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5岁.因心慌、气短1个月人院.超声心动图表现如下:各房室腔明显扩大,右心房5.5cm,右心室4.0 cm,左心房5.3 cm,左心室5.7cm;主动脉窦无冠窦壁菲薄呈瘤样向右心房侧膨出,形成窦瘤,瘤体基底宽约0.9 cm,顶端可见破口(图1上),大小约0.5 cm,破口下缘紧邻三尖瓣隔瓣叶根部,可见由主动脉→右心房的双期连续性血液分流(图1 下),最大分流压差46 mm Hg (6.12kPa).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无冠窦瘤破裂人右心房,肺动脉高压(中度).该病例后经手术证实.
例1患者男,19岁,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胸闷2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股动脉可闻及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1)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12 mm,收缩期室水平左向右分流,最大分流压差166 mm Hg(1 mm Hg=0.133 kPa),见图1;(2)主动脉右冠窦破入右心室流出道,右冠窦壁菲薄,呈瘤样凸向右心室,瘤壁破口5 mm,于破口处扫查到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最大分流压差99 mm Hg;(3)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并中度反流(图2).患者择期手术,术中所见: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20 mm,未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但主动脉右冠瓣叶冗长、明显脱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患者女,23岁,因心前区异常波动感20余年,伴劳累后胸闷、憋气入院。查体:血压136/5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1次/min,律齐,无发绀及杵状指,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有震颤。心电图检查:左心室肥大伴复极异常。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主动脉瓣上2.8 cm处见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以管道相交通,内径约1.5 cm,内可见造影剂充填,肺动脉主干显著增宽,最大径约5.0 cm,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广泛性扩张,以右侧为著,肺静脉分支多发性扩张;双侧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伴索条影。造影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可能性大。双侧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伴索条影,炎症或炎症后遗性纤维灶可能性大(图1,2)。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左心室明显扩大,主肺动脉明显扩张,内径约5.4 cm,右心室壁心肌肥厚,约1.4 cm。于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上3.0 cm处见主动脉与肺动脉相交通,血流显示由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连续性分流,分流束宽约1.7 cm,最大分流速度350 cm/s,最大分流压差为50 mmHg。另似可见由降主动脉经未闭的动脉导管(内径约0.4 cm)与左肺动脉近端相交通,由降主动脉至左肺动脉的血液分流,最大分流压差为40 mmHg。肺动脉瓣叶增厚,舒张期见中度反流,估测肺动脉最大收缩压67 mmHg。主动脉瓣叶增厚,舒张期见轻度反流。冠状静脉窦扩张,内径约1.7 cm,提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存在。超声诊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中度肺动脉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冠状静脉窦扩张(图3)。心导管造影:局麻下穿刺右股动脉,送猪尾导管(6F)至主动脉根部造影,通过JR4.0送26.0 cm直头软导丝至肺动脉,建立股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肺动脉→股静脉轨道。主动脉根部造影:主动脉瓣上3.0 cm处见升主动脉至肺动脉异常分流,管型(长0.6 cm,宽1.7 c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未见无异常分流。造影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选择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2.2 cm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处,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大小恢复正常,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内径为5.5 cm,主肺动脉轻度扩张,内径为3.8 cm,最大肺动脉收缩压降为54 mmHg。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处可见封堵器回声,位置固定,未见残余分流(图4)。
2015年是医院信息化红红火火的一年.为什么说红红火火的呢?以前医院的信息化是条无声的溪流,贯穿在在医院的诊疗流程中,数据在静而有序地流着.今年不同了,信息化的声响大了——数据跨出围墙,互联网应用逐步成熟,使用手机预约和支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一年,我院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掌上青医App用户量再上新台阶,微信及支付宝的门诊全流程应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大大分流了门诊窗口的患者,改善了门诊秩序.对于一所百年老院启用了17年的拥挤不堪的门诊楼来说,这些互联网应用在提高诊疗效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患者女,51岁,主因心悸、胸闷4年余,加重半年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冠状动脉呈瘤样扩张,其开口处内径约2.1cm,远端在房间隔左房侧见一痿口,直径约0.8 cm(图1),并可见右冠状动脉至左房双期连续性血液分流(图2),最大分流速度3.5 m/s.
患者女,34岁,因劳力性呼吸困难2 a就诊,临床拟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申请彩超检查.彩超示:左心室扩大(短径54 mm),主动脉右冠窦明显扩张,并呈囊袋状突向右室,窦瘤壁菲薄,顶端见一破口,约5 mm(见图1).彩色多普勒于窦瘤破口处可见以舒张期为主的五彩血流(见图2),持续于整个心动周期.连续多普勒测得窦瘤破口处双期正向最大分流速度为559 mm/s,最大分流压差为125 mmHg(1 mmHg=0.133 kPa).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以下肢肿胀、疼痛、麻木、乏力近两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下肢皮温较对侧高,左腘窝处可触及震颤,搏动感不明显,听诊可闻及粗糙隆隆样连续性血管杂音.彩色多普勒显示:左侧胴动静脉可见直接交通,瘘口约3.5 mm,可探及一束红色血流信号自胭动脉射向腘静脉.脉冲多普勒显示:瘘口最大分流速度148 cm/s;腘静脉内径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流速增高.频谱为动静脉混合频谱,最大流速113 cm/s;小腿部深浅静脉均迂曲扩张,血流缓慢,可见自发显影.超声诊断:左下肢胭动静脉瘘.外科术后诊断:左下肢腘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瘘是由于血管胚胎发育异常、原始丛状结构持续存在而引起的动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常发生于面部和四肢[1].介入栓塞技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肢体动静脉瘘的非手术方法,并发症少,效果明显[2].大分流量的肢体动静脉瘘影响范围较常见的动静脉瘘广泛,采用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有一定特殊性.我科于1999年收治1例上肢大分流量动静脉瘘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文结合护理实践和文献复习,将肢体大分流量动静脉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介绍如下.
动脉导管未闭是较多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时期,可以手术治愈.但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并不多见,与其他分流一样,妊娠结局与动脉导管未闭部分的管径大小有关,较大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孕前未行手术矫治者,由于大量血流向肺动脉,肺动脉高压使血流逆转,出现发绀和心力衰竭.未闭的动脉导管口径较小,肺动脉正常,妊娠一般无症状,可继续至妊娠足月.本案例中患者动脉导管未闭妊娠至足月先兆临产,急诊围手术期平稳过渡,特此将围手术期的临床经验体会做一下总结.