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游离植皮、局部任意皮瓣转移、交腿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及腓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以及游离皮瓣移植等.局部任意皮瓣转移面积小应用较局限,不能填充死腔,失败率高.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经有效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果:12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4周,创面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新鲜,游离植皮皮片成活,外观功能恢复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小儿先天性色素性巨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1].其面积广大可分布在身体各处.巨痣不仅使患者外形丑陋,而且还有恶变的可能[2].目前有关文献报道该病约10%病人可以出现恶变,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即可出现[3].因此色素性巨痣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游离植皮为主.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手术治疗色素痣病人115例,现报告如下.
我院从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63例,分别采用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35.6岁。按Gustilo分类[1]:Ⅰ型18例,Ⅱ型32例,Ⅲ型13例。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在局麻或硬外麻下清创术,Ⅰ、Ⅱ型骨折伤口作一期闭合,Ⅲ型骨折伤口,一期闭合7例,其余6例均采用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二期闭合。所有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骨外固定器四种不同固定方法。3 治疗结果本组一期闭合伤口57例,一期愈合45例,,感染12例,其中发生骨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骨髓炎2例,上述伤口感染及其并发症主要发生在Ⅱ、Ⅲ型骨折钢板内固定组。本组共随访55例,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病例按刘氏等[2]依据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的4级划分法进行疗效评价(见表1),总优良率80%。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
指端损伤极为常见,治疗方法较多,如缩短伤指,直接闭合伤口;游离植皮及皮瓣移植等,前者不易为患者接受,后者操作较复杂,效果亦不尽人意.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密闭包扎法治疗指端损伤22例26指,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治疗四肢皮肤缺损32例(实验组),常规游离植皮治疗皮肤缺损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皮肤缺损面积、植皮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植皮感染率.结果 两组间皮肤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能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感染率,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可靠方法.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简称巨痣(giant nevus),为皮肤的先天性肿瘤,其面积广大可分布在身体各处.巨痣不但致患者外形丑陋,对患者及其父母产生巨大心理负担,而且还有恶变的可能[1].
目的:拓展大面积游离植皮术的皮肤来源,减少供皮区的创伤.方法:采用微创切口于胸背部皮下浅层置入600~1 000ml的大型扩张器,间断注入生理盐水,超量灌注行皮肤扩张.注水完成1个月后视受区创面切取扩张皮肤,修剪为全厚或厚中厚皮片植入,供皮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1999年以来,采用本术式治疗手、面、颈等部位的大面积瘢痕患者共32例,植皮成活面积平均为97.94%,供皮区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术后随访24例,平均时间为10个月,22例皮片收缩面积低于5%,皮片色泽及质地较佳,2例4个月时收缩面积为30%左右.结论:扩张皮肤用作游离植皮,其成活率及成活后的生物学性质较传统植皮差别不大,对需大面积植皮而供皮区相对局限、供皮区创面不易愈合的瘢痕患者尤其试用.大型扩张器微创切口置入,刀口裂开机率低.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应用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48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溃疡面积与临床疗效比较情况。结果治疗后比较组溃疡面积(2.31±1.52)cm2小于对照组(18.64±1.91)cm2(P<0.05);且研究组痊愈率79.17%高于对照组58.33%(P<0.05)。结论应用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处理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病人行创面游离植皮术。结果16例患者采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皮片成活率达100%,16例患者采取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游离植皮皮片成活的有12例,皮片成活率为75%。结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有效处理方法之一。
临床上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促进创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其中之一.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对慢性创面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选择一个月以上无明显愈合迹象创面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共31例.年龄9~88岁(平均39.4岁),面积6~200 cm2(平均61cm2).去除创面内的坏死组织,按创面形状修剪吸收性好的医用海绵,将之与创面紧密接触,透明贴膜封闭.引流管一端插入海绵,另一端与可调式中心负压器负压终端套接,负压值调整至16.0kPa,适时更换敷料.采用此方法治疗后,5例患者直接上皮化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天),其余患者经负压吸引后生长出健康新鲜的肉芽组织,为再行游离植皮及皮瓣转移等手术顺利消除创面,提供了良好的创基,本组病例均获治愈出院.负压吸引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是:①刺激组织修复信号的启动;②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③隔离伤口,避免感染加重;④促进各类生长因子的释放,加快上皮化的速度;⑤避免伤口表面神经末梢的坏死以利组织修复.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①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②观察负压吸引装置通畅与否;③负压值维持情况;④创缘上皮及创基肉芽组织生长情况;⑤患者伤口的感觉.
目的 探讨治疗足底负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根据伤足足底残留软组织的厚度采用自体皮片游离植皮联合VSD治疗足底负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37例应用全厚或中厚自体皮片游离植皮联合VSD方法 治疗足底负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的疗效.结论 选择性游离植皮联合VSD方法 是治疗足底负重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的19例四肢软组织严重破溃感染.结果 17例经1或2次VSD治疗后一次植皮后成活;2例合并肌腱、骨外露者感染创面经VSD负压吸引2或3次后感染得到控制,植皮后部分未成活的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 对于四肢严重感染创面,及时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术后一次性游离植皮,创面愈合快,方法简单有效.
