臼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标准评定.结果:本组随访2~8年.按标准评定.总优良率为84.4%.效果明显.结论: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方法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 髋臼骨折19例治疗分析

    髋臼骨折的治疗,由保守牵引到开放手术经过了相当长的认识和经验总结过程.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骨折患者19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髋臼骨折 治疗
  • 髋臼骨折5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髋臼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L(Kocher.Langenbeek)入路35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人路)13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8~42个月).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31例,良好复位21例,差4例,优良率92.9%.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髋臼骨折 复位 内固定
  • 髋臼骨折术后CT评价及临床预后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CT的评价及其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髋臼骨折手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研究,手术后均接受常规X线与CT评价,比较X线与CT评价结果,包括内固定置入情况与复位质量情况.结果:在内固定置入情况方面,X线与CT评价结果在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上均有显著差异 (P<0.05),CT评价更优;在复位质量情况方面,X线与CT评价结果在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上均有显著差异 (P<0.05),CT评价更优.结论:髋臼骨折术后CT评价相比X线评价优势更明显,评价结果更准确可靠,可为预后提供科学的评估,值得借鉴.

    髋臼骨折 术后评估 X线 CT 预后
  •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系统的护理措施,达到远期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对60例髋臼骨折,5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5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效果优的41例,良5例,尚可4例,优良率占92%.结论:髋臼骨折切开复住内固定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对巩固手术疗效及患髋的功能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护理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

    全髋置换是骨科较大的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臼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等特点,手术能否成功与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患者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质量要求 手术 全髋置换 疗效显著 髋臼骨折 护理 治疗 特点 疗程 关系 骨科 方法
  • 患者术后行动不便之谜

    案例背景患者李某,男性,40岁,某建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身体情况较好,喜欢散步.2012年6月24日,李某在路边散步时,被一辆小汽车撞倒受伤.其后,李某被送到A医院治疗.医院急诊诊断:左侧髋臼骨折,左髋关节后脱位,遂安排李某住院治疗.2012年6月28日,A医院为李某行左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当时的手术记录记载: "钝性分离后显露后侧关节囊,探查坐骨神经未见损伤,注意保护……"但是,术后第二天,李某就表现出了左足活动受限、左足及足趾麻木等症状.

    患者 髋臼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医院 髋关节后脱位 坐骨神经 左足 住院治疗 项目经理 散步 切开复位 急诊诊断 活动受限 钝性分离 小汽车 术后第 关节囊 足趾 症状 损伤
  • 计算机辅助髋臼骨折的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设计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髋臼骨折进行个性化诊疗方案设计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髋臼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锁钉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诊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置钉效果、切口愈合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钉准确率、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及切口Ⅰ/甲级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髋臼骨折进行个性化诊疗方案设计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置钉效果和切口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生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髋臼骨折 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 个性化诊疗方案
  • 46例骨盆骨折并发休克的救治体会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1年7期

    自1992年1月至1998年5月我们收治骨盆骨折96例,其中并发休克46例,占47.9%,现就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68岁,平均35岁,均为直接暴力引起.本组多为多处骨折,46例共有144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72处,坐骨支骨折12处,耻骨联合分离12处,骶髂关节分离16处,髂骨翼骨折6处,骶尾骨骨折8处,髋臼骨折18处.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41例.休克程度按黎鳌的分级[1]:轻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及垂危24例.中重度36例,占78.3%.除并发休克外,本组46例并发膀胱破裂、尿道损伤10例,腹膜后血肿18例,血气胸8例,颅脑外伤8例,会阴部撕裂5例,肠管损伤2例,肝脏破裂2例,脾脏破裂3例,卵巢破裂1例,其它部位骨折脱位22例.

    骨盆骨折 休克 经验教训总结 开放性骨折 腹膜后血肿 闭合性骨折 重度 尾骨骨折 尿道损伤 卵巢破裂 颅脑外伤 临床资料 联合分离 髋臼骨折 关节分离 骨折脱位 肝脏破裂 多处骨折 耻骨 肠管损伤
  • 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4年10期

    髋臼骨折是一种暴力强,机制复杂,移位多样,常伴有股骨头骨折脱位,且治疗困难的关节内骨折.往往因处理不当而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移位髋臼骨折61例.经手术治疗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5年6期

    自1990年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38例,获得满意效果.

    髋臼骨折 脱位 坐骨神经损伤
  • 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0年6期

    自1984年~1995年共收治髋臼骨折42例.采用骨牵引治疗22例,手术治疗20例,现分析如下.

    髋臼骨折 骨牵引治疗 手术治疗
  •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5年10期

    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对移位髋臼骨折,多主张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其治疗原则与关节内骨折相同,即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被动、主动活动.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我院采用芬兰研制(BIOFIX)可吸收螺钉和普通金属螺钉治疗髋臼骨折5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术
  • 参麦注射液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影响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1年3期

    1995~1997年我们在西药支持治疗基础上,合用参麦注射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15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所有FES病人按发病次序随机分成两组:①参麦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75岁,平均42.5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股骨及胫腓骨骨折2例,肱骨及肋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多处肋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髌骨粉碎及同侧尺骨骨折1例,前臂双骨折1例。肩胛骨合并同侧腕骨、锁骨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2例(骨水泥型)。②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1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跟骨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双侧尺桡双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1例(骨水泥型)。同时选用健康人10例,男8例,女2例,作为健康组对照。

    参麦注射液 脂肪栓塞 肋骨骨折 骨水泥型 胫腓骨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干骨折 置换术后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人工关节 全髋置换 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闭合骨折 跟骨粉碎性骨折 现报告如下 前臂双骨折 股骨颈骨折 尺桡双骨折 注射治疗
  • 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治疗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0年10期

      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界的一大难题。我们自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对住院治疗的49例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的病人进行技术创新,使筋膜室减压及骨折内固定在一个切口内同时完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为7~76岁(平均37.3岁)。其中前臂骨折9例,股骨骨折1例,小腿骨折39例(合并股骨骨折2例,合并髋臼骨折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16小时。

    四肢骨折 筋膜室 股骨骨折 住院治疗 病人 骨折内固定 临床资料 治疗效果 小腿骨折 前臂骨折 髋臼骨折 就诊时间 技术创新 切口 年龄 减压 骨科
  •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

    《中国骨伤》 CSTPCD CA 1998年1期

    1990~1995年我们收治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8例,现总结如下.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外伤性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