因各种原因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为了闭合伤口通常选用游离植皮及各种皮瓣转移术,给供皮区造成一定的损伤.2003年10月~2005年4月,笔者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2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笔者于2008年4月,行跗内侧动静脉组织瓣加游离植皮修复足背皮肤缺损1例.报告如下.
目的:烧伤感染创面或陈旧创面的植皮成活率明显偏低。如果在这种样的创面植皮后加用封闭式负压引流( 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可以明显提高植皮成活率。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研究病例165例,男112例,女53例,年龄15~70岁。烧伤原因;开水烫伤86例,火焰烧伤53例,酸碱烧伤15例,爆炸伤7例,电击伤4例。选取的烧伤创面均存在创面感染,烧伤深度为深Ⅱ度~Ⅲ度,入院后随机分为A组(73例)和B组(92例),A组游离皮片植皮术中采用VSD替代传统敷料压力包扎,B组采用常规植皮手术及压力包扎。结果:2组病例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前准备时间,植皮成活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是否成活率过低需要再次手术补植皮。 A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3.56天,植皮成活率70%~100%,平均92.4%,术后植皮区完全愈合时间5~19天,平均11.62天。 B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8.72天,植皮成活率20%~100%,平均72.3%,术后植皮区完全愈合时间5~42天,平均17.71天,其中11例由于成活率<50%需2期手术补植皮。 A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有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引流通畅,压力均匀有效等优点。不仅适用于烧伤感染创面的术前准备,同时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皮片加压模式也可以在术中使用替代传统敷料压力包扎,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明显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也明显缩短疗程。
病例介绍:患者,男,12岁.因左胫腓骨下段骨折并胫骨外露3周入院,检查:右小腿下段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4 cm×5 cm,伴有胫骨外露.X线片见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己行小腿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小腿血管多普勒检查:胫后动脉通畅,但胫前与腓运动脉栓塞.曾行局部转移皮瓣发生部分坏死.手术方法:先行受区创面清创.然后,按常规方法切取6锄×18锄大小带蒂股薄肌皮瓣[1],皮瓣远侧1/3不带肌肉,供区创面一期缝合.检查皮瓣血供良好后,患肢完全屈膝使足跟几乎靠近同侧臀部,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修复创面.皮瓣近端行部分游离植皮覆盖创面.术后用石膏固定维持位置.术后16天断蒂,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年,骨折牢固愈合,供区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受区外形较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取得了较满意治疗的效果.
我们从1995年5月开始将改良气囊导尿管用于后尿道外伤性狭窄或闭锁的游离植皮修补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性.年龄19~62岁,平均31岁.均为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狭窄或闭锁.伤后时间2~15个月,平均5个月.3例曾行2次手术,10例曾行1次手术(包括尿道会师术和尿道吻合术).术前21例带耻骨上膀胱造瘘,5例带尿管,4例需每周1次尿道扩张.术前行膀胱尿道造影13例,显示8例尿道狭窄,5例闭锁.30例B超示上尿路无异常.
乳腺外Paget′s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在临床上较少见,多发生在男性或女性外生殖器、肛门或腹股沟等部位.从1997-2003年,我科共收治EMPD患者6例,均施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瓣转位或游离植皮修复术,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75岁.2年前右足跟部无明显诱因出现黑色皮肤肿物,绿豆大小,当时无疼痛无破溃,不影响活动,未进行特殊检查,20多天前无诱因突然发现肿物增大、伴疼痛和破溃,局部渗液,当地医院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转入我院.住院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正常,全身B超和骨扫描未见有转移,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右足跟可见一个黑色皮肤肿物,2 cm×2.5 cm大小,境界清楚,质底中等,内有破溃伴白色渗液(图1).病理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后进行了手术,术中环形扩大切除肿瘤3 cm,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创缘和基地切除干净.切除后创面8 cm×6.5 cm大小,以同侧外踝后上5 cm为旋转轴在小腿的中上段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瓣大小9cm×7.5cm(图2).经过皮瓣游离后将小隐静脉的远端予以结扎;将皮瓣中腓肠神经近端与足内侧可见的皮神经进行了吻合,小腿供瓣区经过游离缝合后残余创面进行了游离植皮.术后肿胀3 d后减轻,术后3周皮瓣完全成活,局部有一定的感觉(图3).愈合后进行其他肿瘤治疗,随访3年尚存活.
手不仅是最重要的劳动器官,也是重要的外形器官和具有礼仪功能.手烧伤常伴有深部组织的广泛破坏,处理不当易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由于双手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单纯游离植皮的方法效果较差或很难修复,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各种类型的皮瓣移植手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96例,现报道如下.
眼睑分裂痣发生于胚胎时期,上、下睑各半,闭眼时合二为一,成为一块完整的的眼睑色素痣.眼脸分裂痣主要影响容貌,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以往多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的方法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采用横W形皮瓣推进外眦韧带固定和重睑成形术修复6例.一、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10~31岁.右眼2例,左眼4例.病理诊断:皮内痣4例,混合痣2例.面积最大者上睑为2.2 cm×1.3 cm,下睑2.1 cm×1.3 cm.
由烧伤、创伤所致颈胸瘢痕挛缩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由于该区皮肤较薄弱,组织弹性较强,均有瘢痕增生,严重妨碍功能并影响患者的美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作者治疗48例颈胸瘢痕挛缩畸形体会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65岁,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30例。烫伤24例;火焰烧伤18例;化学烧伤4例;其他原因烧伤2例,伤后病程半年内治疗16例,6个月~2年18例,两年以上14例。 二、手术方法 对颈部瘢痕粘连畸形进行彻底切除瘢痕并松解条索状结缔组织挛缩带,在颈颌角处应深达舌骨表面使颈部充分过伸,必要时在颈部掀起一个4 cm×2 cm的筋膜瓣翻转缝合,以加深颈颌角。颈部复位后创面选用游离植皮、皮瓣移植和皮瓣加植皮覆盖[1]。对颈胸局部整形的病人,用连续“Z”成形术解除颈胸部的瘢痕挛缩,恢复颈部活动功能及外形。于颈部邻位用皮瓣加筋膜瓣植皮,防止吞咽时喉结移动造成皮片大块坏死。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植皮对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疗效,为临床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烧伤科就诊的深度烧伤感染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游离植皮,研究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植皮,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10 d愈合率、病原菌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植皮成活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10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共培养出病原菌72株,研究组共培养出病原菌75例,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包括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后,对照组感染率为16.1%(9/56),研究组感染率为1.8%(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研究组感染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植皮成活总有效率和效果优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植皮应用于深度烧伤感染创面的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升总体疗效,降低患者感染,减少并发症和提升植皮成活率.
眼睑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有游离植皮和皮瓣转移两种.但各种厚度的植皮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挛缩、色泽改变等可能性.局部皮瓣转移无论在皮肤的色泽、质地还是术后功能等方面都是理想选择之一[1,2].我们利用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组织缺损38例,取得满意效果.
阴囊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方式目前尚有争议,采用皮瓣重建阴囊目前被国内外广泛应用[1-3],但近年来有作者对皮瓣重建阴囊进行了长期的随访研究,证实皮瓣重建阴囊会干扰睾丸的精子发生,建议临床上慎重选用皮瓣重建阴囊[4].
目的探讨外用罂粟碱霜对自体游离植皮片术后晚期挛缩的影响.方法在每头小型猪背部两侧皮肤制备10个2 cm×2 cm创面,从动物腹部正中取2 cm×2 cm的断层皮片并植于背部创面上,术后2周拆线,取同一动物身上100%成活且位置恰好左右侧相对的植皮片共12对,按左右侧分成A(罂粟碱治疗组)、B(空白霜剂对照组)2组,自拆线之日起,A组每日在植皮片表面外涂2%罂粟碱霜2次,B组仅涂抹空白对照霜剂,最后观察两组植皮片成活后1、2、3、4、5、6个月收缩率及植皮片成活后6个月时的组织学差异.结果A组植皮片收缩率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切片显示:A组植皮片成纤维细胞较B组明显减少,微血管数量较B组数量多,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用罂粟碱霜剂能够抑制自体游离植皮片术后挛缩,提高植皮效率.
先天或后天原因(如烧伤、创伤及广泛的肿瘤切除)所致颜面部严重的缺损与畸形,目前一般采用游离植皮、皮瓣转移、皮肤扩张术等方法进行修复,虽然可以明显改善外形,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但与正常颜面比较,存在颜色、质地、轮廓和面部表情活动等多方面的差异,修复后的外形常与正常容貌相差太远,且常需多次手术.
头面部癌肿切除后所遗留的组织缺损修复,临床上以往常用的带蒂肌皮瓣受长度限制,各种游离皮瓣则需显微外科技术和特殊器械,而且均可造成供区组织丧失和功能外观缺陷."颞瓣"其不需携带供区皮肤,质薄而坚韧、血供丰富和柔性好,供区远离癌肿发生的受区又较隐蔽.近十余年来在头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受到重视.我们近年来完成3例,引用此瓣外加局部游离植皮一期修复头面部癌肿切除术后缺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面部皮肤结构特殊.其色泽、弹性、厚薄、皮纹及其特有的表情肌,决定了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不同,因此,只有利用面部正常皮肤修复才能达到最好的外观效果.游离植皮和弧形旋转皮瓣方法在现代整形外科都不是首选和常用修复方法,近年来不断有更多更好的局部皮瓣不断被发现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